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生態論文
作者:阮宜春 單位: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水務局
生態修復是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生態環境的一步步惡化,慢慢的成為生態學一個重要的研究分支。目前,生態修復依然是國內外各國一個重要的研究熱點,許多國家都進行了很多的理論研究,并且部分研究成果在部分地區得到了實踐和應用。
1.目前城市水環境生態修復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相對發達城市已經漸漸重視到城市生態環境的問題,在城市的中心地區開始建了公園和風景區,城市綠化和環境得到了改善。臨海非工業性城市,水環境的調節相對比較簡單,而內陸相對缺水城市的水環境生態修復問題就比較明顯和突出。
1.1城市水環境修復以人文景觀修復為主,忽略自然生態修復
城市環境的生態修復往往更加注重一些表面的東西。比如:針對城市的環境,某市在進行修復的過程中,將目光放在城市幾千年文化的傳承和開發利用上,由此,城市的水環境修復也圍繞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與資源開發展開,這種以人文景觀為主體的修復方式,雖然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效益,但是,在修復的過程中往往比較容易忽視水環境的自然性。很多地方都是簡單的種植草坪和灌木叢,而忽視了河流的生態,影響了生物的生長環境。
1.2忽視整體的水環境修復
現階段的城市水環境修復往往忽略了城市水環境的整體性。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如果僅僅針對其中的某一個方面進行修復治理,是不能完全恢復原有生態的。現在的很多城市在治理水環境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單個的水體修復生態規劃和設計,忽略了多處水體相互聯系的作用,從而削弱了城市水環境的整體生態功能,耗費了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還造成了后期維護的困難。
1.3忽視了標本兼治
現在的城市建設過程很快,城市基礎設施在短時間內進行了大范圍的建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工業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來越大,很多污染物的處理和排放都沒達到標準。很多二線城市顯示出了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但在處理污水等問題上還只停留在表面,很多問題不能從根本上進行治理,城市的水系統治理只是停留在表面階段,很多指標都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為水環境的生態修復帶來了很大困難。
2.城市水環境生態修復的對策
2.1借助景觀的生態規劃,恢復景觀的格局模式
進行水環境的生態修復要借助先進的景觀分析相關理論與放大,尤其是在進行土地規劃和土地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的管理中,要有效地引進景觀相關理念和景觀生態學的相關方法,對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評價。要正確處理人文和旅游的景觀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應該在自然景觀修復的基礎上疊加人文景觀和旅游的經典。尤其是在針對河流和湖泊的開發中,要注意在景觀開發中保護其原有的模式和生態系統。河流和湖泊的生態修復規劃,要注意避免硬質駁岸和徹底的統一性,應該根據河流和湖泊的功能以及相關的功用,合理分析和規劃河流湖泊的利用,真正在生態修復中做到和諧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環境的共存。
2.2統籌規劃,優化功能分布在水環境的生態修復中,要正確處理居住、旅游和貿易以及自然之間的關系,要合理的設計各種功能區,避免多處的水體恢復景觀功能區的重復性。在進行規劃的時候,要針對城市中現有的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和統籌的設計。在進行水生態修復的過程中,要針對現有的條件,兼顧到水生態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修復的工作要全面的從城市的各個水系、河流和湖泊開始,而不是專門針對某一個地區進行規劃。
2.3發揮生物資源的主體性,促進水環境的自我修復
在進行城市水環境生態修復的過程中,要針對水環境中生物自我修復的主體性做相關的設計和規劃,水環境的修復不能簡單的依靠人工進行,還要將水環境的系統性和關聯性考慮到其中,促進水環境的自我修復和生態的自我回歸。當然,在水環境的修復中,要合理運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進行修復,但是,重點還是要放在生物和生態的恢復方法上面。在水中種植相關的水生植物,放養各種水生動物,修復和補充水中的生物鏈,以達到維護水環境下生物多樣性的目的。要努力構建以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為主的水生植物群,吸收和轉化水中過剩的營養物,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