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幼兒園英語教育是一個熱門話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對幼兒園是否應該學習英語,到如今對幼兒園該如何有效地開展英語課程教學的討論,學界從未停止過研究。幼兒英語教育得到了心理學、語言學和神經學的有關研究理論的支持,這些理論認為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和敏感期是幼兒階段,幼兒具有掌握母語以外其他語言的優(yōu)勢。可是,經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得出的結論是:在幼兒園開展英語教育的模式和在中小學開展英語教育模式是不同的,幼兒園只有具備較高的師資水平,才能具有開展英語教育的可行性。因此,梳理對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研究,對促進幼兒園的英語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國外對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研究
國外很早就開始了對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研究,很多專家學者分別從教育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討,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怎樣對非英語國家的兒童進行英語教育,如何培養(yǎng)“雙語”或“多語”兒童是國外幼兒園英語教育研究的重點。已有的研究認為:幼兒園英語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語言功能的發(fā)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幼兒語言學習能力;二是可以促進幼兒母語的發(fā)展;三是可以增強幼兒言語交往的敏感性。因為雙語兒童在交往中必須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和交往情景,判斷使用哪種語言,所以他們對社會情景的敏感和語言的交際能力會比接受單語教育的兒童更強。已有的研究還認為:①幼兒英語教育能促進幼兒認知的發(fā)展。首先,幼兒發(fā)展對事物的概括化、概念化的能力可以通過幼兒園英語教育得到促進;其次,幼兒發(fā)散性思維水平可以通過幼兒園英語教育得到提高;再次,掌握雙語的兒童大腦兩半球對于言語刺激均產生誘發(fā)電位,促進大腦兩半球之間的協調,加強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從而加速兒童的智力向深層次發(fā)展。
2.幼兒園英語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幼兒園英語教育的方法
國外注重在教學法方面對幼兒英語教育展開研究,提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教育方法:阿西爾(Asher)在《通過動作學習另一種語言》一書中提出了全身反應法理論。[1]全身反應法(TotalPhysicalResponse,簡稱TPR)是美國加州圣約瑟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JamesAsh-er)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這種方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另外,加拿大和美國提出的浸入式教學法,是指讓兒童浸泡于濃郁的英語環(huán)境中,強調各學科活動都用英語來貫穿的教學模式。研究結果證明,采用語言和學科內容相結合的浸入式教學模式,不但能促進幼兒雙語能力的發(fā)展,也能培養(yǎng)幼兒的跨文化意識。加州心理學家詹姆士•J•艾謝提出來的根據“完全生理反應理論”的TPR教學法,注重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主張通過營造豐富的情境,在游戲和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智慧,其教學法在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基礎上,通過全身肢體的運動和反應,來幫助幼兒加強理解和學習。
(2)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策略
在幼兒園英語教育策略方面,應把游戲作為主要教育手段,所以幼兒園英語教育要為幼兒營造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游戲對幼兒實施英語教育。如杰弗里(GeoffreyBroughton)等人在《作為外語的英語教學》中指出,幼兒英語教育應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在聽說領先的原則下,以游戲為中心來開展每次少于10分鐘的活動,目的是要使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積累經驗,培養(yǎng)口語能力,發(fā)展英語思維。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為兒童提供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即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采用實物教學,讓幼兒能對所認知的東西有直觀印象,讓他們多聽,使其置身于英語的環(huán)境中,并注重口語及聽力的訓練。
3.影響幼兒園英語教育的因素影響幼兒園英語教育的因素很多,這也是國外相關研究關注的一個重點。總的來說,影響幼兒園英語教育的因素主要有:
(1)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
認知的發(fā)展是語言發(fā)展的基礎,語言的發(fā)展是個體與環(huán)境互相影響所產生的結果,需要通過言語交際環(huán)境獲得語言的學習。[2]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加州發(fā)現的13歲女孩吉妮,20個月時被父親幽禁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木屋內,被發(fā)現時只能聽懂自己的名字和“對不起”一詞。這個小女孩的語言水平和她的同齡人相比遠遠要低得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缺乏一個獲得語言的交際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幼兒習得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所以家長在幼兒學習第二語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要對自己孩子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的年齡特點和他們個體的差異有了解,對幼兒的教育方法有認識,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這樣才不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第二語言產生抵觸的情緒。[3]霍恩(Hoon,Seng)的研究也表明,家長對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觀點與期望直接影響孩子語言學習的質量。
(2)興趣愛好的影響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促進學習最大的動力,而樂趣會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樂意學;只有樂意學,才有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不怕困難把它學好。教師應該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興趣當作大事來抓,而且要常抓不懈。
(3)母語的影響
對母語的作用在二語習得研究領域達成一致的認識是:不否認母語是二語習得的重要影響因素,這種影響過程被稱為“語言的遷移”。從語言學看,當目標語與母語規(guī)則相同時,會形成“正遷移”,而當目標語與母語規(guī)則不同時,則會形成“負遷移”。一般而言,在語言上,其差異性會多于其相似性,也就是負遷移會大于正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