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行政管理綜合論文
目前的市場特征
改革開放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將我國的經濟前進方向扭轉。在我國市場的主要監管部門以及主要的執法部門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職能機關,面對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市場以及市場環境變化下所遇到的挑戰和任務,工商機關應當發揮其職能,維護市場秩序,保證國家、集體以及公民的利益。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改變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市場主體的成分和結構。多渠道、少環節、開放式營銷網絡的形成,拓寬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市場的視野和范圍。
高科技、多媒體手段在商品流通領域的運用和現代經營方式的不斷涌現,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市場的理性和科技含量。市場競爭的加劇,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進程的加快,國內市場國際化程度和開放程度提高,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市場監管執法的難度。政府職能轉變和規范執法行為的力度不斷加大,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現職能到位的緊迫感。面對初級階段歷史性轉變的新的形勢和新任務,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須實現戰略轉變。這一轉變總的方向和目標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樹立維護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的觀念,認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監管對象。
把思想認識真正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統一到監管社會主義統一市場的職能上來,站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在市場監管執法的對象上,要從有形市場的具體事務管理轉向全面實施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市場準入、退出、競爭、交易行為的監督管理。在監管執法的方式方法上,要從傳統的靜態事后管理,轉向現代化的動態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系統化管理。在內部職能分工和機構設置上,要逐步弱化從所有制和條線出發的監管工作思路,從單一的相互獨立的條線管理轉向以市場主體行為為基礎、綜合運用各項職能的全方位監管。
怎樣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堅定正確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每一個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都要全面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把初級階段的重大理論問題弄懂弄通,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綱領弄懂弄通。只有理論上的清醒,才有實踐上的自覺,做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緊密聯系實際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依法行政,優化市場經濟環境。要規范市場主體資格,切實加強和改進對企業、個體工商戶年檢驗照和登記管理工作,嚴格登記管理前置審批許可證制度。加強對市場準入的指導,積極進行市場外指導、服務,幫助基本符合條件的主體達到進入市場的條件。按照法律的規定,對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制等提前介入,實行“綠色通道”支持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對個體私營經濟實行“四不限”,即不限發展比例、發展速度、經營方式、經營規模,培育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把好市場退出關,堅決清查整頓非法經濟組織、取締“三無”等非法企業和無照經營戶,對特定行業和企業進行清理整頓。要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促進流通體制體制改革。堅決貫徹落實糧改政策,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管理。
工商部門應當以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執法目的,打擊市場中的假冒偽劣現象、不正當競爭現象等,切實在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維護國民和國家的利益。良好的社會風尚是一個國家整體素質的體現,構建現代文明需要工商部門加大掃黃打非力度。并且要切實保護企業商標的注冊權以及專用權,對于非法傳銷眼里打擊。加強執法。工商行政部門對于市場進行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執法,通過對于法律的使用,維護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并推進法制化建設。
以實現良好穩定健康的經濟秩序。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對于保證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運行作用巨大,隨著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秩序的改革深入,市場環境不斷的變化,新問題不斷產生。工商部門應當提高自我創新意識,在工作中不僅僅要盡職盡責的完成工作,還應當主動的、進取的對建立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秩序的監督管理體制做出貢獻,努力的再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執法水平。(本文作者:王傳義 劉玉華 單位:鐵煤集團大明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