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城市生態論文
1引言
植物是景觀營造的基礎,構成豐富變化的園林景觀,為園林增添了無限生機,而苔蘚植物資源在園林應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但在我國很少有人將苔蘚作為材料進行景觀營造。在經濟快速發展、土地利用頻度增加、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人們忽視了苔蘚植物的應用,而這類植物恰恰是恢復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園林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材料。它們既能“綠化”、“美化”園林景觀,也能營造出情趣盎然、優雅深遠的獨特空間,因此,有必要對苔蘚植物景觀營造方式進行探討[1]。
2苔蘚植物的功能
2.1美化及綠化
從形態美到意境美是園林藝術的升華。利用苔蘚植物,結合山石、水景、樹木、建筑小品等造園要素,可以創造出一種幽靜深遠的自然情趣與景觀。充分展現苔蘚植物翠綠的色彩美,反應了自然的真實,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情切和悅,體現了哲學中和諧、天人合一的觀點。苔蘚植物造景獨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景觀綠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其整體而言,生態特性的廣泛適應性,能在林蔭下、樹下、樹干、建筑物的背陰面良好的生長,從而提高園林景觀的整體效果;運用苔蘚植物介質需要少等特點[2],在墻面、公路邊坡、裸巖表面、荒漠等介質較少的特殊生境進行種植,對環境的綠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圖1)。
2.2生態功能
利用苔蘚植物修復生態環境,即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良土壤、吸收重金屬等。苔蘚植物有許多適應性極強的特點,能夠適應大多數高等植物不能忍受的環境(如荒漠化或石漠化環境),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條件(圖2)。如蘚類結皮(Mosscrust)是荒漠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阻止沙塵的流動和水土的流失、保護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改善微環境及物質和水分循環等起著重要作用[3]。苔蘚植物是全球響應指示的敏感植物。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硫(SO2)、氟化氫(HF)等有毒氣體和紫外線、臭氧濃度的變化都很敏感,如空氣中二氧化硫(SO2)濃度達到0.5mg/m3時,就會對苔蘚植物產生危害,故可作為監測大氣污染的指示植物;喙葉泥炭蘚(Sphagnumrecurvum)在較高濃度臭氧(O3)環境中,會影響其光合作用,導致生長下降。
2.3藥用功效
苔蘚植物的藥理作用很早就為人們所認識。我國早在南朝時就有入藥記載,陶弘景所著的《名醫別錄》一書,其中苔蘚被稱為“垣衣”。11世紀中期,宋朝《嘉佑本草》中記載,土馬鬃[大金發蘚(Polytrichumcommune)]可清熱散毒、通達小便。明代李時珍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也對土馬鬃的形態、藥效等進行詳細的記錄。清代吳其俊的《植物名實圖考》也談到一些藥用苔蘚植物,如蛇苔(Conocephalumconicum)新鮮植株搗爛外敷治蛇咬傷;大葉蘚(Rhodobryumgiganteum)全草煎服可鎮靜安神,對治療心臟病有顯著療效。近年來,人們對苔蘚植物的藥用價值越來越關注,并展開了苔蘚植物藥用化學方面的研究[4]。據最新資料統計,我國苔蘚植物大約有90余種可作為藥用[5],如金發蘚(Polytrichumcommune)有止血、補虛、通便等功能,用于治肺結核、跌打損傷、便秘等癥。對淋巴細胞白血病、神經膠質細胞癌等癌癥有抑制作用;暖地大葉蘚(Rhodobryumgiganteum)有清肝明目、鎮靜、養心安神等功能,對治療治冠心病、高血壓、神經衰弱有較好的療效。檜葉金發蘚(Polytrichumjuniperinum)的乙醇提取物,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等。
3苔蘚植物景觀的營造方式
3.1苔蘚植物專類園
很多造景獨特的苔蘚植物本身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以建立專類園(圖3)。配置時將不同的苔蘚植物與周圍的水景、假山、園林建筑、園路合理搭配以及喬、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互補,再結合園林設計的其他要素,如提供觀賞、茶飲等服務,使這類專類園具有生產、旅游、休閑等功能。近年來,這類專類園在我國臺灣地區、日本、北美及西歐一些國家顯示出誘人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如日本京都的苔寺[6],將苔蘚與禪廟文化巧妙的結合,成為當地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苔蘚植物專類園中,集中多種苔蘚植物為主題造景,以群體效果取勝[7];再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結合山水等元素,不僅充分展現苔蘚翠綠的色彩美、秀麗的形態美、野趣的意境美,也給人以視覺上沖擊力。如可在開闊的地域種植植物有白發蘚(Leucobryumglaucum)、檜葉白發蘚(L.juniperoideum)、東亞砂蘚(Racomitrumjaponicum)、大金發蘚(P.commune)、灰蘚(Hypnumplumaeforme)、絹蘚(Entodoncladorrhizanus)等。在園路轉角或涼亭,種植苔蘚植物作為先鋒植物,能夠對道路兩側貧瘠的生長基質進行改造,還有利于涵養水源。種植在假山上的苔蘚植物,遮掩了人工建造的痕跡,同時增加了自然風貌,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如大羽蘚(Thuidiumcymbifolium)、小羽蘚(Haplocladiummicrophyllum)等。池塘里及邊上可種植水生苔蘚,既吸附了雜質污物、補充了水中氧氣,又使水景充滿生機。
3.2垂直綠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節能環保型垂直綠化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措施之一,更是園林綠化不可忽視的一個新內容。而苔蘚植物具有耐陰、介質需求少等適應性強的習性以及色彩豐富、重量輕等特性,既成為垂直綠化的理想材料、對城市建設破壞自然生態平衡有效補償,也是追求人脈、生態的回歸。[2]經過多年研究在植物幕墻即在植物幕墻基質布上種植質感豐富的苔蘚植物,建成后苔蘚植物基本不需要澆水、依靠自然就能良好的生長,也使施工、更換、維護的過程變得簡單,并對建筑物等支撐物無破壞性(圖4)。這種方式不僅讓游人心情倍感輕松、愉悅,也能呈現出盎然生機、優雅深遠的獨特景致常用的苔蘚植物有平叉苔(Metzgeriaconjugate)、帶葉苔(Pallavicinialyellii)、叉苔(Metzgeriafurcata)、毛地錢(Dumorticrahirsute)、蛇苔(Conocephalumconicum)、紫背苔(Plagiochasmarupestre)、石地錢(Rebouliahemisphaerica)、地錢(Marchantiapolymorpha)、曲柄蘚(Campylopusflexuosus)、中華蓑蘚(Macromitriumsinense)、石灰蘚(Hydrogoniumehrenbergii)、缺齒蓑蘚(Macromitriumgymenostomum)、泛生墻蘚(Tortulamuralis)、砂蘚(Racomitrumspp.)、虎尾蘚(Hedwigiaciliat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