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教學論文
傳統的數學作業批改方式使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在當今課改背景下,這種作業批改模式在理念、方式、效果等方面都與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格格不入。只有既省時、省力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業批改方式,才能助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一、初中數學作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已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是發展學生能力的有效載體和必要環節。首先,數學是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它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并解決問題能力的重任。
大多數數學教師在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理念以及如今呼聲很高的減負不減質的困擾的影響下,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天天喊著熟能生巧,并沒有真正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教師也就相應的有大量的作業等著批改。其次,初中數學是一種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一門學科。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時,幾乎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認真判斷,每道題都需要教師的運算思維。因此,數學作業批改是一項比較復雜的腦力勞動。再次,數學是一門被廣泛應用的基礎性學科,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是數學作業的重要內容。通過作業中每道題的解題步驟,可以檢查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否能聯系和運用;通過進行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這一系列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二、作業批改的方法
1.學生自改。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重視自己在學習上產生錯誤的原因,對自己作業中的錯誤現象也不予及時改正;還有些學生對于作業中教師用紅筆標注的錯誤地方,照著正確的版本抄一下就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學生對于教師批改過的作業,一眼不看地就往書包中一塞不管了。由于沒有及時分析和改正錯誤,使得錯誤的理解、錯誤做法在學生的考試或下次作業中又再次重現,沒有舊知識的鋪墊也影響到了對新知識的學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讓學生做完作業后自己檢查自己改,尤其是比較煩瑣的計算題,讓學生從解題思路到具體的解題步驟,再到最后的答案看看是否有差錯。
這種方式尤其適合于那些平時比較聰明,數學基礎較好,但卻審題不認真、馬馬虎虎好出差錯的學生和計算時容易丟個符號或是點錯小數點,雖然做題思路正確,但答案卻常常出錯的學生。
學生自改的過程其實是學生重新審題、立意、解題、計算的二次思維過程,經過這樣反復地自改訓練,使他們逐步改掉了做題馬虎的毛病,養成了做題認真的好習慣,并且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互改。在學生自改作業的基礎上,引導和組織學生互改。同桌之間、前后之間,小組之間都可以相互批改。學生互改作業,在指出他人解題錯誤的同時可以彌補自改中自己難以發現的錯誤,而且在批改他人作業的時候可以發現、學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作業:解不等式10-4(x-2)≤2(x-2)+4,大部分學生都是采用的常規方法,即先去括號后移項得出的結論,而在互批中學生發現有個別幾個同學用了其它解法,把括號中的x-2看作是一個整體,先直接移項后合并,即:-6(x-2)≤-6,再得出x≥3,反而使運算更簡便。同樣一道題會有多種解法,也許自己只會一種,通過批改別人的作業,就拓寬了自己的解題思路。用這種方式批改作業,不僅為學生創設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共同討論各習題的解法及答案,還讓作業批改煥發出新的活力。
3.教師再改。教師在學生自改、互改后的基礎上再改,這里說的改是指找出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共性錯誤和最容易犯的錯誤,在課上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分析并意識到錯誤的原因和掌握正確的方法。為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解題的技巧,在遇到獨特的、有創造性的解法時要及時加注肯定和表揚的評語,一般作業批改時也要注意多使用激勵性評語。心理學研究中有一種“貼標簽”效應,意思是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或好或壞的詞語標簽后,就會相應地做出使自己的言行與所貼標簽一致的自我管理現象,激勵性評語正好是這種心理研究的映照。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激勵性評語給學生以積極而且公正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學習更加有動力,不斷發揚優點,增強進取心和求知欲。
教無定法。同樣,作業批改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夠大大提高作業的批改效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起到作業教學應有的作用,那就是好方法。我們相信對初中數學作業批改的方式方法不斷進行優化,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也有利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