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攝影論文
作者:陳偉鵬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當代攝影家對色溫語言的橫向拓展已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究,色溫語言的表達與陳述范式也非常的豐富,探索的精神和成果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色溫文化高度和深度的拓展上,攝影家們所做的努力和成效卻仍然不夠。藝術作品的意境需要借助語言的形式來表現、營造及傳達。藝術攝影中的“色溫”是營造藝術意境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別于“紀實攝影中的色溫”,它是視覺藝術的一種形式語言。在藝術攝影創作中用色溫表現與營造意境,不僅反映出藝術家對藝術規律的認識和駕馭情況,還傳遞著藝術家的智慧、修養、生活閱歷及藝術取向等精神層面的信息。藝術攝影意義上的“色溫”不僅僅是對美的顏色的發現和創造,它更是藝術家的內心與對象的形、色之間的碰撞與融合,是藝術家對社會、對人生的表達、探索及感悟。觀者品味色溫的運用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目賞”的層面,而應該“心悟”色溫的涵養,即色溫運用表達背后所蘊含的藝術家的思維、價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一、色溫概念的界定
在討論彩色攝影用光問題時,攝影家經常提到“色溫”的概念。色溫是什么?色溫(英文名:colortemperature),通過發射體發射譜形狀與最佳擬合的黑體發射譜形狀比較確定的溫度。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和計算光線的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算法,而其具體確定的標準是基于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色溫是表示光源光譜質量最通用的指標,一般用Ra表示。當某一光源所發出的光的光譜分布與不反光、不透光完全吸收光的黑體在某一溫度時輻射出的光譜分布相同時,我們就把絕對黑體的溫度稱之為這一光源的色溫。低色溫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說要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光源色溫不同,光色也不同,帶來的感覺也不相同。
二、色溫的特性與藝術攝影中的應用
1.色溫的特性
在攝影實踐操作中,常常會遇到由于拍攝場景光線能量的不同,造成照片效果上色彩的變化,這是由于現實場景的時間、空間等因素對色溫的影響造成的。當色溫較低時,場景的色調偏向橙紅,色溫較高時,場景的色調偏藍……色溫在一般情況下具有以下獨有的特性,而了解色溫的特性對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見表1)。當然,在實際運用時,由于各種因素的千變萬化(物體的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等),色溫變化的不確定因素要復雜得多,因而只有在不同的光源下(或者多種光源下)多加實踐,積累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很好地感受、理解色溫,在創作中運用自如。
2.色溫在藝術攝影中的應用
在紀實攝影的用光過程中注意色溫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色溫會影響一張照片的整體感覺。我們知道,在早晨或黃昏拍攝的照片會偏紅,在鎢絲燈光下拍攝照片顏色會偏黃,這些現象都是因為當時的色溫不能符合軟片的色溫標準而產生色偏。為了解決照片發灰和還原真實的色彩,在攝影中,光線色溫與相機白平衡的色溫設置是兩個常用到的量。在兩個量的值相同時,被攝物體的顏色可以獲得正確的還原。舉例說明,發黃光的鎢絲燈的典型色溫為3200K,在環境只有鎢絲燈的照明下,把照相機的白平衡設置為3200K(鎢絲燈模式),被攝物體在照片上的色彩為正常。如果此時相機白平衡設置為5500K(日光模式),那么物體在照片上的色彩將會偏黃(如果是使用傳統的膠片,必須采用與光源色溫相同的彩色膠卷,才會得到準確的顏色再現。如果光源的色溫與膠卷的色溫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濾光鏡來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溫,使與膠卷的色溫相匹配,才會有準確的色彩再現)。而在藝術攝影創作中,則可利用不同光源的不同光色組成不同的氛圍和情調的特性,充分運用改變色溫的方法來達到自己想要的色彩及效果,從而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改變色溫后獲得的色彩既可以營造意境與氛圍、揭示情感與心理,也可以表現思想與主題,還可以產生象征與暗示。如新婚浪漫時刻就適合低色溫的光源,因為色溫在3500K以下有浪漫、朦朧、溫馨的氣氛與感覺;色溫在4000--5000K為中間色溫,營造的氛圍有清新、爽快的感覺;色溫在6000K以上營造的氛圍有冷、冷艷的感覺。
三、意境
意境是藝術表現的靈魂,是藝術作品里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是主觀感受與客觀物象的結合體。它是構成藝術美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亦是藝術攝影品格高低的重要評價標準。歷代文人、畫家從不同角度、立場、美學觀念對“意境”一詞的含義作了很多較為精辟的論述,典型的論述有:古代有后人評價唐代王維的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北宋郭熙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以“可游”“可居”為最高境界;清代笪重光的“實景”“真景”“神景”意境論等。近現代藝術家們對“意境”的理解,同樣是說法不一。李可染說“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和詩的境界,就叫“意境”。從以上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意境的實質就是一幅作品中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入勝、情景交融的境界。從一定意義講,藝術意境就是藝術作品蘊藏的文化涵義和人文精神。中外古今優秀的藝術作品,正是因為具有深刻的藝術意蘊和獨特的藝術創造,體現出較高的文化品格和藝術價值,才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顯然,藝術意境作為文化藝術審美心理的積淀,凝聚著具有民族特色與時代特色的文化內涵。藝術攝影的意境,不完全是由藝術形象體現出來的主題思想,特別是通過色溫來表現、營造意境的藝術攝影作品。藝術攝影語言豐富獨特,要表現色彩的方法手段太多,可表現的色彩太豐富、太神秘,不同的光、影與色彩傳達出的意蘊是不一樣的。比起其它藝術作品的主題思想來,藝術攝影的意境是一種更加形而上的東西,它是一種哲理或詩情,“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只有對整個作品的領悟和體味才能把握內在的意蘊,特別是當代攝影中的一些唯美、個性獨特、探究性、前衛性較強的作品。許多情況下,對藝術攝影作品的意境的闡釋,只能接近它,而無法窮盡它。四、運用色溫營造意境藝術的境界就是情感的境界。要想創作出情景交融、引人入勝、意境深遠的藝術攝影作品,必須正確處理好“景”“情”“意”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借助特定的藝術表現手段和形式語言才能很好地傳達出并實現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具體到藝術攝影運用色溫營造意境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