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外國文學論文
一、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現(xiàn)代文學迅猛發(fā)展,崛起了幾位優(yōu)秀的小說家。他們用凄婉的筆調抒發(fā)了戰(zhàn)后“迷惘的一代”對于“美國夢”的幻滅感到的悲哀,其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就是被譽為“短命的奇才”的托馬斯•沃爾夫。托馬斯•沃爾夫是一位生命短暫而又以優(yōu)秀作品在文壇上贏得一定地位的小說家,他的一生是現(xiàn)代美國文學史上最富幻想色彩的傳說之一。關于沃爾夫,我國過去似乎介紹得不多,但他的重要性卻是不容低估的。帕梅拉•H•約翰遜便認為他在美國文學中的地位與海明威、??思{、斯坦貝克等人不相上下。[1]1930年12月22日,辛克萊•劉易斯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儀式上說《天使,望故鄉(xiāng)》“可以同我們的最杰出的文學媲美”。這段出自舉世聞名的作家之口的評語,可以說是對沃爾夫的頌揚已達頂峰。[2]影響頗大的《紐約時報》說:“沃爾夫才華橫溢,能在看似普通的事情和平凡的人物中發(fā)掘出人類生存的價值和詩意。”[3]
沃爾夫雖是一位“年輕的作家”,卻同時是一位十分嚴肅的作家,他始終把寫作看做是一種艱苦的勞動,同時視文學藝術為關系著世道人心、社會進步的大事,僅此一端便無疑將使他長期受到后人的尊重。[4](191)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很多評論家都把沃爾夫看作是少有的天才。沃爾夫在他那個時代具有非常獨特的地位,很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對理解兩次世界大戰(zhàn)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他的小說也的確打動了美國中產階級書評家,有人甚至把他與惠特曼相提并論。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時,沃爾夫成了批評界所關注的主要對象之一。到五十年代初期,就沃爾夫本人及其作品涌現(xiàn)出了數(shù)量相當可觀的評論與書評。除集中在小說的自傳性特色上之外,還有討論小說形式、技巧和主題特色等方面的。[5]
迄今為止,在美國專門研究沃爾夫的作品有上百部之多,還成立了TheThomasWolfeSociety,甚至有研究沃爾夫的會刊TheThomasWolfeReview,發(fā)表世界各地研究沃爾夫的文章。托馬斯•沃爾夫在中國學界一度遭遇尷尬境遇:一方面他以獨異繁復的小說創(chuàng)作馳名世界文壇,深得中國讀者歡迎。另一方面大陸研究者對其反應冷漠,至今沒有系統(tǒng)深入的論著問世。在我國最早介紹的沃爾夫的作品是1987年喬志高翻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天使,望故鄉(xiāng)》,而最早發(fā)表沃爾夫評論文章的是羲蘇,始于1983年。近年來一些從事美國文學史編撰的學者,也開始在其作品中逐漸加入關于沃爾夫的章節(jié)。國內學者們對沃爾夫的關注程度也日趨上升,不斷有研究沃爾夫小說的新作問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位不以宗教神秘,亦或低俗色情內容取悅讀者的嚴肅小說家,沃爾夫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探究。
二、沃爾夫的長篇小說
托馬斯•沃爾夫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四部長篇小說:《天使,望故鄉(xiāng)》(LookHomeward,Angel,1929)、《時間和河流》(OfTimeAndtheRiver,1935)、《蛛網和巖石》(TheWebAndtheRock,1939)和《你不能再回家》(YouCan’tGoHomeAgain,1940),均以個人經歷為藍本,后兩部是作者死后由出版商根據(jù)遺稿整理出版的。還有數(shù)十部中、短篇小說。他僅以這些作品在美國文學史上獲得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劉易斯、??思{和海明威差不多同等的地位。沃爾夫的生前生后,他的長篇小說沒有一部不引起評論家們截然相反的評價,對他的中、短篇小說,評論家們的看法雖然比較一致,認為其中有一部分是令人難忘的精品,又往往惋惜那些不是鴻篇巨著。[6](1)沃爾夫的四部長篇小說,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明它們的共同點,那么最恰當?shù)恼f法就是它們的自傳性。[6](8)
