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2013年在該區域實施玉米“3414”田間肥效試驗所得配方肥結果進行試驗,結果表明配方施肥區產量最高.
關鍵詞:玉米;校正試驗;報告
校驗上一年在該區域實施“3414”試驗結果所得理論配方結果的準確性,為該區域下一步制定肥料配方提供依據。
一、試驗過程
1.試驗地點
藥山鎮蕎麥地村崇林組,農戶鄔國云的承包地內,海拔2184m,前作綠肥,土壤肥力中等。
2.供試材料及方法
玉米品種宣黃單四號 ;肥料品種氮肥是云天化產,含N46.4%;普鈣是云南安寧產,含P2O512%;鉀肥是四川產的含K2050%。
3.試驗設計
(1)試驗處理和方法:設配方施肥、農民習慣施肥、無肥區三個處理,三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9個小區,每個小區0.04畝,小區四周設保護行。
(2)各處理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配方施肥區畝施N16.52公斤、P2O56.12 kg、K205.9 kg,普鈣、鉀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尿素20%作基肥,30%作第一次追肥, 50%作第二次追肥。農民常規施肥區按當地老百姓習慣施肥量、施肥方法進行施肥。即畝施25 kg尿素、40 kg復合肥(含N、P2O5、K20的比10:10:5),尿素20%作基肥,剩余的80%分二次作追肥,復合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無肥區不施化學肥料。
(3)播種及田間管理情況:2014年 3月31日播種、覆膜,且播種時各處理畝施農家肥2000 kg作底肥。播種后經常到田間檢查,膜掀起的及時加土蓋嚴,有出苗的及時破膜放苗,防止燒苗,并用細土把洞口蓋嚴,充分發揮地膜的保溫保濕作用;出苗40天左右及在“大喇叭口”期,分別按試驗設計方案各處理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用追肥搶分別追肥。玉米生長期間除無肥區植株葉片發黃外,其余處理長勢良好。9月24日成熟,成熟時對各小區單獨實收和進行經濟性狀測定。
二、結果分析
1.生物學特征
從表一可以看出,不同處理間玉米的生物學特征有明顯的差異,配方施肥區株高,穗粒數分別比農民常規施肥區和無肥區高,株高高0.02m、0.11m;穗粒數多18.33粒、46.06粒.百粒重分別比農民常規施肥區和無肥區低,低0.5g、0.35g。以上分析說明氮、磷、鉀合理配施對玉米生物學特征影響,穗粒數影響最大,其次是株高,對百粒重沒有影響。
表1 各處理產量及生物學特征
單位:m kg g 畝 粒
處理 小區產量 小區平均單產 株高 穗粒數 百粒重
Ⅰ Ⅱ Ⅲ 合計 平均
配方施肥區 10.16 10.89 9.91 30.96 10.32 258.00 2.30 468.73 17.82
農民常規施肥區 8.77 8.68 9.45 26.9 8.97 224.25 2.28 450.4 18.32
無肥區 7.35 6.56 7.21 21.12 7.04 176.00 2.19 422.27 18.17
2.產量
從表一可以看出,配方施肥區產量最高,為258kg,比農民常規施肥區224.25 kg畝增33.75 kg,增產率15.05%;比無肥區176kg畝增82kg,增產率46.6%。
3.顯著性測定
通過對表一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得處理間F=27.281大于查表所得處理間F0.05=6.944和F0.01=18.000 說明該試驗處理間差異極顯著。用最小顯著差異法進行多重比較,配方施肥區極顯著優于無肥區,與農民常規施肥區無極顯著差異,在農民常規施肥區與無肥區之間沒有極顯著差異。
三、結論
配方施肥區產量最高,說明2013年在該區域實施“3414”試驗所得到的配方肥結果準確,可為該區域下一步制定肥料配方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馬維富、韓小艷、劉萬蓮等.石樓縣玉米“3414”肥料試驗研究[J] 中國農技推廣,2011(12):35.
[2] 熊艷,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試驗示范、統計分析、施肥指標體系及進度報表.云南省測土配方施肥暨地力評價技術,2009,53-70.
[3] 王尚朵,苗子勝,宋小順.延津縣夏玉米“3414”肥料效應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1(1):50-51,53.
[4] 黎忠祥、李紅斌、邵艷等.雜交玉米田間肥料效應試驗研究云南農業,2010(10):21-2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