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動漫研究論文
在2003年的輔導金修正案中,優先輔導采用動畫技術攝制者。自此之后,臺灣當局每年大約指導三部動漫。雖然臺灣當局在動漫文化產業的發展中扮演著政策領導者的角色,但堅持只有從技術著手才能塑造臺灣動漫文化產業發展的理念。有學者評價臺灣動漫技術政策中指出:“信息技術官僚將目光集中在這個包括多媒體的信息、視訊、聲音科技垂直整合,以及全球和區域數位商務市場的地理水平整合的全球市場,卻極少關注臺灣本地的需求,不計代價引進國際化和自由化政策,卻少見對當地文化數位化的關心。”[1]臺灣當局并非沒有考慮這點,只是受限于政策態度,動漫實踐的選擇范圍才不得不縮小。從臺灣的動漫政策來看,占據主導的是科技和經濟,只有在開拓動漫市場時,文化的力量才被人們所看重。在文化創意產業上,臺灣當局保持經濟自主,極盡討好遠程消費者,卻忽視了本土文化,從自主的防線撤守。由此可見,臺灣數位化的本質可以概括為只重“數位經濟”,不重“文化內容”。福建方面,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受限于計劃經濟政策,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作為中國大陸唯一的動畫制片廠,福建只作為動漫產業的受眾,且群體范圍狹小。改革開放后,大陸經濟迅猛發展,人民文化等需求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矛盾凸顯,于是1996年,旨在發展中國動漫產業的“5155工程”啟動,2009年政府將動漫產業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福建省抓住國務院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2006年以來接連出臺《福建文化強省綱要》、《關于加快福建省創意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關于推動福建省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福建省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意見》、《福建省動漫游戲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2年)》等政策文件,引領福建文化產業發展。其中,2009年的《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將動漫游戲業列為重點打造的十大文化產業之一,并設立了制度規范,提供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重點建設福州、廈門兩個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建設海西(長樂)動漫產業園區;重點扶持福建網龍等一批動漫游戲產業龍頭企業;重點推進‘數字娛樂產業研發與孵化公共服務平臺’、‘福建省動漫游戲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廈門軟件園數字媒體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和系列大型益智健康網絡游戲項目開發,積極培育和發展上規模、創新能力強的動漫骨干企業”[2],力圖使福建省文化產業總體實力居全國中上水平,從而更好地滿足福建人民的文化需求。這些政策突出表明福建省已確定動漫文化產業的性質和重要地位,確立了扶持動漫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路,動漫文化產業在福建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逐步上升。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臺灣的動漫文化產業政策以技術為導向,試圖通過技術支撐使臺灣本土動漫在國際動漫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本土需求,推廣本土文化,而是為了尋求更高的經濟利益。福建動漫發展由“計劃經濟”轉變至“市場經濟”,其目的是為滿足福建人民的精神需求,提高福建人民的文化素養,推廣福建文化,從而推動動漫文化產業發展。對比而言,福建制定動漫文化政策的出發點是“文化需求”,這點符合國情和世情,是正確的;但臺灣當局以“技術”和“經濟”為導向的出發點也具有其合理性,關鍵是如何平衡各方面關系。著眼福建人民的“文化需求”,立足“技術發展”,追求經濟和文化均衡發展,應是福建省動漫產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
扶持范圍在動漫政策實施中之差異臺灣扶持動漫文化的強大資金來源于特設的輔導金,然而,“整個土壤不肥沃,用輔導金再澆水也是杯水車薪”,首映創意公司執行長王世偉說。臺灣當局投資動漫文化產業的針對性很強,幾乎都投資在了必須花錢的地方,但其扶持面很小,僅投資在在每年僅有的幾部動畫電影上。由此看出,臺灣當局“經濟利益”導向的眼光并不長遠,并未配備一系列相關設施,發展其他相關產業。相比較臺灣地區“經濟當先,文化其后”的政策,福建省以中央的精神和政策為中心,以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為支撐,以省政府為后盾,動漫產業與相關產業百花齊放,齊力推動動漫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從2009年起,動漫企業超過3%的增值稅即征即退,在企業所得稅、營業稅、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等方面都將享有稅收優惠[3]。近幾年來,福建省動漫發展步入快車道,動漫產業集群效應逐漸呈現,福建網龍網絡有限公司、廈門吉比特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動漫游戲知名企業迅猛發展,逐漸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福州、廈門兩個動漫游戲產業基地效益顯著,諸多動漫企業集中發展,集群效應凸顯。