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眼科臨床論文
作者:楊玉瓊 張銀琴 汪子鈺 尹紅華 傅小毅 袁洪峰 單位:重慶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大坪醫院
建立兩套病人識別方法病人登記號、姓名是病人的識別系統。姓名有重名,登記號是惟一的號碼。因此,我院門診病人識別采用ID號+姓名,住院病人識別采用住院號+姓名,將病人信息打印到腕帶上;手術眼別采用在術眼眉弓上1cm處用紅色“Δ”標注;醫護人員在手術、治療前嚴格執行上述的查對,正確識別病人及手術部位,杜絕了各類差錯事故的發生。
重視交流溝通加強醫護技之間的溝通,建立有效的交流溝通本,除常規護理工作交接班本外,建立特殊交班本,記錄各類需特殊交班的內容,要求接班護士閱讀處理后簽名,做到事事有人交、有人管;建立口頭醫囑登記本,確保正確執行口頭醫囑;建立危急值的報告登記本,使實驗室危急值的報告能及時處理,責任到人;科室間轉科交接單的使用。
開展持續質量改進保證病人安全持續質量改進是JCI標準的核心理念。我科制定了六項護理品質指標,強調全員參與質量改進活動;應用PDCA模式改進護理品質;PDCA是質量管理的科學工作程序,避免了改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且當不同部門的員工組合到一個改進小組時,小組成員能按照統一的步驟和方法實施改進,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改進過程的規范性和改進結果的可靠性。在模式化的運作下,我科護理質量管理形成了持續向上的良性循環[2],促進護理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加強病區藥品管理提高高危藥品的安全性,病房里不存放高風險類藥品,如高濃度電解質溶液(包括10%氯化鉀、10%氯化鈉注射液)。毒麻藥品放置在保險柜內,雙人開鎖,一人管密碼,一人管鑰匙;嚴格交接班制度,若一次使用不完,要將剩余藥液棄掉,必須有兩人簽名。病房除搶救藥品外,嚴格控制基數藥品的品種及數量,建立基數藥品登記本。低溫藥品的管理:低溫藥品儲存在冰箱冷藏室內,按藥品的儲存要求調節冰箱溫度,冰箱內藥品分類擺放整齊、有序,建立專人冰箱管理制度,設立冰箱日檢表,每日檢查冰箱溫度并清潔;對冰箱內藥品上鎖,建立藥品帳目管理并每班交接。
注重安全消防演練JCI非常關注過程管理,其主要體現在風險的預測與預防,為此我院特別邀請消防人員進行消防知識培訓,我科進行消防疏散演練,要求人人過關,包括清潔工人。我科制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立突發事件應急小組,制訂突發事件疏散線路及疏散方案。
減少醫源性感染風險每個治療車、每臺檢查儀器旁、病房門口等配備快速洗手液;每個洗手池旁粘貼一張“六部洗手法”示意圖、配備擦手紙,更換全科垃圾桶為有蓋腳踏式。
加強護理教育護理教育包括崗前教育、在職培訓兩大部分。崗前教育的對象是:新員工的培訓,由醫院人力資源和護理部共同完成。在職培訓:為了保證員工的知識水平跟上技術、學術的迅猛發展,更新觀念,學會新知識、新技術,我科制定了各級人員的崗位培訓計劃,有計劃分層次進行在職培訓。建立分階段培訓體系是基于Benner[3]從新手到專家的教育理論并結合眼科護理專業特點,制訂并予以實施。分階段培訓的優勢在于:能與各級護士的崗位職責相聯系,根據不同工作目標來制訂并完成學習任務;能使低年資護士明確其日后努力的方向,順利完成本階段培訓并向后一階段發展,使高年資護士擁有專科工作能力[4];把培訓與考核記入員工培訓檔案。
保證了病人的安全病人身份辨識:護士執行三查七對制度的同時增加門診ID號和住院號核對并實施腕帶雙核對,明確規定床號不能作為病人辨識的主要要素。護士進行治療、護理時實行新的辨識政策執行率上升至100%。有效溝通:在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達到危急標準的檢查、檢驗結果,一定及時、準確、全面、清晰地告知臨床醫護人員,其達標率為100%。手術安全:執行新的規程既保證了病人安全,又降低了自身的職業風險。藥品管理:提高了護理用藥安全。
提升了護理質量采用PDCA方法,每天進行數據統計,每月對制定的品質指標進行評估、分析、討論、總結,制定改進措施,實施改進;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提高病人滿意率。
密切了醫護技之間的溝通JCI強調團隊協作,無論是文件的準備、病人的醫療護理過程、安全防范等系列的準備過程中,醫療、護理、醫技及總務等部門共同討論、共同現場協調、共同出謀劃策,相互鼓勵、相互推動、相互學習,凸顯出跨團隊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運用JCI標準進行護理管理,使護士轉變了服務理念,加強與病人溝通,尊重病人的需求,醫療護理從醫患主導型轉變為共同參與型,調動了病人參與治療的主動性,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營造和諧醫患關系。
通過JCI國際醫院認證標準的實施,我科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上了新的臺階,加強護理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科學化、合理化、程序化控制與管理,使護理差錯發生控制在萌芽狀態,有效控制了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使護理管理工作步入科學管理的軌道,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從而減少醫患糾紛,提高了科室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