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麻醉學論文
作者:湯翠翠 孟盡海 雷晨 單位: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
教學內容和形式探索
1臨床技能模擬訓練充分利用我院臨床技能中心的硬件設備,通過引入臨床真實病例,展示氣管插管、硬膜外穿刺、腰穿等與穿刺有關的操作流程,同時采用網絡和多媒體進行教學互動,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使實驗規范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模擬教學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融知識性、趣味性、場景性于一體,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可重復性和可標準化性,可作為考評的方法[2]。將氣管插管、復蘇等內容及技能操作,在模擬人身上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學生逐一演練,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點評成功或失誤原因,為學生提供最真實的臨床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掌握臨床實踐技能,減少實際操作中的錯誤,提高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程度,為培養合格的麻醉醫生奠定基礎。
2引導學生從理論學習向實踐學習過渡,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由于理論課程學習與臨床實習之間跨度大,而麻醉學注重實際動手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實踐所需的醫學知識較為龐雜,學生在實習開始階段容易出現操作失敗或失誤,面對問題時手足無措等情況[3]。為此,我科采取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逐步掌握一些麻醉工作中較常用的操作技術。如培養學生的無菌意識,讓學生反復觀看帶教教師的正規基本操作,然后由專人帶教指導學生穿脫隔離衣等,增強無菌意識。經過分階段培訓,使麻醉學專業實習生逐漸掌握實踐技能,學以致用。我們在工作中預設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然后通過臨床實際操作進行深刻的講解,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并加深印象。通過采用預設問題、實際操作、理論聯系實際等逐層深入的方法,使實習生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學習。
3理論結合實際,認真帶教麻醉學專業實習階段是讓實習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掌握常用麻醉方法,如椎管內麻醉、氣管內全麻及神經阻滯麻醉的操作技術,盡快熟悉和掌握術中麻醉管理和并發癥的預防處理等,使學生畢業時達到低年資住院醫師水平。為促使學生對病人負責,要求其認真掌握病情,對每位擬施手術病人做到術前訪視,并及時向帶教教師匯報病情,在帶教教師指導下寫好麻醉實施方案。帶教教師注重結合實際,培養實習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利于實習生在臨床實際操作中不斷鞏固已經掌握的麻醉學理論,提高麻醉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4]。經過堅持不懈的勤奮苦練,學生一般能單獨處理ASAⅠ—Ⅱ級手術病人的各類麻醉。實習后期可根據學生的水平,安排其參加一些危重癥、疑難癥病人的麻醉,特別是心胸外科、神經外科危重癥病人以及老年病人的麻醉,增強實習生的實踐能力。
4實習期間注重小講課教學及專題講座內容經所有帶教教師的集體討論,根據實習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分析其實踐重點,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注重小講課教學及專題講座,講課中以學生為主體,即不由教師決定講什么,而是取決于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生麻醉學基礎理論及麻醉實踐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擬定專題進行講解。由帶教教師進行小講課,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進行專題講座。實習階段小講課是理論課內容的延伸和補充,要求有一定綜合性,并能緊密結合臨床,這樣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專題講座主要針對專業培訓中的重點、難點做集中訓練,加強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同時適當增強對醫學英語的學習。
多階段、多形式考核
1多階段考核在臨床麻醉實習階段,每兩個月進行一次考核(包括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根據考核成績找出薄弱環節進行再學習,注重形成性考核,弱化終結性考核。
2互動式病例報告和討論要求每個學生實習期間選擇自己參加的麻醉病例寫出一份分析報告,包括術前訪視、麻醉風險評估、麻醉方法選擇、麻醉計劃、手術中麻醉管理要點、麻醉恢復期管理,并以幻燈片形式報告,學生之間互相提問、解答,最后由帶教教師、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作點評和進一步講解。具體步驟可歸納為:回憶相關知識—加深理解—分析具體問題—綜合概括—作出評價和判斷,增強學生的系統化麻醉管理能力。
3規范出科考試形式出科考試是衡量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改革出科考試形式,加大考試力度,促進實習質量的提高。出科考試包括理論和操作兩部分,以往理論考試均為問答題,學生只要熟記筆記內容就能得高分,這種考試形式不利于開拓型人才的培養。為此,我們將理論題全部改為以病例分析為主的選擇題,內容涵蓋各專業病種的麻醉,并突出實踐性特點,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操作主要考查常用操作,如全麻、腰硬聯合麻醉等。出科考試不及格者不予出科,要求在完成一定時間的補實習后參加補考,補考及格方可出科,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
完善實習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涉及的帶教教師較多,教學質量監控較難操作,而教師自身素質又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因此,近年來,我科注重教師隊伍的自身建設,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了全方位的監控,明確了帶教教師職責。注重教學質量評估反饋,教研室定期抽查醫師的帶教情況和小課質量,并由專家小組成員擔任評委,檢查和評分,逐一進行質量分析,幫助帶教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每一輪轉結束后,填寫實習帶教教師教學質量反饋表、實習小課教學質量反饋表,將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學秘書及時反饋到教師個人,并在以后的教學中跟蹤檢查,督促整改。
自2006年起,通過對實習教學進行改革,麻醉學專業實習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明顯提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校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受到了各級醫院的好評??傊?,我們在實習教學中進行的一系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都是朝著醫學社會化這一方向努力,實踐證明,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臨床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形成良好、正確的臨床診斷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