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留守兒童論文
一、留守兒童犯罪的原因
(一)留守兒童犯罪的外因
1.學校教育的缺陷
學校生活在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留守兒童感受不到來自父母在身邊的親情關愛與呵護,因此他們從學校生活中得到彌補和平衡變得尤為重要。受主客觀原因的限制,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存在諸多的缺陷。一是應試教育的觀念沒有徹底轉變。農村學校將升學率與教師的獎金掛鉤的實際情況與我國提倡多年的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片面強調升學率的氛圍仍占主導地位。老師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寄予厚望、關懷備至;對學習成績不理想、升學無望的學生置之不理甚至徹底放棄。這導致本就無法從家庭中得到關愛的留守兒童,在學校里也處于被忽視的境地。部分留守兒童因此自暴自棄、拉幫結派、打架斗毆,從心理上講他們想以這種極端的方式試圖引起他人的注意,宣示自我的存在,抑或在團伙犯罪中找到自身的價值。部分留守兒童極易早戀,和同樣處于留守處境的同學確立戀愛關系,相互取暖。但是又因為心理的不成熟,容易把戀愛和對方看成自己的全部,因一方提出分手而惱羞成怒,成為留守兒童暴力犯罪的導火索;有些留守兒童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滋生極度拜金主義思想,在戀愛中本來就不太富裕的一方為了滿足對方的物質需求,從而染上偷盜的惡習。二是軟硬件設施不足導致教學偏差。受教育經費問題等問題的制約,農村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育方式或簡單粗暴,或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脫節,或是教育方法錯誤,導致事與愿違。師資力量不足,教學理念落后,使得家長會流于形式,家訪成為空談,導致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脫節。農村大部分學校缺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必要條件和設施,沒能開設相應的心理輔導課與普法教育課。
2.不良社會環境的催化受經濟利益驅動,農村中小學附近網吧、游戲廳林立且多不符合設立規范,經濟條件稍微好點的地區還出現了歌廳、溜冰場等,這些娛樂場所往往是團伙犯罪、暴力犯罪發生的聚集地。有的留守兒童因得不到父母有效的監管,受周圍不良環境的影響,逐步從逃學發展到沉迷于娛樂場所不能自拔,再加上受影視中渲染的暴力、色情等因素的影響,易沾染上賭博、打架斗毆等惡習,極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留守兒童犯罪的內因
1.兒童的共性特征這個時期的兒童普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新鮮事物,對自我、他人與社會的認知正處于不斷的發展當中,辨別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意志力不強,易受他人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如若缺乏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正確的引導和規范,容易誤入違法犯罪的歧途。
2.留守兒童特性心理自我認知正在形成中的留守兒童缺乏正確的思想引導,養成隨波逐流、不思進取、好逸惡勞、狂傲自負、以自我為中心的惡習;留守兒童家庭結構殘缺,缺乏父愛或母愛導致的敏感、孤僻、脆弱的性格缺陷;父母陪伴在身邊的關愛缺失,從自卑發展為爭強好勝的心理,甚至嫉妒條件比自己好的人;對父母打工不理解,認為是對自己的拋棄,由此而產生怨恨情緒,產生社會不公、憎恨社會的極端思想。
二、防止留守兒童犯罪的對策
針對留守兒童犯罪的原因,為了有效防止農村留守兒童犯罪,應構建完備的綜合治理體系,從建設和諧家庭入手,家庭、學校及社會齊抓共管,把留守兒童納入有效的監管之下,真正關心他們的成長,關注他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一)強化家長監護意識,完善家庭教育
外出務工父母要以身作則,憑借自己的辛勤勞動發家致富,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切實負責,和留守子女多聯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不能時時陪在自己身邊,但他們的關愛從未曾缺席;關注孩子所做的事情,對孩子有偏差的行為及時予以糾正,獎懲分明,不放縱亦不溺愛;教導孩子遇事冷靜,切不可不計后果行事。問題留守兒童家長應充分重視,積極參與到矯治計劃當中,使已違法犯罪的孩子能及早改過自新。
(二)發揮學校教育功能,改善學校教育
1.積極開展法制教育,轉變教育觀念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以符合學生認知并樂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多途徑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使其認識到違法犯罪的危害后果,不敢以身試法。同時,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從而遠離違法犯罪。切實轉變應試教育為主的觀念,注重素質教育。廣泛發展學生興趣愛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因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劃分等級區別對待。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及時對學生加以心理輔導,使學校教師成為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不足的主力軍。
2.加強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注重對學生心理的輔導加大資金投入,通過電話、網絡等多種途徑保證外出家長和老師可隨時取得聯系,以方便溝通孩子各種情況。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法制宣傳室”、“生活指導室”,配備專門生活指導和心理輔導老師,同時有條件地吸收學生加入,使其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流于形式。傾聽留守兒童的心聲,解決其特殊心理問題,增強其法律意識,提高生活自律和規劃能力。防止他們因不良情緒不能及時排遣、不健康的心理得不到及時矯正,造成嚴重后果。
(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
1.加強技能培訓,實施“安居工程”,落實義務教育充分發揮政府勞務輸出單位的職能,對進城務工人員加強技能培訓、暢通對口輸出渠道,使外出務工人員能夠憑借一技之長保證收入;通過政府統籌,修建一批進農民工負擔得起的經濟適用房,同時對原有房屋進行整改后,低價出租給進城務工農民居住,解決他們及其子女的住所問題;徹底解決戶籍劃分制度,取消城鄉人員在就業、福利等方面的差別,尤其是在其子女入托、入學方面的差別待遇,對違反的單位予以嚴肅處理,確保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實現就近入學工作落到實處。2.加強社區功能建設,建立監護體系,完善教育體系切實發揮社區在留守兒童監護和教育方面的功能,逐步建立由社區基層組織、各相關社會團體和學校組成的有利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區教育和監護體系。實行對留守兒童的監護和教育責任到人,分管到戶并把其作為對干部考核的內容之一。這對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協助家庭和學校進行有效溝通,都大有裨益。3.優化農村社會環境,凈化農村社會風氣不良的社會環境和風氣是滋生留守兒童犯罪的溫床。鑒于此,要把優化農村社會環境,凈化農村社會風氣在防治留守兒童犯罪問題上落到實處。網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的開設要符合法定條件,務必要保持在法律規定的離學校距離之外,青少年兒童的進入要加以嚴格把控。對違反規定者該罰款的罰款,該取締的絕不手軟。同時,提高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使他們更多地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
(四)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觀念,提高自我能力
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留守兒童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要明確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用來和父母談物質條件的籌碼,體諒父母掙錢不易,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怨天尤人、妄自菲薄,相信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學習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強化能力;增強自律能力,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對危害自己的行為尋求合法救助,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留守兒童犯罪問題事關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進城務工人家庭的幸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落實、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甚至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衷心希望黨和政府,以及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對留守兒童予以充分的重視,深入探討解決這一突出問題更為有效的途徑。
作者:朱偉 陳國營 單位:上海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