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哲學思想論文
作者:沈文婷 單位:四川理工學院
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獨特的精神、氣質和神韻的體現,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大學辦學理念、校風學風、教學觀念。校園文化有豐富的、多元化的內涵,既包括物質層面的校園建筑、環境、實驗設備等硬件設施,也包括行為層面的師生交往、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宿舍文化等非正式課程,還包括制度層面的管理體制、組織機構等。積極、健康、民主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提供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寬松的發展環境,是大學生實現全面自由發展所必需的土壤。營造適宜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給高校思政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輔導員作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工作者,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負有指導學生、關心學生的職責。幫助學生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是輔導員工作的目的,而輔導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采用談心教育法、思想灌輸法、訓誡教育法等。但隨著時發表展,全球化進程加速,我國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狀況愈加復雜,價值觀日趨多元化。僅依靠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新的時代背景,滿足時代需求,關注學生成長,進行適當地創新。本文擬通過對高校輔導員如何運用校園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思考,為完善輔導員工作體系提供理論依據和可操作性對策。鑒于校園文化的內涵豐富,本文中僅對輔導員能夠施以影響的行為層面和制度層面予以分析。
1、輔導員如何營造適宜的校園文化環境
輔導員通過與學生的交往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素質、學養、態度、談吐等來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榜樣的力量。但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世界格局的多極化,大學生的思政工作面臨著多方挑戰,單純依靠輔導員的力量已不能較好地開展工作。因此,輔導員除了努力提升個人文化修養、人文情懷等綜合素質外,還應該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健康、民主的校園文化是滋養大學生的肥沃土壤。優秀的校園文化不僅是文化和歷史的積淀,也可以通過學校管理者、教師的努力來培育、營造。筆者認為從輔導員的角度,營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園文化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1要充分發揮輔導員的“育人”作用。客觀地講,每位老師都肩負著“育人”的使命,但不是每位老師都做到了。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除了言傳身教、傳授基本知識技能,教師的職責中本來就擔負著“解惑”的重任。輔導員在高校中是雙重身份——既是管理者,又是教師。那么,在輔導員開展學生工作進行師生互動過程中,除了日常繁雜的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學生心理困惑的疏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規范學生的違紀行為,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等都是輔導員的“育人”作用的發揮。
1.2輔導員不要直接否定或貶斥學生的不同于傳統認知的新看法,應鼓勵和尊重學生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產生新見解。正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即使有時學生的看法很幼稚、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但只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就說明學生是經過思考的。尼采曾說過“如果一條蛇不能再蛻皮,它就會滅亡;同樣,如果一顆心靈不再能夠改變自己的觀點,它也就不再稱其為心靈。”[1]在教育互動中,受教育者能動地選擇和接受信息,并且根據自己的認知結構進行不同程度調整。青年大學生可塑性很強,他們充滿潛能但又不夠成熟,常常能夠產生新的,思想火花。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傾向于對學生錯誤的思想、言論視若“猛虎”,往往會采用過于激烈地態度進行校正。殊不知,這樣的后果往往使學生更加反感,反而對于正確的觀點心生抗拒,不能真正地內心認同。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尊重不同的意見,對于錯誤的觀點、言論要正確引導,注意方式、方法,將思想工作做到實處,使學生心服口服。
1.3幫助學生樹立“假想敵”。這個“假想敵”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關于“假想敵”的價值,實際上是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自我超越。樹敵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認識自我并超越自我的過程。而這也正迎合了教育的功能——不斷地推翻“舊我”和建立“新我”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諱單純、空洞地說教,如果不能關注大學生的學業與能力的發展需求,一切的工作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只有幫助學生樹立合適的目標,才能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4樹立健康積極的正面輿論導向,凈化校園文化環境。輔導員要時刻把握學生的輿論導向,對于不利于社會安全和穩定的違法言論要及時地制止,對于思想認識有偏頗的觀點要實事求是地引導。尤其是現在網絡技術的發展,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輿論,倡導網絡文明,開展網絡思政工作已成為輔導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充分發揮隱性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隱形課程(也稱為非正式課程)對學生影響較大,甚至在有些學生看來比正式課程的對學生的影響還大一些。目前,我國高校隱性課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術講座、社會實踐、宿舍生活等。其中,大學生普遍認為社團活動、學術講座相對而言效果較好,這與近年來各高校普遍比較重視校園文化活動是分不開的。而對宿舍文化的建設指導、與教師交流的機會、社團活動的指導這些因素,學生評價是效果一般。
2.1打造有意義的主題班會和班級活動。輔導員負責班級日常管理,定期召開班會、指導班級活動開展都是輔導員的職責所在。主題班會是輔導員對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時機和正式場合。班會多采用輔導員思想引導、同學們充分討論的基本模式,盡可能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以大學生為主導。主題班會的內容可以是世界觀、人生觀的探討,可以是適應性教育,也可以是近期社會熱點或世界局勢等等。輔導員要善于抓住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以此為契機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忌空泛地講大道理。班級活動是由學生自發策劃、組織、參與,在輔導員指導、監督下開展的知識、競賽、文體等類型的相關活動。輔導員要認真審核活動策劃,嚴格把握學生活動的主題和方向,并且要努力做到活動的全程參與,以保障活動的效果和避免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