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棉花學報》發表的一篇農業論文,由中國農學會主辦,著重報道有關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研究報告、試驗簡報、綜合評述、經驗交流、應用技術、科技簡訊、信息研究及有關其他生物、綠色食品和環境保護等科技文章。以圍繞棉花管理、經營、使用提供信息、傳授技術、交流經驗、普及知識為主要內容。
摘要從控制樹體營養生長、花期保果、疏花疏果、防止采前落果等方面介紹了南宮大棗保花保果綜合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南宮大棗;保花保果;綜合技術
南宮大棗個大、肉厚、核小、含糖量高,2005年被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河北省優良鄉土樹種,2007年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南宮大棗是多花樹種,花期長,花量大,但落花落果十分嚴重。據調查,棗樹自然坐果率僅為0.4%~1.6%,即使產量較高的豐產樹,坐果率也僅為2%左右。花量大、花期養分供應不足、高溫干旱天氣多是棗花授粉受精不良以致坐果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棗樹花期管理,提高樹體營養水平或樹體營養生長,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改善授粉受精條件,是提高其坐果率、確保棗樹產量的關鍵。現將南宮大棗保花保果的綜合技術總結如下。
1控制樹體營養生長
4月底至5月初,棗樹發芽后,對萌發出的新棗頭,如不需作延長枝和結果枝組培養,應從基部抹掉。6月,對膛內過密的多年生枝,以及骨干枝上萌生的小枝,凡位置不當、影響通風透光又不計劃作新枝利用的,從基部剪除。6月中旬,棗樹疏枝后,除留作培養主枝延長枝和側枝外,其余枝根據空間大小進行摘心,如有空間,需培養大型枝組的棗頭7~9節時摘心,其上的二次枝6~7節時摘心。如空間小,在棗頭出現4~7節時摘心,其上的二次枝留3~5節摘心[1-3]。6月下旬,對生長直立和摘心后的棗頭,用繩子將其拉成水平狀態,控制枝條生長,積累養分,促進花芽分化。如樹體偏冠、缺枝或有空間,可在發芽前、盛花初期將內膛枝和新生棗頭拉過來,填補空間,調整偏冠,擴大結果部位。在盛花期(6月中下旬),大部分結果枝已開5~8朵花時開甲。開甲后花質好,坐果多,果實生長期長,品質好,可比未開甲的增產30%~50%。幼樹首次開甲部位選在距地面20~30cm樹皮光滑處。第2年在上年甲口上部5cm處進行。以后依此類推。開甲刀口要求“上刀下坡,下刀上坡”。甲口寬度可根據樹干粗度而定,一般為0.2~0.5cm,上下兩刀要等距、水平,甲口平整光滑,不傷木質部,不出毛茬,不翹皮露縫,以利愈合。甲口用塑料帶包扎或用泥封閉[4-7]。冬剪時,剪去發育枝頂芽。
2花期保果
當土壤相對濕度小于60%時少量噴灌(切不可大水漫灌),滿足大量開花的水分需求。棗花粉發育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當空氣相對濕度達到80%~100%時,發芽率最高;低于60%~70%時,發芽率大為降低;低于30%~45%時,發芽率極低,嚴重影響坐果。一般棗樹花期正值旱季,溫度在28℃以上、空氣濕度30%以下時,出現干熱風時于11時以前或14時以后噴水,結合噴葉面肥、微量元素,以增濕調溫,防止“焦花”,提高坐果率。若在清水中再配以硼砂或白糖,提高坐果率的效果更明顯。噴灑赤霉素可起到為棗花提供外源激素的作用,可提高坐果率46.0%~96.1%。赤霉素刺激棗花坐果的有效時期是花朵開放至柱頭變褐,每朵花只有2~3d的時間。生產上的噴灑時間以盛花期每一棗吊平均開花4~6朵時為宜。赤霉素的噴灑濃度為10~15mg/L。配制時按1g赤霉素加10mL酒精或高度白酒,先溶解赤霉素,然后對水75~100kg稀釋即可。盛花期噴0.2%~0.3%(200~300mg/L)硼砂溶液能促進花粉發芽及花粉管伸長,有利受精過程的完成,達到提高坐果率的目的。激素與微量元素可混合或交替使用。噴施時應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以10時以前、16時之后為宜,噴施量以樹葉滴水為度,噴2~3次,相隔5~7d。也可結合葉面噴肥進行[8-10]。在一般情況下,棗花需要授粉才能結果。花期在棗園放蜂,增加花粉的傳播媒介,提高棗花授粉幾率,從而提高坐果率。
3疏花疏果
6月中旬強壯樹每個棗吊留2個果,弱樹每個棗吊留1個果,其余全疏除;6月下旬強樹1個棗吊留1個果,弱樹2~3個棗吊留1個果。要細致周到,宜早不宜晚。這樣可避免后期落果,造成養分空耗,保證留果的生長發育,提高果實品質。但此項技術比較費工,尤其是粗放管理的棗樹,要實施疏花疏果這一技術有一定的難度。
4防止采前落果
棗果進入著色成熟期,常發生未熟先落的采前落果現象。由于落果早,果實成熟度差、果肉薄、含糖量低、風味差,商品價值率大為降低。主要采取噴施萘乙酸(NAA)防止采前落果。即采前30~40d,連噴2次70mg/L萘乙酸,能有效減輕落果。配制方法:1g萘乙酸加10mL酒精,振蕩促使其完全溶解,再倒入15kg清水中,攪拌數分鐘,即得濃度約為70mg/L的萘乙酸稀釋液。
5參考文獻
[1] 周芬.提高冬棗坐果率的措施[J].農業知識,2005(2):13.
[2] 周國莊,魏會麗.提高杏樹坐果率的幾項措施[J].果農之友,2004(1):53-54.
[3] 張克迪.怎樣提高冬棗坐果率[J].新農村,2006(1):15.
[4] 劉敏.提高冬棗坐果率[J].湖南林業,2004(7):19.
[5] 王國云,李榮富,蔣親賢,等.杏樹坐果率低的成因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0(6):4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