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療衛生論文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一般是指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以及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根據國家發改委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縣級醫院8874個,鄉鎮衛生院39876個,村衛生室61385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160個,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和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已初步形成并進一步健全。近年來國家為了加強城鄉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改革,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國發[2009]12號)《,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建設規劃(》發改社會[2010]561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時各級政府也加大投入,使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條件獲得明顯的改善,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具體問題,如醫療設備缺乏,人才隊伍建設滯后,衛生服務利用率低等,致使大醫院病滿為患,本研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卻存在利用不足的現象[1]。
1資料和方法
對于射洪縣29個鄉鎮衛生院,880個村衛生室,以及4個衛生社區服務中心,進行詢問式問卷調查,發出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20份,問卷格式內容由研究者自行設計,調查前講明調查目的,取得同意后采用無記名調查,資料運用SPSS軟件建立數據庫。
2結果
經數據分析現在擺在基層醫療服務機構面前的幾個問題:首先是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短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學歷構成中碩士研究生0人,本科占7.40%,中專占37.68%,在省級(含省級)及以上衛生機構受專業培訓者占1.60%,在省級及以下衛生機構受專業培訓者占9.40%。職稱構成中副高職稱以上者占2.33%,中級職稱者占35.02%,初級及以下職稱者占62.65%;其次是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還存在醫療設備短缺的問題。
3討論
3.1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現在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來源主要是醫學院校,而由于現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無論是在待遇、醫療設備、醫療條件等方面都難以吸引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就業,而現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人群大部分來自以前中專學校的畢業生和鄉村衛生室的個體醫務工作者,而這部分人群在接受醫學基礎教育、技能培訓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從而導致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服務質量不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承擔衛生行政部門賦予的預防保健認務、提供常見傷病的初級診治[2],因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存在人才匱乏,在承擔這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就可能降低醫療服務質量,從而引起不良后果,導致不必要的糾紛。因此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人才結構和醫療服務行為素質非常重要。政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制度,吸引醫學院校的高起點的畢業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必要時可以讓一些有條件的醫學院校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定點培訓人才,同時制定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來吸引和鼓勵一些具有較高醫療技能水平的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執業,并讓他們安心主動的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工作。
3.2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雖然政府部門已逐步在重視投入,但目前看來還遠遠不夠,而醫療設備短缺是一個最為顯著的問題,這直接制約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職能的實現,是讓患者不愿意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就醫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還存在一些醫療設備閑置的問題,有數據顯示該比例為20%[3]。在新的醫療改革中,政府強調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回歸公益性,要求政府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財政投入。但是由于現在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差,未達到國家標準[4]。因此這些政府財政投入的撥款有相當大的部分用于改善、新建病房等基建工程。所以基本無多少資金用于醫療設備的投入。沒有必要的醫療設備,醫療工作者在工作中則無法開展檢查,直接影響診斷效果,從而削弱了患者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的信心。
在未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以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藥品利潤,完全是“以藥養醫”。自從實行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以后,醫院對藥物實施零加價,這使得以藥養醫的傳統模式被打破,但由此形成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運行經費的缺口就更大。而如果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的話,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就面臨生存問題,就更難以留住衛生工作人員,從而導致人力資源的進一步缺乏。而且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以前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就屬于負債經營,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以后更把許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拖入了債務危機。因此,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想進一步發展,則完全靠政府的投入。但完全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范圍太廣,所需的投入太大,使得在發達地區財政負擔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地方財政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投入要相對好一些,而在經濟欠發達或不發達的地區,在地方財政投入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就面臨生存問題,就更難以談發展了。資金短缺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醫療設備短缺的瓶頸所在[5],由于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一個長期建設過程,短時間如果靠財政投入是很難達到目的的。那么如何來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資金問題呢?筆者認為應設法拓寬資金來源,除了政府的資金投入外,我們可以想辦法調動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如爭取醫療設備的有償投放,這樣一來既可以解決部分醫療設備的資金短缺問題,而且由投放方負責相關人員的培訓等管理,也可緩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相對人才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