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動式教學的內涵和特點
1.學生心理需求得到滿足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文中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滿足的需求,被稱為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當人們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即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滿足需求,互動式教學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滿足了學生的尊重需求;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充分討論交流,滿足了學生情感和歸屬需求;學生表達觀點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則滿足學生自我滿足需求。因此,互動式教學使學生更高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這也是互動式教學的一個特點。
2.課堂學習和課外練習有機結合
在傳統教學方式下高校學生特別是高校的文科生,平時比較清閑,只有到了期末復習才緊張起來。而互動式教學學生要想在課堂上和同學老師很好地互動,必須在課下進行充分地準備,大量搜集與互動主題有關的資料和素材并進行消化吸收,這樣才能在課堂互動中談得深入、具體。為此,互動式教學不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促使學生抓緊課外時間去提高自己,這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互動式教學的作用
(一)互動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互動式教學在思維層面,會使學生擺脫思維標準化與知識非活力化的束縛,開發學生個人的想象力和直覺思維;在人格層面,學生敢于并善于質疑、批判和超越教師和書本知識;在智慧層面,培養了學生求真務實、靈活多變的精神。因此,互動式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深刻性、準確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辯證思維、逆向思維、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等。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科學技術的發展史告訴我們,研究一個人的思考和想象是不夠的,就算他擁有新思想誕生所需要的全部基礎知識,依然不行,還得有來自外界的啟發讓他的想法真正成型。”互動式教學能夠讓個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意義重大。
(二)互動式教學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的觀念中,學生心目中的老師是權威,老師的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殊不知學海無涯、學無止境,老師也有見解膚淺甚至觀點錯誤的地方。互動式教學給予學生質疑老師的機會,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學者,老師只是比學生年長的學長,學生應該尊重老師,但在問題討論中,師生之間是平等的談話主體。有懷疑才會有探索,有探索才能找到真理,師生之間互動、同學之間互動不但能加深對知識的領悟和理解,更能形成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三)互動式教學能融洽師生關系
受高校擴招的影響,高校學生的人數迅速增加,同時高校開設課程的增加,使老師的教學任務明顯增加,極大地侵占了師生溝通的時間。因為課時少,不少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是趕教學進度,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很少,師生之間關系淡漠。而互動式教學能夠使師生利用課堂和課下時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把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與老師的知識供給結合起來,促使雙方有更多的了解,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三、互動式教學在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互動式教學培養了學生活躍的思維,提高了大學教學質量,提升了大學生的自身素質,但在實踐中,互動式教學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一)完成教學工作量與提高教學質量的矛盾
隨著大學連年大幅度擴招,大學教師數量增長跟不上學生數量的增長,由此帶來的是大學教師普遍教學任務重,且代課門數增多,單門課程課時量減少。為解決大學教師數量的不足,各個高校普遍采取大班授課,趕進度完成教材必講的內容,而互動式教學是師生課堂上互動,這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并且由于合班課學生眾多,很難給每個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為此,采取互動式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與完成教學任務發生矛盾。要解決上述矛盾,需要高校擴大教師規模,讓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充實到大學教師隊伍中,這要求政府增加對高校的財政投入,強化師資培訓,提高高校教師素質,解決教學工作量與教學質量的矛盾。
(二)完善高校績效考核機制,使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與高些教師的收入掛鉤
現行高校對教學效果的約束機制比較健全,比如新進教師第一年跟著聽課不上講臺,教學效果差則進行培訓等,而激勵機制相對不足。高校在績效考核中應強化激勵機制,使教學效果好的老師在收入和職稱評審方面優先。采取互動式教學,教師課前需要認真準備,搜集大量案例及資料,所付出的勞動遠遠多于傳統授課方式,只有讓老師的付出與回報一致,才能充分挖掘高校教師自身的潛能,專注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積極探索適合大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
(三)“槍打出頭鳥”、“出頭椽兒先朽爛”等傳統觀念影響了互動式教學效果的發揮
互動式教學要求學生積極互動,但“槍打出頭鳥”、“出頭椽兒先朽爛”等傳統觀念使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缺乏表現自我的積極性。有時候課堂上教師充滿熱情地去啟發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往往得不到學生的積極反饋,從而使互動式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互動無法充分體現,這樣也影響了互動式教學的效果。其實,學生缺乏互動的熱情一方面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缺乏自信的表現。學生為何缺乏自信,根源在于大學課堂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太少,使他們(或她們)缺乏足夠的鍛煉機會,學生第一次回答問題可能戰戰兢兢,但多次鍛煉就會表達流暢,對自己更加有信心。為此,教師不但要從思想上根除學生“凡事好出風頭的人會被打壓”的傳統觀念,更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盡情地表現。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傳統觀念對學生的影響,提高學生自信心,讓課堂互動得以實現。
(四)社會的快速發展給高校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互動式教學的特點就是互動,要想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成功互動,互動主題的選擇至關重要,這些主題必須是學生關注的、感興趣的題目,同時也是教師能夠駕馭并深刻領悟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微信、微博等新生事物的產生,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式更加靈活,成本也更加低廉。高校教師也要不斷更新觀念,積極嘗試應用這些新事物,從中篩選出與課本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門話題作為探討的主題,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必將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我國改革正逐步推向深入,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也在不斷調整,高校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思路,學生也會在與老師的互動中有更多的收獲和感悟。互動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潛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胡公啟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