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我國健康服務的現狀,提出實現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之路徑:完善醫療衛生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促進城鄉醫療一體化建設,擴大智慧醫療覆蓋面,提高醫療事業合作層次,保障農民工醫療衛生.
關鍵詞:新時代;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針對當前我國疾病類型復雜多樣的形勢,要改變注重醫學治療、輕視疾病預防的觀念,從被動性的接受治療,轉化為主動性的疾病預防,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性的健康服務.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概念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全方位指從疾病預防、治療和養老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從人出生到死亡的全周期,為個體提供相應的服務.從理論上來講,全方位的涵蓋范圍較為廣泛,包括各種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慢性病和急性病的康復、養老等.[1-2]全周期是從出生開始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周期.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中,需要基層醫療機構、醫院、社區等各個機構的合理分工與協作,通過對服務內容的科學性規劃,提高整體服務水平.本文將探討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發展現狀,為其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1 完善醫療和體育健身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需要完善醫療衛生體系.醫療衛生體制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3],要不斷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改革和服務方式的創新,建立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保持好與居民的服務性關系.探索醫療衛生發展道路,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省進行工作考察時認為,結合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保險和藥品生產、銷售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醫院要與衛生行政機構進行分離式經營,從性質角度對不同醫療機構進行分類,以相對低廉的費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現階段比較成功的醫療體制模式為三改聯動,包括醫療衛生體制、流通體制和保險制度改革三個方面.[4]
重點關注基本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問題,加強對醫療衛生資源的關注,使每個人都能夠享有基本醫療服務,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使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能被更多的人享用.提高民眾對養生的關注程度,從疾病的源頭出發,盡量控制疾病的發生,通過養生手段,提高民眾的身體素質.加強對體育的重視,提高民眾對體育的認知水平,使其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民眾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增強體能,使其身體健康狀態良好,減少就醫的次數,實現對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權益的保障,提高健康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隊伍建設,強化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將醫療基層作為重點,將醫療改革創新作為動力,將疾病預防作為主要內容,關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在政策中融入健康理念,使民眾能夠共享信息.
2 促進城鎮鄉村醫療衛生一體化建設
促進城鄉醫療衛生的一體化,對于民生社會系統工程和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1 促進城鎮鄉村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體化建設[5]
“結合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建立以失業、醫療和養老為主的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將城鎮的醫療制度延續到鄉村,使鄉村醫療制度體系能夠適應中心城鎮發展要求.同時,將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制度延續到鄉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促進城鎮與鄉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整合.”[6]
2.2 促進城鎮鄉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一體化建設
醫療保險制度是從法律角度上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制定的雙重性保障.[7]結合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現狀,將其與鄉村醫療保險制度相融合,注重城鎮鄉村居民的參保率與資金到位率.通過保險制度的一體化,縮短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進程,在醫患關系監督制約機制建立的基礎上,使鄉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走上法制化道路,并覆蓋全國.
2.3 促進城鎮鄉村基層醫療衛生網絡的一體化建設
在城鎮基層醫療衛生網絡建設中,注重社區衛生中心的網絡一體化.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衛生服務網絡的構建,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重視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化社區衛生資源的配合,積極深入的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活動,完成社區醫院治小病、三甲醫院治大病的醫療衛生體系.在鄉村服務中心,主要是以鄉村衛生診所為主.[8]致力于完善鄉村衛生診所的醫療條件,增加醫療器械,重視對各種地方特有疾病、傳染病的綜合防治,提高城鎮鄉村的基礎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2.4 促進城鎮鄉村醫療衛生工作的一體化建設[9]
在開展城鎮鄉村醫療衛生工作進程中,要堅持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規范化,從人民群眾的基本情況出發,保障參保民眾的權益與利益,減少群眾的醫療經濟支出.
推薦閱讀:超聲醫學方面有哪些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