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社會問題出發,探尋物理知識
物理是一門自然基礎學科,它與社會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如果在教學中單純的傳授理論知識,容易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不知道學習這些物理知識有何用處。如果從社會問題出發,讓學生在鮮活的案例中探尋物理知識,那么,物理課堂氛圍活躍了,物理知識也活化了。比如說:從衛星的發射、回收、應用和航天器的飛行中探尋質點的運動知識。從汽車的安全帶、枕墊和安全氣囊中探尋牛頓運動三定律知識,尋找牛頓運動規律。
從高速行駛中出車禍容易發生傷亡現象探尋功率、動能的有關知識。并用功率、動能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幾點生活中應注意的地方。從社會問題出發,探尋物理知識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更好理解物理知識,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理解物理知識的社會價值及其實用價值,將科學、技術和社會完美結合起來。同時,從社會問題出發,探尋物理知識,改變傳統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觀念,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擴大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接觸到更多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知識,促進學生專業課的學習。
2講解現代技術,挖掘技術與科學、社會之間的關系
現代科學技術的變革和創新離不開物理知識的支撐,在物理教學中講解現代科學技術,讓學生在了解技術的同時理解其與科學、社會之間的關系。比如說:講解最新的摩擦焊接技術、機械設備克服摩擦設備的研究,將其回歸到物理中的摩擦應用知識,科學運用于社會生產,產生了技術,而技術又創造社會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物理中學習的摩擦知識對摩擦技術研究的重要性,動員學生主動進行技術創新,學會將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中,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再比如說:在轉速表的研制、改進中探尋剛體轉動定理,讓學生自己去挖掘轉速表中隱含的物理知識,并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促進轉速表的改進。運用實例進行物理教學,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3客觀認識科學和技術產生的社會價值
科學和技術產生了社會價值,促進了人類進步,而這種社會價值并不全部是正面的,科學和技術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比如說: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應用于礦產資源的開發中,帶來了自然環境破壞問題,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教師應多在課堂上組織類似課題的討論,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和技術的兩面性,使學生關注社會,并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樹立起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觀念。在物理教學中運用STS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精神、社會責任感,實現課內與課外的兼修,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探索物理知識,挖掘科學與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從而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束語
在理工科專業教學中,物理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習效果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專業學習,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而STS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促進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去探索未知知識,活躍課堂氛圍,活化物理概念和定律,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作者:馬杰 單位:四平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