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繁縷(Stellaria media)在天津設施蔬菜地發生危害日趨嚴重,給蘿卜、芹菜和番茄等蔬菜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為明確繁縷的發生規律,對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沙窩蘿卜田繁縷發生情況進行了2年田間調查。結果表明:從9月中旬至蘿卜收獲前均有繁縷發生,11月中旬出苗達到高峰(20.83株/m2),占整個生育期總出苗量(145.67株/m2)的14.3%,隨后出苗量逐漸減少。隨著溫度的降低,繁縷出苗量逐漸增加,最適生長溫度為8~15 ℃。繁縷的發生量與蘿卜產量性狀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
關鍵詞:蘿卜田;繁縷;發生動態;產量性狀
《南方農機》(雙月刊)創刊于1970年,由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江西省農業機械學會主辦。
繁縷[Stellaria media (L.) Vill.]是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繁縷屬(Stellaria)的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1],在我國各省份均有分布。該草種適合生長于潮濕環境,低洼潮濕和水澆條件好的地塊發生較重[2],而且由于其不易感染病害,生命力較強等特征使得其在田內外繁殖速度快、發生量大[3]。秋季設施蔬菜的種植正處于低溫高濕情況下,給繁縷的發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是重要的名優特色蔬菜沙窩蘿卜的生產基地,設施蘿卜田中鮮有關于雜草大面積嚴重發生的報道,但近年來繁縷逐漸成為蘿卜田中惡性雜草,為害逐年加重,并逐漸蔓延到其他設施蔬菜田中,嚴重影響了蔬菜的品質和產量,給農田管理帶來極大影響。
迄今為止,繁縷的防除主要以除草劑封閉處理為主,但伴隨著蘿卜出苗、生長,繁縷發生量仍逐漸增大,給后期的防治和蘿卜產量造成了極大困擾。迫于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及人們對農產品品質要求的提高,化學除草劑減少使用,以降低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污染,并要求人們在使用除草劑時更有針對性。因此,根據田間雜草的危害程度科學合理地使用除草劑尤為重要[4-6]。
雜草發生規律的研究已成為雜草科學領域的一個熱點,是雜草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研究內容[7],但有關繁縷在設施蔬菜中的發生規律尚未見報道。為科學合理地使用除草劑防除繁縷,本研究在蘿卜生長周期內對天津辛口設施蘿卜田繁縷發生動態進行系統調查,分析大棚內溫度對繁縷發生情況的影響,進一步分析繁縷發生量對蘿卜重量、長度和粗度的影響,以期評價繁縷是否對設施蘿卜的重量造成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繁縷發生規律
在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沙窩蘿卜種植區選取近幾年繁縷發生嚴重的蘿卜地作為試驗地,全生育期不作人工除草或化學除草,其他以田間常規管理為基礎,定點進行繁縷出苗動態調查。分別于2017、2018年蘿卜播種之后開始調查繁縷發生情況,蘿卜品種為七星蘿卜。
在田間隨機設立6個固定樣方,樣方面積為 1 m×1 m,試驗開始時間、結束時間以蘿卜生育周期為準。2017年9月25日至12月5日、2018年9月17日至2019年2月10日每10 d定期調查樣方內繁縷的出苗數量,調查后將所有雜草拔除。
1.2 溫度對繁縷發生情況的影響
每次調查繁縷發生的同時測量土壤溫度及棚內溫度。土壤溫度的測定采用數字測溫儀(Kat. Nr. 30.1021;TFA Dostmann GmbH & Co. KG,Wertheim-Reicholzheim,Germany),室內溫度的測定采用WS-A2型溫濕度測量儀(北京康威儀表有限責任公司)。
1.3 繁縷對蘿卜產量性狀的影響
在蘿卜田中,距離地頭各2 m,在中間位置劃分小區,共24個固定樣方,樣方面積為1 m×1 m,整個生育期不作人工除草或化學除草,蘿卜生育期結束即調查結束,記錄各樣方內繁縷發生量,每個樣方內隨機取5根蘿卜帶回實驗室稱重,并測量蘿卜的長度、粗度。該研究中蘿卜為天津的特色水果蘿卜,其形狀近圓柱形,尾部為圓錐形,所測長度為圓柱形部位,粗度為1/2處的周長。
1.4 數據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 專業版軟件,方差分析用 Duncans 多重比較法,相關性分析采用 SPSS 進行 Bivariate Correlations 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繁縷發生規律
9月中旬始見繁縷出苗,10月末至11月末為繁縷出苗集中期(圖1),11月中旬達到高峰,其中2017年出苗量為17.2株/m2,2018年為 20.83株/m2,分別占整個生育期總出苗量79.5、145.67株/m2的21.64%、14.3%。從2018年12月初到翌年2月上旬,繁縷出苗量呈逐漸減少的趨勢,蘿卜生育期結束繁縷出苗量為4.0株/m2,占整個生育期總出苗量的2.75%。
2.2 溫度對繁縷的影響
由圖2可知,蘿卜整個生育期繁縷都有發生。在初期時,繁縷的出苗量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當土壤溫度降低到9.0 ℃左右、棚內溫度降低到 7.0 ℃ 左右時,繁縷出苗量隨著溫度的降低呈減少趨勢(2017年);當土壤溫度為5 ℃、棚內溫度為 2.6 ℃ 時,繁縷出苗量僅為4.0株/m2(2018年)。
2.3 繁縷對蘿卜產量性狀的影響
將2年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每個樣方內繁縷發生量為自然發生。線性擬合繁縷發生量和蘿卜產量的模型(圖3),分別為:y=-0.019 9x+2.681 9,r2=0.868 7(2017年);y=-0.041 3x+4.315 2,r2=0.792 6(2018年)。由繁縷發生蓋度與蘿卜重量、長度、粗度相關性分析結果(表1)可知,繁縷發生蓋度與蘿卜重量、長度、粗度皆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
3 結論與討論
國內外對繁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繁縷的化學成分和成分分離、分析方法研究[7-13];二是對其多個性狀進行聚類分析[12]和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對繁縷進行鑒定[14];三是關于小麥等大田作物中和油菜田中除草方法、除草藥劑的研究[15-19];四是對繁縷屬植物解剖學特性進行生藥學研究[20-22]。
但關于繁縷在設施蔬菜中的發生動態及危害卻鮮有報道。本研究立足于實際情況,選取了沙窩蘿卜為代表的設施蔬菜進行系統的調查分析,總結繁縷的基本發生規律。天津地區設施蔬菜中,繁縷從9月中旬到翌年2月中旬都有發生,在11月中旬為繁縷的發生高峰;通過對溫度的記錄分析得知,繁縷的最適發芽生長溫度為6~18 ℃,低于5 ℃時雖仍有發芽,但明顯數量減少。由此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對繁縷綜合治理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繁縷蓋度對蘿卜產量性狀的影響試驗結果分析,可以明確繁縷對蘿卜的產量各性狀之間存在極顯著負相關,隨著繁縷發生量增大,蘿卜重量及長度、粗度都會降低,從而影響到產量,所以設施中繁縷的治理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Heydecker W,Higgins J,Gulliver R L. Accelerated germination by osmotic seed treatment[J]. Nature,1973,246:42-44.
[2]劉積芝,姜衍禧,馬樹梧,等. 北方繁縷的生物學特性及防治研究[J]. 山東農業科學,1991(1):47-48.
[3]李 瀘,石麗華,楊麗瓊,等. 繁縷[J]. 蔬菜,2000(11):3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