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教學論文
教育部高教司新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特別提出各高等院校應以網絡技術為支撐,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依據07版要求,陳堅林進一步提出了多媒體教學“正常化”和教學環境“生態化”的理念[1]。這就對現代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運用教育生態學理論研究和指導多媒體網絡教學、構建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生態環境和實施生態化多媒體網絡教學策略。
一、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中的教學生態要素
教育生態系統(EducationalEcosystem)的基本內涵是指以人類為主體的復雜生態系統,是更高層次的系統,而課堂生態系統(ClassroomEcosystem)是隸屬于它的一個子系統,它指的是在一定時空內的師生與其教學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構成的基本系統。[2]由此可見,英語任課教師、各專業學生以及課堂教學環境三個基本要素構成了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的生態教學系統。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中三個生態要素的獨立性、關聯性和依存性促使其在整個教育生態系統網絡中互相合作、交叉影響,共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促進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中教學生態要素的和諧性和互動性
依據教育生態學的整體觀和平衡觀可知: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中的三個基本生態要素是動態的、發展的以及不斷變化的,其狀況會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產生直接明確的影響。只有當這三個要素關系處于動態平衡時,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的教學生態系統才會得到良性發展。因此,促進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中各生態要素的和諧性和互動性是極為必要的。
(一)樹立“人本主義”的生態教學理念
“人本主義”的生態教學理念提倡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前提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的生態要素中,學生的重要性極為凸顯。在課堂學習活動中,他們是主體實踐者;在教學效果反饋中,他們是主要體現者;在知識構建中,他們是主動生成者。因此,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生態系統的終極目標就是一切為了學生,極力促進英語任課教師、各專業學生以及課堂教學環境這三大生態要素的和諧互動。
首先,“人本主義”的生態教學理念要求不斷發掘學生潛能。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英語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會怎樣學習,要為學生創造一種讓其感受到個人意義的學習情境。教師要學會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要將重點放在幫助學生尋找各種學習資源上,在課堂中成為問題的提出者、課堂活動的議程設計者與組織者、參與者以及控制者,在輸入一練習一輸出活動的教學生態循環中,逐漸減少對學生活動的控制,從而逐步加大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的參與度[3]。
其次,“人本主義”的生態教學理念要求重視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第一,在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中,微機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教師有可能擺脫例行化的課堂教學活動,而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從而建立更密切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4]。第二,教書育人為師者使命。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還要秉著平等、坦誠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位學生,認真聽取學生意見,耐心觀察學生情感變化,努力將富有情感交流的活動引入課堂,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意義。第三,現代教育依托于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已展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信息化時代要求現代教育必須是開放的、自由的。現代教育下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應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這就意味著既要有健康的教育環境,又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尤其是師生之間真誠的心靈交流。不停的指責、過于苛刻的要求、接連不斷的失敗再優秀的學生也會逐漸喪失學習信心。長期的擔心和焦慮、不平衡的心態被視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大忌。為此,在平日的教學中,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細微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鼓勵學生以和諧健康的心態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二)營造和諧的生態教學氛圍
一個生態系統若要長久持續地生存和發展,只有內部各因素和諧、開放相處。在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這個生態系統中,只有營造出和諧開放的生態教學氛圍才能夠解除當前學生在外語學習上的精神禁錮,走出“費時低效”的誤區,實現“英語任課教師—各專業學生—課堂教學環境”三者之間的真正平衡。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充分實施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為各種學習模式的實現展現了最為便捷的平臺;為師生關系融洽,生生關系和睦,教學氛圍和諧提供了最為有效的催化劑。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中,英語任課教師、各專業學生,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師生等多種依存關系必須始終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若是過分依賴多媒體,又或是持久的單一教學手段都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三)優化寬松的生態教學環境
課堂是教育情境中人(教師和學生)與環境(教室及其中的設施)互動而構成的基本系統[5]。依據生態和環境的協同進化的規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環境緊密聯系,相互作用,共存于統一體中。環境影響著生物,生物也影響著環境,而受生物影響得到改變的環境反過來又影響生物,兩者處于不斷地相互作用,協同進化[6]。因而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是促進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中各生態要素的和諧性和互動性的重要條件。
1.教室布置與座位編排
寬松的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環境中,除了英語任課教師最直接的影響,教室的設計、布置,特別是學生座位編排的空間形式,對整個課堂教學正常有序地進行也產生著間接的重要的影響。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各學科學生個性不一,接受程度也不同,自然難以尋到一種通用的教室的布置方式和座位編排形式。就各種不同的教室布置方式與座位編排而言,各有其優點和缺陷,也不能一概地加以肯定或否定。當前的情況是,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室流動性比較大,而語音室又相對太固定;教室內學生密度過大,而課桌椅的擺設又相對太集中,呈“秧田狀”種種因素對大學英語課堂內師生互動和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靈活把握課堂格局,不局限于支配性太強的“秧田狀”課堂格局,依據生態課堂的多樣化、平等化、開放化原則,設計出更適合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特點的空間布局。此外,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活動的“活躍地帶”與教師的位置有關,因此,不斷更換教師在教室中的位置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教師來說,重要的是每當可能時,應在教室里不斷走動,并經常與靠邊就座的學生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