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
一、開展網絡第二課堂的形式
通過網絡進行第二課堂活動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優勢:學習方式多樣化、自主化、個性化、課堂角色的平等化等,那么通過什么樣的網絡第二課堂活動才是有效果的形式呢?筆者在實踐中逐漸摸索了四種方式。
(一)網絡英文廣播站
很多高校都有校園電臺發射裝置,為了使廣播電臺能夠發揮效應,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想了各種辦法,比如根據教學進度,定時播出相應的音頻材料,為了豐富英文廣播的內容成立了學生社團,團結了一些英語愛好者來建設豐富的英文廣播的內容。但是以上做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播出的節目內容除了被一些英文基礎較好的同學所接受,基本上英文廣播成了擺設;學生社團制定的節目雖然豐富,但是由于高職院校的晚間都安排有自習、活動等內容,學生社團的活動時間很難保證,學生們手中的無線耳機沒有鎖頻,很難界定他們在耳機聽的是什么內容,更有學生搞來了調頻發射器,播放流行歌曲,手中的英文廣播耳機儼然成為了音樂播放器。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筆者逐步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首先將現有的廣播設備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將手頭的模擬播音設備全部改造為音頻服務器為主的數字廣播,廣播內容可以通過遠程登錄的形式來進行控制,使學生社團的活動時間、空間得以保證。其次,建設了英文廣播的網絡平臺,將播出過的節目全部上網,定期舉辦網絡直播活動,并將傳統的口語比賽決賽舞臺搭建到了網上。預賽時通過傳統模式在固有場地舉行,決賽時,全部選手的比賽視頻全部上網,由全校學生觀摩打分和評委教師共同參與打分的形式,提高了比賽評比的公正性,提高了網絡第二課堂活動的人氣,學生參與度不斷提高,為比賽成績良好的同學提高了知名度和繼續努力學習英語的強烈渴望,水平一般的同學通過平臺活動,提高了參與度也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形成了良好的第二課堂活動氛圍,第一課堂的教學效果明顯好轉。
(二)網絡雜志社
筆者所在學校也開辦了很多學生雜志,英語方面有著名的“EM”英文雜志,也是由學生社團的形式組織的,這種活動形式存在著一些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共性問題就是高職學生的實習、實訓活動很多,學校也經常不定期的組織一些學生活動,社團活動時間難以保證。個性問題就是雜志不同于廣播,在發行環節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按照目前的物價來算,小批量的出版一本雜志也要許多人民幣。這對于目前社團活動狀況,學生們都要自己繳納社團活動費用,而且對于這種公益性社團來講,更是非常困難的。加之學校也沒有在這一方面的預算,要想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將同學們的活動成果展現出來,數字化出版是唯一出路。筆者開發了網絡平臺將學生們出版的雜志全部網絡發行,提高了雜志的受益面和發行范圍。同時在活動平臺上還開發了投稿平臺和意見反饋平臺,將傳統的寫作比賽也由雜志社主辦,將學生們的寫作作品刊登到網上,提高了學生們進行英語寫作的熱情,英語寫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網絡課程平臺
隨著各個高職院校網絡課程建設的不斷深入,平臺內容建設日益完善,網絡課程平臺不僅是教師匯集各種教學資源的平臺也是學生進行自學的良好平臺。筆者單位的高職英語課程考核方案是根據目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而制定的“理論考試+過程考核”的這種模式,學生們的平時課堂回答問題在期末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較大,達到總成績的50%以上。課堂回答問題成為獲取期末良好成績的主要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總能獲得很多分數,而基礎相對較差的同學,獲得平時成績的機會較少,時間一久,必然會挫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持續學習、學好習的信心都是一種打擊,筆者一般鼓勵這一部分學生進行預習,以獲得良好的平時成績。而網絡課程平臺就是學生們自學的最佳載體,學生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預習,提前了解文章的情景文化、句式、單詞,課后習題等。通過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有意識均衡提問面,使這一部分的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分數,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直線增長,學生課堂注意力隨而集中,課堂回答問題積極踴躍,教學效果良好。在引入教學平臺并結合過程考核,與往屆同期的成績相比,通過期末成績匯總,英語平均成績的重心由74.52分偏移到79.12分,總體成績明顯上升,可見網絡課程平臺為學生成績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網絡平臺與選修課的結合
在大學階段,選修課是提升自身修養,開拓視野,加深專業造詣和興趣愛好的良好方式。從入學成績來看,筆者單位有8%的學生英語入學成績在百分以上,這一部分同學基本都是英語的愛好者,對英語的進一步學習尤其是對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有著迫切的需求。但目前來看高職英語作為非專業公共課,各個院校重視不夠,有的專業公共英語學時只有40學時,極大的限制了這一部分同學提高英語能力的日常途徑,而對于公共選修課來講,一是公共課教師開課難,二是開課的內容多與考試輔導或者課本內容相關,開出的內容、形式上很難讓這一部分同學滿意。筆者為這一部分學單獨搭建了網絡視訊平臺,通過開課教師甄選,準備了一批內容和形式上都比較新穎的視聽節目,這部分內容既涉及聽力內容也涉及到口語對話內容,按照選修課課程計劃這些內容劃分為相應的學時單位,學生們在登錄平臺后除了學習這些內容,還要完成相應的題目,每次完成的題目客觀題都是當時由系統自動打分,主觀題目由教師進行單獨點評打分。期末自動給出課程分數。這樣有了學分的激勵學生們可以靈活的、有計劃的按照課程安排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也能自發的、認真的去完成這些題目,提高了這一部分的學生英語視聽能力,教師也因為有課時的激勵,提高了主動在平臺上指導、批改學生作業的積極性,也因為網絡的靈活性,隨時批改學生的網絡作業,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二、英語網絡第二課堂建設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基于網絡的第二課堂活動,雖然給學生與教師帶來了種種便利及好處,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