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經濟科學論文
一.西方經濟繁榮與近代中國科技落后
在清政府還提倡 “重農抑商”的政策時,西方資本主義經 濟已經繁榮發展。所謂的 “抑商”不僅是對小農經濟發展的阻 攔也是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封鎖。我們知道的商科不分家,科技 促進商業,帶動經濟,反過來經濟不發達抑制商業發展進而減 緩科技進步。商業與經濟,商業與科技,科技與經濟,形成了 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
近代中國重農抑商的封建自然經濟結果時,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發展使各資本主義國家面臨原材料市場短缺和市場狹小的難題,導致殖民主義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他們的侵略之路,而中國成為了第一選擇,這決定了中國科技落后的悲慘命運。西方資本主義將“一只看不見的手”伸向了經濟,科技,政治,軍事落后的中國,企圖在中國奪走原材料市場,并將科學技術的成果銷往中國,使得近代中國變成西方科學技術發展上強而有力的“供給倉”,并用商業市場卷走封閉中的近代中國的大部分錢財。
二.經濟與科技的辯證關系
社會經濟模式是促進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最本質的因素。恩格斯說:“經濟上的需要曾經是,而且愈來愈是對自然界的認識進展的主要動力。”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下的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近代西方科學技術發展的源泉。中國歷代君主政權為了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強制推行農本主義,采取民間禁礦、禁海政策,并對工商業課以重稅。這些政策從根本上阻礙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
首先,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緊密結合。人們自己自足的生產方式基本擺脫了需要交換才能完成的經濟結構。所謂“男耕女織”就是這種經濟結構的基本形式。
其次,從古至今,中國一直“以農立國”,農業經濟結構在整個封建社會經濟中占有絕對的優勢。經濟是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而科學技術是研究事物及其規律得到的理論、手段來創造為人所使用的對象工具。而人們創造工具是為了提高效率創造價值,進而產生經濟效益,經濟和科技已經形成了內在的聯系。美國占有世界霸主地位,一是由于其黃金石油儲備,二是因為其科技發展的領先地位,可見美國在先進科技帶動經濟發展。科技促進經濟,經濟帶動科技;反之,科技落后阻礙經濟發展,經濟減緩必將抑制科技發展。二者相互促進又相互抑制,二者在本質上是統一的。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富強和在世界地位的最終體現;科技發展則是國家經濟騰飛的基礎和前提。科技與經濟共同發展的統一,可以帶領一個國家由弱到強,由貧到富。
轉念當下,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被列入自主創新型國家行列,我們所說的自主創新就是本國科學技術對經濟的貢獻率在70%以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在30%以下的國家。而我國已經提出了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也就是說對科技貢獻率的增加將促使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減少,資金外流減少,回流增加,GDP總量和人均GDP占有量上升。進一步闡明了科技與經濟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科技離不開經濟,經濟離不開科技。
總之,進入近代以來,從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政治經濟因素和文化結構等多種因素來說,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都存在著嚴重的缺陷。跟同時期的西方科技發展速度相比較,近代中國的科技前進速度更是。但是,中國封建王朝的解體,帝國主義企圖瓜分中國的計劃破產,以及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的中國科學技術擺脫了層層束縛,并且以驚人的速度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全球金融風暴之后,中國已經以其獨有的優勢迅速恢復過來,讓世界為之一震。相信中國在合理的經濟結構推動下,中國的科技也將站在世界尖端科技的舞臺上。
本文作者:季美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