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多年以來,由于家庭、社會、學校都很重視幼兒的學習結果(這個結果主要是指獲得某方面知識)。幼兒園里很多父母每天一接到孩子,便問:“什么歌曲怎么唱?”、“什么故事怎么講?”、“什么畫怎么畫?”、“什么兒歌怎么念?”,這樣一來,致使有的老師也單純追求片面的結果而忽視了怎樣去優化幼兒的學習過程。這種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種種弊端。比如:不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技巧;不利于形成幼兒健康的心理品質。總之,不利于促進幼兒整體全面的發展。筆者認為,作為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端正對“結果”和“過程”的認識,為取得良好的結果,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一、“過程”和“結果”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二者相互聯系,共同促進。任何過程都有結果,任何結果都有過程,沒有過程談不上結果,撇開結果也無法評價過程,而注重過程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結果。比如:一次游戲比賽活動,其目標(結果)是培養幼兒的竟爭意識,讓幼兒了解游戲規則,并讓幼兒獲得好的比賽成績。這些結果的實現,必須要有一個游戲過程,只有在整個游戲過程中,認真進行每一項具體的活動,才能有所收獲,不通過過程,哪來結果。
二、端正對“結果”的認識。結果是指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是所有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包括認知性目標、技能性目標、情意性目標等。結果并非都是顯性的,有的隱含于整個活動中,過程就是目標(結果)。作為教師,應有健全的目標意識,不能片面地單純地把結果看作是幼兒對某方面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一次美術活動,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畫出公路上的車輛,作為教師不能單純地把幼兒的作品當作是教學的結果。幼兒作品表現不夠理想,就認為是結果不好。其實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興趣參與活動的認真態度等都是結果的表現。我們的目標除讓幼兒展開想象,獲得繪畫技能而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教會幼兒的學習方法。這些同樣是結果,只是這些結果一時難以顯現而已。
三、為取得良好的結果,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指為實現既定目標、結果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作為教師,在端正了對目標(結果)的認知之后,就應該為爭取良好的結果而優化過程。如果我們對過程的設計掉以輕心,教育教學活動過于隨意、松散,常常偏離目標,我們的語言粗糙、教玩具使用不恰當等等,都會使我們的預期目標落空,使結果不夠理想。怎樣優化教學過程呢?
(1)激發幼兒積極學習的情緒、情感和學習態度。興趣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助推器。有了興趣,再困難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樂此不疲,少了興趣再重要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覺得索然無味。
(2)給予幼兒充分活動的機會,確保幼兒深人而富有實效地學習,使目標(結果)得到更好的落實。
(3)選擇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動幼兒的所有感官,激發幼兒思維的創造性,讓幼兒主動探索、積極設問、自由創造。
(4)將游戲活動貫穿于幼兒的日常生拓活動中,使學習內容得到練習、鞏固、延伸。
(5)慶祝每個幼兒的每一步成功,讓幼兒獲得成就感,體驗學習的樂趣。總之,教育教學是一種活動,是一個過程,必然就會有目標、結果。我們應端正對結果和過程的認識,為取得良好的結果努力優化教育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