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基礎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藍紅芳 單位:浙江省云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文化基礎課程。根據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達到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為學生學習本專業的其他課程(如電子專業的Protel,數控專業的Autocad等)打下基礎,使他們具有運用計算機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的能力。目前,在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雙向選擇的就業環境中,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畢業后的擇業就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堂教學效率是能力培養的核心問題。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科的教學,如何做到“減負不減質”?這是目前擺在計算機教學中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下面結合自身幾年來從事計算機學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重視開學第一堂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熱愛所學的學科,啟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第一堂計算機課,我很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及個人形象設計。我在每個不同班級上第一堂課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特別要準備一些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應用例子。比如:去學前教育班上課時,我會準備一幅集幼兒簡筆畫、兒歌、故事為一體的文稿效果圖,在講的過程中,力求用最通俗的語言來介紹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在這個時候,由于學生們的腦海中對計算機的認識幾乎一片空白,所以切不可在第一節課就介紹一些生硬的知識,如二進制、計算機的基本結構等。這樣做可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這樣一種印象: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是很有趣的,同時與他們未來的工作是密切相關的。這無疑給完成教學任務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嚴格訓練指法和過好文字錄入關
教師在第一次上機課時,就要認真介紹鍵盤的由來及特點,并嚴格強調規范指法的重要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目的就是要提高計算機操作技能,而提高計算機的操作速度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專業用4節課時間,嚴格訓練學生的英文指法,開始時,只求準,不求快,并可借助一些英文指法軟件(打字高手、CCIT等)。經過嚴格指法訓練后,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開始教授五筆字型,理論從簡。在中文錄入這一環節,筆者不主張使用漢字錄入軟件,而是直接告訴學生使用附件里面的寫字板,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中文打字練習軟件而產生的對照屏幕打字的依賴性。初步認識了寫字板的用法(如打開、保存、關閉),為后面相關概念的學習和Word的使用建立起一種先入為主的感性認識。這種授課的次序對教材的編寫順序可能有些變動,一般的次序是:結構—指法—Windows—五筆—Word……而我的講課順序是:嚴格指法—五筆—基礎知識—Win-dows—Word……由于有了一定的使用經驗,再作系統介紹,就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上機過程中,經常性地提醒學生們注意指法,直至實現盲打,逐步提高漢字錄入速度。開始時,練習的材料必須選用一些大家較熟悉的材料,如為學生們選擇了語文課中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片斷,300字左右,選用美觀的字體,用16K紙張印發供學生練習之用,反復練習。在第一學期結束時,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盲打,第一個學期的上機測試結果:平均速度為英文110字符/分鐘,漢字35/分鐘,而第二個學期就已經提高到英文209字/分鐘,漢字65/分鐘。
三、教會學生如何自學
梁啟超說:“教師不是拿所得結果去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結果的方法去教人。”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師的責任。尤其是計算機行業的發展異常迅猛,新型硬件、軟件層出不窮。我們所教過的內容有些很快就過時了,如果只是講教材,而不講方法,則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技能的培養、訓練并不是簡單的、機械的,無論是心智技能還是操作技能的形成都是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的,這個發展過程要學生在操作中用心去體會,用腦去思索,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練習。我經常告訴學生,由于計算機專業的特點,通過學習,一定要適應和了解計算機的工作方式,要善于接受新技術,敢于試用新軟件。在使用新軟件的過程中,遇到麻煩時,要鼓勵學生使用幫助功能。比如,我在講完Word2007后,用了3節課讓學生自己學會使用Wps2007。開始時,部分學生也覺得難,但經過試用、探索,也能用它進行編輯、排版。下課時,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兩種不同排版軟件有著不同優勢。同時,這也是一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機會。如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適應能力,是素質教育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由于以往教學手段的限制,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講、練分開,常常造成講、練脫節,而有的內容在黑板上是無法表達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教學設備的完善,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較好的物質保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也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個標志,它可以少花時間和精力,使學生大受裨益。如多媒體教室的使用,能使教學形象生動,學生感知鮮明,印象深刻,還可以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在計算機機房中,采用電子教學軟件(如極域)常以邊講邊練的形式教學,教師講得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效率可提高30%。《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用好新手段的同時,對有些內容,也不要忘記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比方說在介紹計算機應用時,教師能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講Windows時,適時地隱藏一些錯誤,把解決問題的過程暴露給學生;在講Excel函數時(如IF),由于大部分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沒有編程的經驗,就需要教師慢慢地講清思路。所以說,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不要教條,一切從學生的學習效率出發。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作用。
五、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