我們看到有人曾指責沃爾夫的作品自傳氣味過于濃厚,對這一點他的回答是,在他看來“一切嚴肅的作品必然都是自傳性質的”,不僅如此,他還特別指出,“很少有一本書比《格里弗游記》具有更多的自傳性質”了。從反對完全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憑空虛構的角度來講,他的話顯然是對的。[4](190)沃爾夫的這四篇堪稱經典的長篇小說,歷來被研究沃爾夫這位文學奇才的學者們視為圭臬。如傅景川認為沃爾夫的文名主要建立于這四部使其享譽世界的長篇小說,而沃爾夫本人之所以別具一格,是因其雖生于南方,創(chuàng)作盛期又短,卻可以以“百科全書式”的人生探索和摻合著迷惘與追求、痛苦與激奮的復雜情感世界,顯示出超越南方地域文化特征的思想和精神內涵,成為“美國式成熟的真實象征”。[7](143)羲蘇認為沃爾夫小說的基調是迷惘,作品中所描寫的人物之所以因探索而困繞是因為他們想要使自己的生活有意義些。沃爾夫通過對作品中人物探索過程的描寫,注入了自己對人、人世的看法。再次,文章認為四部長篇小說主要記敘了尤金和喬治對愛情和名譽的追求,而這個追求,盡管在很大程度上是沃爾夫本人的親身經歷,它也是為數(shù)眾多的,處于迷惘中的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具有相當?shù)拇硇院偷湫托浴W髌吠ㄟ^喬治和尤金,沃爾夫用細膩的筆法塑造了一個經歷簡單而性格極為復雜的形象。[8]
這些學者們的研究,為我們進一步走進沃爾夫鋪開了道路。當沃爾夫寫出這厚厚一部《天使,望故鄉(xiāng)》時,才29歲。光這一部書,在當時美國圖書排行榜上便停留許久,連出版商也沒想到會如此大賣。1935年,他的第二部書《時間與河流》出版,反響平平,但托馬斯•沃爾夫的文學地位已然確立。他的其余兩部著作《蛛網與巖石》和《你不能再回家》,均為死后整理出版。這四部書融為一體,人物、場景、脈絡互有關聯(lián),因此被譽為“美國版的《追憶逝水年華》”。[9]1987年,北京三聯(lián)書店在國內第一次出版《天使,望故鄉(xiāng)》,譯者為喬志高,上下兩冊900多頁。1996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范東生、許俊東的譯本。近年來,這兩個譯本逐漸絕版。今天,由喬志高翻譯的舊版《天使,望故鄉(xiāng)》已經被標出高價,在文學愛好者中流傳。有趣的是,2009年,繼敦煌文藝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沃爾夫的經典小說《天使,望故鄉(xiāng)》之后,江西教育出版社也推出了網格本《天使,望故鄉(xiāng)》。如此,《天使,望故鄉(xiāng)》一下子有了四個譯本扎堆書市。四個出版社分別出了新版的《天使,望故鄉(xiāng)》,四個不同譯者的《天使,望故鄉(xiāng)》再度帶來了托馬斯•沃爾夫的傳奇。[10]上海譯文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選擇的都是全新譯本,江西教育出版社選擇的是1996年安徽文藝出版社的譯本。最被業(yè)界看好的喬志高譯本,因為喬志高去世,版權問題未解決故未能再版。有行家比較后認為,譯文版翻譯略微拗口,江蘇人民版和敦煌文藝版譯文缺乏錘煉,江西教育版偏重文學性,有一些意譯成分。[11]無論從傳統(tǒng)的評判還是現(xiàn)代的眼光,《天使,望故鄉(xiāng)》都是一部典型的成長小說?!短焓?,望故鄉(xiāng)》講述了主人公尤金•甘特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的人生軌跡。尤金的父親因為貪酒,把賺來的錢統(tǒng)統(tǒng)喝掉后變成了一個流浪漢,靠在谷倉邊與當?shù)厝硕冯u勉強度日。尤金從小在困厄中成長、讀書,直至克服各種生理或心理上的困難讀完哈佛。小說采用了第三人稱的敘述視角,通過主人公尤金的逃離、尋找和歸位歷程展示,不僅對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矛盾心理、復雜情結做了具體的刻畫,而且透過主人公與家庭、社會的沖突調和,闡發(fā)了作者對人生、生命和命運等問題的思考。作者將日常小事娓娓道來,把小城沉悶的生活寫得生動且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