2021-4-13 | 經濟管理論文
1職業學校經濟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之所以會產生教學效果低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學生的基礎不佳,學習習慣不良,不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第二,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不能夠相應新時代的教學理念,教學始終以教為主,不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經濟管理教學中,往往都是教師活躍,學生不能夠參與到和教師的互動中來。學生失去了交流和思考的過程,課堂氛圍變得死氣沉沉,教師和學生無法通過交流溝通來獲得提升,教師也無法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磨滅了,課堂的消極氛圍固定了,這樣教學效果自然提升不上去,教師再努力的教也很難獲得很大的提升。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的注重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不能夠教學學生觸類旁通,實現知識的融合,加上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學生學習時容易產生迷茫感,如果不能夠走出迷茫,學生很難有所突破。教師的教學手段不豐富,方法來來去去就是那么幾種,無法讓學生產生新鮮感,而且基本上都是以粉筆和黑板為主,多媒體的使用還不夠多,學生長期處于一種常態的學習狀態,容易產生倦怠感,興趣會降低,加上教師教學的時候沒有充分掌握不同學生的個體性,教學沒有針對性,這樣學生的個體特性就比較難發揮出來。有些教師在對學生的獎懲措施上有欠妥當,不能夠給學生多一些鼓勵,太多的批評不能夠取得促進效果反而會降低學生的自信心和打擊學生的自尊心。這樣的教學就是無效教學。
2職業學校經濟管理教學的改革
(1)注重專業課程職業方向性,通過融入職業能力來提升課堂基礎教學,讓學生的學習層面不簡單停留于書本,和職業定位相匹配;
(2)基礎理論知識是技能應用的基礎,需要扎實學習,而技能應用是對知識的綜合掌握體現,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教學過程中既重視基礎的扎實度又重視知識的靈活運用,通過對概念的深入理解來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使用能力。以培養出集生產、管理、服務于一身的高端技術人才為目標,通過對課堂的專業設計,將其和教學目標相聯系;
(3)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他們就業之后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起點比其他學院要低,成績不如他們好,即便如此也能對其深挖潛能,通過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來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要充分考慮;
(4)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職業院校經濟管理教學,在課堂上課時,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變成了教師個人的空間,沒有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作用,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了厭學的心理,對經濟管理課失去了興趣。教師在進行經濟管理教學時,應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塊化、彈性化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一旁加以引導;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讓他們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真正的激發學生學習經濟管理課程的興趣;
(5)教師要有愛心,關心和理解學生。職業院校的學生由于年齡小,難免會出現開小差的情況。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要理解學生,不要辱罵學生,更不能體罰學生,要和學生好好的溝通,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職業院校的分數比較低,學生也多為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不能是統一標準、統一評價,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不要批評多于表揚,要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要經常性的不顧原因、不分場合的批評學生,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加強他們的自卑心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喪失,成為無效教學;
(6)究課程設置的方法,以社會和企業的需要為中心來設置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導向,以產業需求為中心,產學研結合,向著與企業“零距離接觸”的方向邁進,走“訂單式”培養之路。中職教育不僅要研發物質客觀世界,更要重視研發主觀世界,使培養對象成為高素質的技術性人才,為經濟、社會所服務。職業教育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貼近社會、貼近勞動市場,以就業為導向,它是綜合的貼近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教學。
3結語
職業院校的經濟管理教學,先天條件不如其他院校,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和改革,也可以達到為社會輸送高端人才的目的。未來社會對于知識的運用和應變能力、創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學歷會逐漸淡化,尋求的是有真材實料的人才,所以職業學校的經濟管理教學可以以此為目標,通過改革來實現這一目標,解決當前教學中的種種難題。
本文作者:孫樹旺 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