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建筑工程
建筑業作為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和重點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是由于我國建筑行業的特點,市場競爭特別激烈,我們要認清現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現狀以及各種問題,并針對其制定相應的措施和對策,確保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的優劣,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效益,對企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建筑施工的有序進行,使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好。相反,則會阻礙企業的良性發展。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建筑的類型、規模、樣式各不相同,造成了其工藝、工序、技術的復雜性,這從客觀上也要求了管理的復雜性。對于建筑行業的生產過程,都要從管理的各個方面保證其施工的正常進行,不能因為某些個別原因就打亂正常的施工,使建筑施工不能達到預期的質量要求,這無疑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施工的風險性,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合理施工。因此,我們必須從管理的各個層面,保證建筑施工的工序合理進行,保證工程的正常施工,并達到其質量要求。
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問題
2.1建筑安全問題
雖然我們一直強調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不過在一些施工現場,對于安全問題還總是不夠重視,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隱患?,F場施工企業不夠重視文明施工,把工期擺在管理的首位,而不是施工的安全管理,這就是沒有認識到建筑施工的安全生產責任,不能及時貫徹上級相關的文件精神,使其現場安全施工監管薄弱。同時,在施工現場,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體系不健全,安全經費投入不足,現場安全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這就使職工在現場施工面臨著很多不安全因素,不利于建筑施工的安全順利進行。
2.2建筑質量問題
據某些機構的統計數據分析得知,我國建筑物的平均壽命不到30年,還不及英國的1/4,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不合格,這反應出了我國建筑的質量不過關。究其原因,主管上,建筑工程管理存在漏洞,管理職責不落實,資源配置不充分,造成了現場監管不能起到真正的監管作用,只是落實在表面,并不能真正把握其質量。客觀上,政府監管不夠到位,驗收把關管理不嚴。有些工程盲目追求施工進度,留下很多質量隱患。質量監督部門只是進行程序性監督,并不去深入調研其工程質量,造成了驗收的走過場現場。這無疑就降低了建筑物的質量標準,造成了建筑物的壽命較低。
2.3成本控制問題
對于建筑工程的各個環節,都嚴格管理成本控制,這樣可以使企業從中獲取更多的利潤,不過利益的最大化,會造成其他的很多問題。投標環節中,投標報價風險加劇,為了中標,企業都壓低報價,不利于企業的整體效益。項目評估環節中,評估依據不統一,方法隨意性強。而且,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有意壓低應交費用,侵犯職工的利益。不論是投標環節,還是評估環節,企業壓低了造價,為了獲得利潤,就會從其它方面降低成本,不利于職工和項目的整體利益。同時,企業在施工過程中,核算基礎工作薄弱,成本管理不到位,成員成本意識差,這就使企業在施工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不能使管理利益最大化,造成了企業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損失。
3建筑工程管理的對策分析
為了有效的減少建筑工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針對其不同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確保企業的利益和建筑的安全質量相互發展。
3.1加強安全生產,保障職工安全
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安全生產是頭等大事,必須處理好安全和生產的關系,在施工中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建立完整的安全生產體系,層層落實,層層把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負責,保障安全的貫徹執行。監管人員應該能夠認真排查隱患源,消除不安全因素,及時制止不正規操作,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管理者應該完善企業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構建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從制度上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時,應該著力制訂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編寫崗位標準,使職工在生產中有標準可依,有操作規程制約,保障了職工的正規操作,降低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3.2提高建筑工程質量,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首先要強化企業管理者的質量管理意識。只有管理者加強質量管理意識,才能在企業中貫徹這種意識,從而使企業上下都能具有工程質量意識,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錯誤的意識,真正提高了企業的質量意識水平。其次,企業改變管理模式,健全質量責任制。完善的質量責任制,要求人人有責任,人人都負責。企業應該構建崗位明確的內部組織結構,使不同崗位的人都能明確自己的責任,確保其職責分明。企業應該增加合理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根據不同的崗位標準和目標,對在崗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合理的評價,并能以此進行考核和獎勵,職工為了降低考核,增加獎勵,勢必會提高工作質量,從而使整體工作提高一定的標準。同時,企業要建立層層質量責任制,實行重獎重罰,使職工的利益與工程的質量掛鉤,加大質量標準投入力度。最后,政府應該加強其政府職能。政府應該加大其宏觀調控力度,制定嚴格的處罰制度,對質量不達標的建筑,要嚴格處罰,使企業不敢建設不合格的建筑。同時,加大監理單位的監督力度,使其真正起到監督作用。只要政府制定嚴格政策,企業為了保證其經濟利益,就不會冒風險觸犯相關政策。
3.3切實加強成本控制,保障企業經濟效益
企業為了加強成本控制,應該從各個環節入手,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建立投標報價預警機制,結合同行業報價的歷史資料依據,結合工程項目的相關情況,制定合理的工程報價制度。同時,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評估工作,以項目的工程成本為依據,測算相應的盈利水平,深刻把握經濟效益,合理的進行項目評估。對于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要以企業的可控性原則為核心,并以此考慮成本費用,在實際工作中嚴格執行項目內控制度,加強項目的施工工作,杜絕成本管理中的不規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