與此同時,2009年12月1日,三明召開首屆海峽兩岸創意產業暨動漫動畫高峰論壇,一時間形成“基地熱,展會熱”現狀。兩地相比較,臺灣對動漫文化產業的支持很狹窄,每年僅三部動漫電影,且沒有長遠發展的配套設施和規劃。福建政府的扶持面很廣,重點建設國家動漫產業基地和教學研究基地,培育一批動漫原創與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強、充滿活力、專業性強的動漫企業。加強與影視、出版、旅游、演藝、娛樂、教育等的交流合作,發展服裝、玩具、食品衍生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核心突出、分工明確、自主創新與競爭能力強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4]同時減輕相關稅收,鼓勵開展境外交流,給了各地產業充分的自由度。但網撒得太大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地方盲目搞展會,但質量卻不敢恭維,展會規劃沒有層次,管理也未形成相關規范。因此,省政府應建立起相應的監督機制,嚴格審批程序,促進動漫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動漫行業協會之差異在當今政府主導的動漫行業,政府扶持下的動漫協會如何發揮好各自作用促進動漫文化發展是一個必須關注的方面。臺灣動漫協會眾多,對促進本土動漫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主要有臺灣動漫創作協會、臺灣動漫畫推廣協會、臺灣游戲產業振興會、動畫產學共同開發聯盟等,這些協會在臺灣動漫的發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他們結合各方面資源,舉辦各種動漫推廣活動、促進行業交流、培育人才,為創建良好的動漫文化產業環境,促進臺灣動漫文化產業均衡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福建省,動漫文化協會較少,只有福建動漫游戲行業協會、福建3C動漫協會等寥寥可數的幾個,且知名度不高,形式勝于功能,實際發揮的作用并不大。由上比較可知,臺灣動漫協會的設置和發展更為合理,在動漫行業發揮的作用也更大。而福建省對于動漫協會的作用明顯認識不足,缺乏企業和政府的溝通環節,不能通過行業協會來反映消費者需求,缺少整合機制。因此,建立組織完善、功能齊全的行業協會有助于促進福建省動漫文化行業的健康長久發展。二、改善福建省動漫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建議對于福建省而言,動漫文化產業還是朝陽產業,政府的推動非常重要。
在政府的推動過程中,要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進行宏觀引導。臺灣與福建省一衣帶水,借鑒臺灣動漫文化政策,制定有利于福建省的動漫文化產業政策,對于促進福建省動漫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出臺的政策要全面具體。所謂全面,是指政策的覆蓋面要廣,盡量不留下政策空白,使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所謂具體,是指政策要細化具體,具有可操作性,避免政策空洞虛妄,無法應用于實際。就當前而言,福建省要制定和完善參展參會政策、補貼政策、人才政策、稅收政策等。要充分借鑒臺灣動漫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涵蓋范圍廣、輻射性強,易于操作的規章制度。例如,對于人才政策而言,要參照臺灣的人才政策,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包括人才的引進、人才的培養、人才的流動和人才的進修等各個方面的細則,盡量使政策滲透到動漫產業的每一個方面。2.政策要具有適當的傾斜性。為了促進閩臺動漫文化產業發展,國家和部門對于這一產業要有適當的政策傾斜性。要以政策的形式保障閩臺合拍動漫片享受國產片待遇;保障閩臺合作培養動漫人才的不斷更新換代;簡化赴臺出版交流的審批環節;爭取廈門軟件園成長為“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爭取試點經營出國展覽業務等。在培育動漫產業鏈上,加強政策的扶持和調控,探索企業盈利模式,加深動漫產業與福建省服裝、玩具、食品、飾品等傳統產業的合作,建立動漫產品衍生知名公司,加快動漫衍生產品的研發、推廣和銷售,擴展動漫市場,努力打造富有福建特色的動漫產業群。在政策實施上,要適當降低門檻,有針對性地對接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對閩臺合資動漫文化產業在房產等資源上享有與本地企業對等的優惠政策。3.政策要突出保護性和激勵性。要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建立相關保護體系。尤其要加大對本土動漫產品及衍生產品保護力度,打擊非法盜版等侵權行為,營造良好的動漫文化發展環境,切實保障閩臺動漫產業茁壯成長。鼓勵高校開設動漫專業,高校與動漫企業建立合作培養模式,建設一些動漫實訓基地,鼓勵與國際知名學校或者國內知名大學聯合辦學,共同培養動漫管理、營銷和技術人才,積極申報國家動漫技術課題研究。加大播出原創動漫獎勵。全國各媒體播出由福建省制作研發的動漫影視作品,原創動漫公司所在市財政局要給予相關獎勵,獎勵標準不低于國內其他城市。4.出臺政策加強行業協會建設管理。制定行業協會公規,加強動漫市場管理,維護行業秩序,引導動漫行業良性發展。由省文化廳指導開展動漫文化相關活動和研發,出版行業雜志和年鑒,建立行業網站,整合全國動漫行業信息資源,為企業搭建服務平臺,加強政企合作,推動福建動漫行業健康快速發展。5.出臺政策加強閩臺合作交流。承接臺灣動漫產業的優勢,大力吸引臺灣動漫企業和人才來投資,鼓勵動漫業務外包遷入福建,主動承接臺灣動漫產業的轉移,借用先進理念,提高制作水平,開拓兩岸市場,打造具有品牌和文化特色的動漫精品文化,實現閩臺動漫文化產業對接。
作者:王永興 單位:漳州市科技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