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急診護理論文
1急診護理安全相關因素
1.1人力資源不足,護理力量薄弱
基層醫院的護士流動性較大,輪轉快,尤其是低年資護士人員較多,參加急診搶救護理的經驗少,遇到病情嚴重危急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心理緊張,不能很快的進入搶救意識和角色,不能有效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應急能力弱,耽誤了搶救患者的寶貴時間。而護理人員不足,排班不合理,又會導致護理人員超負荷工作,容易出現緊張、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出來護理差錯或糾紛。
1.2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
急診科護理工作的任務重,種類多,工作量大,護理人員大多數都是超負荷工作,所以不認真書寫所參與的搶救和轉運工作,導致護理記錄不全,或不準確填寫和任意涂改。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對護理糾紛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
1.3護患之間溝通不當,患者及家屬要求高
急診科往往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清,患者及家屬常常表現出煩躁、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甚至有些過激反應,會向護士反復詢問病情及提出一些要求,由于一些護士責任心不強,缺乏溝通技巧或溝通不當,不能及時滿足患者的需求,可能引發護理糾紛。
2護理安全管理對策
2.1加強責任心,增強法律意識
急診科是病種多,病情重的科室,也是醫療糾紛高發的科室。隨著現代醫療體制的改革,患者也越來越關心護理質量的好壞,導致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率升高。急診科護理人員要提高法律知識和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維護護患之間的合法權益。科室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制度,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觀念,嚴格按照規則制度執行各項操作,做好護理記錄。高年資的護士要指導低年資護士,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服務意識,為患者提高優質的護理服務。
2.2嚴格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落實防范措施
要認知執行急診搶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等,根據護理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應的急診護理缺陷防范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項護理安全質量監控工作,規范各項操作流程。急診科設立護理安全防范小組,護理質量監控小組等,定期檢查護理規章制度的落實工作,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定期進行護理安全管理考核,從中發現護理不安全的隱患,做到及時杜絕或預防,提高護理安全質量。
2.3加強技術業務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
隨著現代急診護理模式的轉變,要求護理人員不斷的更新知識,提高知識貯備。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才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準確的判斷病情,提高應急反應能力,為搶救患者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基層醫院低年資護士較多,對低年資護士進行針對的培訓,提高其基本技能和搶救操作技能,定期進行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培訓,積累專業理論知識。
2.4合理排班,做好交接班的管理工作
由于急診科的護理人員流動性,要根據急診科的工作量和護理人員結構,實行彈性排班,將年資高中低的護理人員有效的搭配,在患者就診高峰時段多安排一些護理人員,避免出現超負荷的工作情況,改善夜間患者多,護理人員少的不合理局面。主班護士要查對所有的搶救藥品和搶救儀器,確保急救物品的齊全完整,發現問題要及時向上級報告,做好應急準備。
2.5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消除護理糾紛的隱患
在急診護理過程中,護士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談,對一些反應過激的患者及家屬應心平氣和的解釋,不與患者發生正面沖突,用輕柔的語言安撫他們的情緒,對于要求高的患者及家屬,應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不能滿足的要耐心細致的解釋,用實際行動來感動他們,提高他們對護士的理解和信任,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消除護理糾紛隱患。
3總結
隨著現在醫療體制的改革,醫療護理安全質量越來越得到重視,護理安全管理要求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增強高度的責任心和法律意識,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杜絕或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保證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本文作者:覃秀芳 單位:廣西崇左市大新縣人民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