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的聯系的相關內容,本文主要就是通過對農村產業化與農村物流的微觀組織機制以及怎么樣促進農村物流組織發展的相對政策做出了詳細的闡述與介紹,且本文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物流體系
一、農村產業化與農村物流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對推動國家的經濟建設以及穩定發展意義重大,因此我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之中開始積極實現三大產業的共同發展,以推動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為核心。從微觀的角度來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以經營范圍的拓展為立足點和核心,通過產業化經營體系的高效建立來積極地加強市場機制與非市場安排之間的緊密配合,更好地實現生產成本的有效降低,充分地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保障經營方式與擴張方式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其次,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市場為主導,積極加強與其他企業以及行業之間的聯系,以現有的廣大農戶為依托,通過采取科學服務的手段來實現農業生產環節之間的緊密配合來建立完善的產業系統以及產業結構。不可否認,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推動農業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利用,實現市場農業的快速發展,將自我調節自我積累以及自我發展的基本經營模式落實到位,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以及共同利益的形成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結合我國目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際現狀可以看出,農業產業化不僅追求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同時還注重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積極促進農業生產效率以及水平的整體提升,從而保障我國的農業實現與工業和第三產業的共同發展以及共同繁榮。但是,與工業以及服務業相比,農業在我國的發展速度仍然較慢,學術界在對這一現狀進行分析時提出,農業在產業化進程的過程之中遇到了諸多的困難以及障礙,這一點與現有的農村物流體系缺失有著緊密的聯系,其中農村物流能夠實現農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有效配合,積極地避免我國在農業生產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類物流輸送問題。農業產業化主要以農戶為重要的依托,不管是產業化發展還是產業化的運作都需要積極依靠農戶,在市場經濟條件之下,農戶的大部分經濟活動必須要以市場的需求為最終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解決自身在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難題。但是因為農業生產者與經營者的數量相對比較多,同時缺乏一個完善的中介組織,因此難以真正地實現規模化的運作性的市場,結構極不合理,市場經濟效益上面較差,大部分農民在市場交易的過程之中實際的交易成本比較高,自身處于劣勢地位,因此無法獲得相應的利潤收入。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則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農村物流產業的發展能夠填補農業組織上的空缺,積極地實現不同產業市場間的緊密配合,提供相應的增值服務,保障農業生產在運作的過程之中能夠及時地以現有的市場發展方向作為自身的立足點和核心,促進生產模式與生產要求之間的緊密對接,真正實現增產增收,將農民的具體交易費用控制在有效的范圍之內,保證農民能夠在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之中作出應有的貢獻以及價值。
二、農村物流的微觀組織機制
作為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農村物流在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以及組織共建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及價值,農業產業化能夠實現龍頭企業與主體之間的緊密配合,保障企業的協作一體化以及自身市場的一體化,為企業的現代化發展以及運作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其次,農村物流體系也還能夠將農業生產活動與農業生產要素供應相結合,充分發揮協作一體化的作用以及價值,為農民的農業生產安全提供更多的便利,這種協作一體化主要以農村物流企業的運作模式為立足點,積極加強農業生產與農業運作之間的融合,明確雙方的責任以及義務,從整體上促進物流增值服務水平的提升。作為農業產業化之中的龍頭企業,農村物流業能夠實現市場與農業生產之間的緊密對接,該組織體系主要以企業的縱向一體化為核心,通過一體化的運作來有效彌補自身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農村物流在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既能夠實現自身的一體化運作,還能夠保障服務領域的延展以及擴充。
三、促進農村物流組織發展的政策建議
從上文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農村物流組織在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充分發揮該組織的作用以及價值,必須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積極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明確農村物流的合法地位
農村物流業的發展涉及諸多的因素以及環節,為了充分建立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我國必須要結合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際要求以及具體的水平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規范農村物流體系的具體運作環境以及要求,保障農村物流企業能夠獲得相應的合法地位。
(二)完善相應的物流基礎設施
農村物理體系的具體運作環境相對較為復雜,因此我國政府必須要積極地完善現有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加大對設施的投入力度,結合農村物流體系建立的實踐要求為其提供各類幫助以及扶持,保障農積極的借鑒其他國家的優秀做法以及經驗,實現農村物流與農業產業化之間的緊密配合。
(三)改造農村物流企業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農村物流企業自身的發展運作模式相對比較傳統,無法采取高科技手段來實現自身的信息化發展,對此我國必須要加大對農村物流企業的有效改造,保障其能夠站在時展的角度實現自身的穩定運作以及進一步的革新。
參考文獻:
[1]羅必良,王玉蓉,王京安.農產品流通組織制度的效率決定:一個分析框架[J].農業經濟問題,2000(8).
[2]張士云,許多.農業產業化經營呼喚農產品營銷創新[J].農業經濟問題,2000(8).
[3]王小平,都繼萌,李曉軍.進一步完善農村市場中介組織的思路[J].商業時代,2005(33).
[4]王新利.論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特點與內涵[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3(4).
[5]王新利,張襄英.構建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4).
作者:韓俊德 單位:天津農學院
推薦閱讀:《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季刊)創刊于1960年,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青島農業大學主辦、《島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發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