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通識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李惠杰 郭微微 王玉偉 單位:中原工學院教務處 中石化河南分公司
通識教育與地方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定位
地方本科高校肩負著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用得上,用得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任務,這也是由其誕生的社會發展背景和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所決定的。地方院校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著數量巨大的業務骨干和基層工作者,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站”、地方科技發展的“孵化站”,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過程中體現出的作用越來越大。從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上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主要是服務于地方、行業經濟、社會建設的第一線,對“專業能力”的要求較高。同時,隨著通識教育的不斷深入,地方本科高校也越來越重視通識教育。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既能培養出符合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又能使學生具有廣博的知識,有效的思維能力,有較強的適應性與發展潛力,是地方本科高校高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和難點。
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作用
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2]。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既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也是高級應用型人才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因此在地方本科高校實施通識教育可以起到拓寬基礎、溝通文理、增強能力的作用,有利于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識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其次才是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職業的人。但是現在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大學各學科專業不斷細化,專業性不斷增強,導致學生的素質被束縛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知識空間或者領域內,造成學生的知識專業化、思維片面化、能力單一化。用人單位也要求學生能盡快上手,減少適應性培訓時間,對專業技能要求也較高。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在高等教育中往往過分地強調專業教育。地方本科高校開展通識教育一是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通識教育的知識覆蓋范圍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都有涉及,所以通過通識教育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生的視野。二是完善學生的人格教育。人格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是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3]。通識教育可以避免學生因追求專業教育而忽視了自身人格的發展,為學生樹立健康的人格指明道路。三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識教育在教人做事的同時,更注重的是教學生如何去做人。四是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其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終身學習的理念不但有利于學生校園內的學習,而且對于學生日后走向社會的工作和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通識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這種理念,幫助學生自主成長所需的各項知識和能力。
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實施通識教育的關鍵。通識教育課程體系設計的是否科學,將直接影響通識教育的效果。因此,地方本科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設計應以拓寬學生知識面,讓學生涉獵不同學科領域,學習不同學科的思維方法,強化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指導思想,為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打基礎。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使通識教育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通識教育課程由兩大模塊構成,即通識教育必修課和通識教育選修課(如圖1所示)。其中通識教育必修課主要是由語言類課程、計算機類課程、數學類課程、思想政治理論類課程、體育類課程等構成。這些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為學生接受專業的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通識教育選修課由五個子模塊構成,分別為人文與社會科學類、數學與自然科學類、中華文明與外國文化類、跨學科領域類、高新技術類等,每個子模塊由多門課程組成。人文與社會科學類主要包括歷史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啟發作用,有利于使學生形成優良的品德;數學與自然科學類主要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等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強調的是學生對其課程知識掌握的程度,有利于學生開拓知識面,建立有效的思維方法;中華文明與外國文學類主要包括文學、語言學、藝術學等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國悠久燦爛的文明史、國外著名文學的基本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跨學科領域類主要包括培養學生跨學科的交流能力;高新技術類主要是一些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方面的課程,有利于學生了解前沿科技的發展趨勢。[4]通識教學選修課課程涵蓋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外國文學、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基礎知識,學生需根據自身的需要、知識結構、興趣方向,在通識教育選修課的每個子模塊課程中對課程進行選擇,同時學生應在通識教育總學分中選夠一定學分的通識教育選修課學分才能畢業(一般不少于15學分)。
通識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
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置管理。為保證通識教育課程的開設質量和效果,通識教育課程應由學校統一管理,成立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全校范圍內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將統一由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核,并給予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方面的指導。對開課教師的資格要有明確規定,要求在該領域內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或獨特研究,同時每位教師申報開設通識教育課程、開課班次、班級人數不易過多。合理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地方本科高校針對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而忽視了學生實際的受益效果。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通識課程應合理地選擇其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例如討論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等教學方式。通識教育課程的考核方式有多種形式。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方法合理地選擇考核方式,也可將多種考核方式合理地組合到一起進行考核。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系統考查學生對該領域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否達到了設置該門課程的預期效果,以便及時改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目前我國重點大學隨著對通識教育的研究不斷展開并逐漸深入,已初步取得一些成就,其意義與重要性越來越被人所認識,通識教育成為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的熱門話題。但通識教育在地方性高校中無論是普及性還是針對性都很薄弱。本文系統地闡述通識教育課程在地方本科高校中的作用,研究通識教育課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提出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新思想,以期待對地方本科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有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