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國家大力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國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及技術支持,使植物保護工作廣泛開展,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綠色防控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該文以山東省為例,從綠色防控工作發展現狀入手,討論綠色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闡述“綠色植保”理念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并分析如何通過加強植保信息化建設促進綠色防控工作的開展,希望對相關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綠色植保;信息化;綠色防控
中國是農業大國,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先進的種植理念和技術得到應用,同時綠色防控工作也不斷取得較好成效,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但是,食品安全問題依然讓人心存芥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綠色植保”理念與農業領域深入結合,開始減少對農藥的使用,進而最大程度避免對環境的破壞,也讓消費者對農作物質量更加放心。
一、綠色防控工作發展現狀
山東是農業大省,也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基地。近年來,山東省在蔬菜、果樹、玉米、水稻、小麥等多種農作物中建立了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并且有效利用了生態控制技術,比如果園生草覆蓋、果園冬季修剪、蔬菜田輪作等;還利用了諸多物理防治技術,比如性誘劑、殺蟲燈、色板、防蟲網、食餌誘殺,成功對赤眼蜂、捕食螨等蟲害以及綠僵菌、蘇云金桿菌等病害進行了防治,所使用的農藥也有低毒、低殘留的特點。這些有效的綠色防控技術措施,保證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同時,通過培訓、媒體宣傳報道等途徑,有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開始關注和支持綠色防控工作。此外,山東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借助信息技術做好農業病蟲預測預報,加強植物檢疫以及綠色防控工作,不斷完善植保信息化服務水平,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鞏固了農業大省的地位[1]。
二、綠色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山東省在綠色防控工作中成就顯著,在實踐上也印證了植保信息化對“三農”的支持,不過還存在以下問題:
1、技術研發和技術利用較為落后
目前已經打造出較為完善的病蟲害防控體系,但是不論是技術的研發還是利用與日本、韓國都有差距。
2、非化學防治應用范圍較小
目前在山東省的部分地區,還較為依賴傳統的化學防治方法防治病蟲害,出現藥物殘留超標的情況[2],綠色防控還需要擴大推廣范圍。這和農業農村部門缺乏推廣有關,也和農民自身缺乏利用非化學防治技術的意識有關。
三、綠色植保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1、避免生態環境惡化
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態環境。為解決這一問題,山東省開始加強對環境的監測,利用信息化技術逐漸健全了測報體系,加強網絡化建設,在預防農作物病害和蟲害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在采用農業植物保護措施的過程中,也格外重視對土地資源的保護,使得長期使用化肥耕種的土地得到了恢復,降低土壤中農藥殘留,實現土壤的肥力和富氧量,使作物的產量得到提高。
2、防止有害生物傳播
山東省有很多優良港口,在進出口農產品的過程中,存在有害生物進入中國的可能,出于保護植物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目的,必須建立生物防御體系,這樣可以避免有害生物肆虐,同時也保證農產品質量。相關部門要加大檢疫力度,農業農村部門也要利用信息技術和3S技術對有害生物的形成和遷移進行監控[3]。
3、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藥物殘留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該問題不僅會污染生態環境,也威脅著人體健康。因此,宣傳植保理念十分關鍵。政府要加強宣傳,利用新聞、網絡等多種途徑拓寬宣傳渠道,同時對農藥市場進行信息化監管,打造綠色品牌,成為山東省穩定的經濟增長點。
4、促進種植結構調整
當前全國的農業種植領域大力倡導綠色、無公害理念,在種植結構和整個產業結構發生調整的同時,需要實現規模化的生態種植,比如蔬菜、水果、茶葉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主導關鍵產業,在植保信息化的支持下將農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4]。
四、植保信息化建設促進綠色防控工作
1、強化病蟲信息采集處理基礎
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來說,關鍵在于對病蟲害的發生、發展等情況進行分析,植保信息化的建設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如下:
(1)建立病蟲信息采集測報基地
當地需要在農業科技園區逐步建立病蟲信息測報基地,對小面積農作物安裝孢子撲捉儀、蟲情測報燈、田間自動觀測儀;對大田作物設立溫室病蟲測報區、病蟲測報區、鼠害密度測報區和氣象觀測區等,并且由專人進行管理和數據采集。
(2)完善半專業性信息測報網點
需要根據全省的不同區域種植情況設置病蟲測報點,并且讓農業區域推廣站的技術員進行跟蹤和負責,避免出現信息采集地點的遺漏。在植保工作中要引進標準化的設施設備,做到規范化的監測調查、電子化的信息管理和制度化的人員培訓,植保技術員需要接受培訓,這樣可以保證數據采集更及時、準確,最終提升病蟲信息的有效性。
(3)壯大病蟲害信息采集隊伍
植保信息服務體系要納入統防統治組織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證組織中至少有一名農情信息調查員。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需要為信息員配備智能手機,然后利用軟件聯網完成種植面積、播種時間、發育情況、病蟲害定點監測的相關工作,最后把信息上傳到中國農技推廣APP。這樣就會讓植保信息搜集范圍擴大,提升蟲害監測預警能力,為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打下基礎[5]。
推薦閱讀:農業工程領域國內期刊有哪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