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造林已經成為時代的共識,而傳統的育苗技術卻不能滿足這種時代的需求。我們通過國內外育苗技術的比較,總結我國過去的育苗經驗和教訓,探索幾種先進的、符合我國國情的育苗技術,對我國廣大的東北林區育苗生產、天然林保護與用材林經營都具有巨大的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林業科技情報》是林業科技情報刊物。面向林業基本建設,報道科技消息、國內外科技動態、經濟信息,為實現林業基本建設現代化服務。
1.研究新型育苗技術的目的意義
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與生態林業的建設發展,對種苗的需求和技術要求日益增大,生態林業要求生物多樣、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只用紅、樟、落等少量樹種造林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生態林業的要求,造林樹種的增加是生態林業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這就為種苗生產單位的經營管理者提出新的課題。這些樹種,有些是珍貴闊葉樹種、有些是頻危樹種;有些是用種子繁殖的樹種,有些是扦插容易繁殖的樹種;還有些是優良種源或優良樹種,其繁殖材料特別稀少。我們根據所處東北地區的樹種特性和林業現狀,全面地、系統地進行播種育苗技術、硬枝扦插技術、嫩枝扦插技術的試驗和推廣工作,苗木質量評價技術探討,初步進行了東北地區主要樹種現代育苗技術試驗,以期對我站乃至我省及東北地區育苗技術的全面提高和生態林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
2.國內外新型育苗技術現狀
在我國,苗木作為森林培育的基礎從一開始就受到很大的重視。建國初期,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需要大量的苗木,育苗工作一直備受關注,但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播種苗的培育技術方面,包括播種前的土壤處理和種子處理等。隨著苗木生產的需要,在繼續優先發展播種苗的同時,也逐漸開始研究營養繁殖技術。首先以培養插條苗為主,后來逐步開始培育埋條苗和插根苗。同時,也加強了育苗施肥、灌溉、移植及分級包裝運輸等方面的研究,特別是在定量評價苗木質量指標體系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國的育苗技術雖然取得了較快的進步,但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許多重要科技問題亟需解決。
2.1 種植材料單一,品質不高
目前在東北各苗圃僅培育有限的幾個針葉樹種,闊葉樹種很少。這樣,在發展大面積用材林時,往往單一樹種集中連片,不僅很難做到適地植樹,而且很容易產生病蟲害和發生林地土壤退化,不利于生態林業的發展,還可能造成現在林木生產的嚴重損失。因而,從技術上和管理上大膽創新,改變這種單一品種和較低品質的育苗現狀成為當前林業產業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2.2 苗木質量不高,對提高苗木質量的研究不夠深入全面
目前我國苗木質量存在許多問題:苗木分化大;根系不發達,發育不勻稱;有些樹種發育不健壯。傳統的苗木質量評價普遍建立在形態學基礎上,如能結合某些生理指標(如碳水化合物總量、水勢等),形成更完善的苗木質量評價體系,同時加大推廣應用力度,全面提高我國林業育苗生產中的苗木質量,是未來生態林業建設的關鍵所在。
2.3 機械化水平低,工廠化育苗起步晚。
工廠化育苗在\"七五\"期間才列入科技攻關,雖有一些試驗工廠的建立,但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成本較高;容器育苗的基質太粘重,不利于運輸和栽植,容器中輕型廉價的基質及適于根系發育的容器類型多在研究之中。隨著我國政府和人民環境意識的提高,特別是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頒布實施和十大生態林業工程的相繼落實,我國的生態林業建設已經成為國家林業發展的基本政策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在這種形勢下,苗木培育技術的現狀已明顯滯后,必須加強科學研究和推廣應用。尤其是對營建防護林的苗木培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3.現代育苗技術初步推廣應用
我們在多年的林業經營管理工作中,深切體會到生態育林的重要性。而育苗技術上的不足嚴重制約著生態造林的發展,結合我站的工作實際,我們主要試驗和推廣應用的育苗技術有以下幾個方面:
3.1珍貴闊葉樹種的播種育苗技術
針對我們所處地區的育苗現狀,珍貴闊葉樹種的培育勢在必行。根據主要珍貴闊葉樹種的生物特性,從種子入手,分析種子結構和成分,以及種子休眠萌發特性,研究種子打破休眠、促進萌發所需的環境條件,從而采用相應的種子處理方法,從根本上解決珍貴闊葉樹種的育苗問題。同時探索科學合理的播種期,播種方法,覆土厚度等指標,形成一整套播種技術和苗期管理技術以指導育苗生產實踐。
3.2主要樹種硬枝扦插繁育技術
對于結實稀少,不易采到種子或種子發芽力不易保存的樹種,為了更好地保持母本的優良特性,應該采用硬枝扦插技術進行擴大繁殖。我們從插穗采集時間、插穗規格、貯藏方法、基質選擇、扦插時間、扦插技術及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試驗研究。通過試驗探索,我們初步進行了硬枝扦插技術在小范圍內的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多品種結合的造林工作中進行了成功的嘗試,在技術上和管理上均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以后的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3困難樹種嫩枝扦插繁育技術
針對一些扦插生根困難的樹種,應采用半木質化的綠色枝條作插穗進行嫩枝扦插育苗。研究其采集母樹的標準、插穗采集時間、插穗規格、扦插基質配方選擇、插穗處理配方、扦插時間、扦插技術及管理等一系列技術。在實際育林工作中,我們對這種嫩枝扦插繁育技術進行了小范圍的推廣嘗試,由于條件有限,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會進一步改進和嘗試,以期增加苗木品種,增加林木品系,改善森林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育林的綜合能力,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一點力量。
3.4苗木質量評價和控制技術
對苗木質量從遺傳品質、形態特征和生理指標等幾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從而在實際工作中對苗木的活力進行綜合評價,進而提出在育苗各個時期所應采取的相應的苗木質量控制技術。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此項技術,積累了大量的試驗數據,對各種育苗技術應用過程中苗木的質量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同時在育苗的各個階段,對苗木的品質進行跟蹤評價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為生態林業建設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育苗質量標準。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結合我站實際工作,對幾種現代育苗技術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推廣應用進行了粗淺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將繼續努力,為我國的生態林業建設、保持生態環境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一點應有的貢獻。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