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是醫學的一個方向,每個醫學院都會有護理專業,每個護理專業的導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都會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教學。本文是一篇醫學教育期刊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問題及教育方法。
摘要:護理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時未曾遇過的問題,比如掌握護理專業知識不牢固、護理實踐技能不熟練,特別是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角色轉換等問題。根據這些問題分析如何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實習期間的教育,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臨床實踐學習任務,更好地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護理專業實習學生,存在問題,教育方法
作為一名護理專業的醫學生,工作的對象是病人,工作的內容是圍繞“病人的健康”進行的,是人的生命,職責賦予了“神圣”的意義,也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護理專業實習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身體,在臨床實習階段不斷積累,學習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將所學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清護理實習生的管理難點,從實際出發,建立完善的解決方法。
一、護理專業實習生問題分析
1.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護理專業的學生大多是女生,獨生子女比較多,沒有獨立性,習慣任何事依賴于父母,心理素質差。在校期間上實訓課我們便發現,有的學生動手操作時心理緊張,手發抖,特別是真人操作和考核時,情況更嚴重。一旦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人際關系壓力等問題時便會產生恐懼、退縮、放棄的心理,根本無法勝任自己的臨床工作。遇到緊急情況時,比如搶救患者時,心理素質差的學生便會驚慌失措,束手無策。這些學生以后進入臨床是很難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很難取信于患者的。2.角色適應不良:剛從學校走進醫院,對醫院環境感到陌生;面對的人群由在學校時的老師、同學轉變為醫生、護士、病人及病人的家屬;討論問題的氛圍發生了改變;到醫院后,原來在學校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完全被打破,開始了邊學習邊工作的生活,跟著帶教老師值班,上夜班,上早班等,休息時間也可能在工作。由于在學校里面一直是學生的角色,做事情還是具有孩子氣,不太成熟,到了臨床進入社會,仍然未將角色從學生轉換為一名護士,不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名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人員,這樣導致在工作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責任感。3.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護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要學習的理論知識特別多,涉及面廣,諸如患者入院出院的護理、休息與活動、安全與舒適、生命體征的評估、靜脈輸液與輸血、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護理文件的書寫等。很多護理專業實習生到了實習階段才會意識到在校期間沒有努力而導致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護士資格證合格率降低,直接影響到臨床護理實踐,嚴重者還會為病人的生命埋下隱患。4.護理基本操作技術掌握不扎實:在校期間護理基本操作技術雖然有練習,但基本是在模擬人、模型上練習,找不出對真實患者操作時的感覺,只是學到了操作方法,還不能生巧。到了臨床實踐過程中面對的是真實的患者,實習生開始變得恐懼、緊張,不知道從何下手,驚慌失措。比如為病人進行靜脈穿刺的時候做不到一針見血,導致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引發護患關系緊張的問題。
二、對護理專業實習生的教育方法分析
1.要求實習生進入醫院以后著裝整潔,穿護士服,護士褲,戴護士帽,穿平跟軟底鞋子;言談舉止得體,形象端莊大方,化淡妝上班,不允許戴任何首飾;男生不留胡須,長發等。2.嚴格要求實習生遵守醫院規章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實習生在工作期間要認真嚴格執行護理工作的相關制度,認真遵守各項護理操作流程,不遲到,不早退,不允許在工作時間嬉戲、打鬧、大聲喊叫,有事需向相關負責人請假。3.加強專業知識的復習與考核:在臨床實踐階段是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中的好時機,對專業知識的提升特別重要,應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解、豐富、拓展,多提問,多考核,多培訓。制定相關的獎罰措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4.多為實習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護理是一門技術,帶教老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操作過程中,才能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才能做到熟能生巧,逐步提高素質,做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比如每天組織學生學會交接班,在病房旁針對病人病情給予相關問題的提問,進行相關護理操作。第一次可由老師講解示教,第二次便可由學生獨立操作,老師進行指導即可,操作后對所出現的問題立即予以提出并整改。在操作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一切按行為規范,動作規范標準,讓學生熟悉輕微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全程護理,實現讓學生多實踐的目標。5.提高實習生的心理素質: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直接關系專業技能的發揮和工作能力的體現,若是對病人操作時不成功,則會使病人的信任度降低。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變得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多開展鍛煉心理素質的活動,多給予心理的安慰與疏導,樹立其在工作中的信心,提高自信能力,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和牢固的專業知識。6.幫助其適應角色的轉換:很多實習生進入醫院實習后,通過很長時間或很難將自己從學生的角色轉換為醫務工作者,依然缺乏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應具備的責任心、耐心、細心、關心、同情心。因此,教育學生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然后配合老師的講解示教,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在臨床老師的協助下多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進入角色。7.指定專人對實習生進行管理,制訂實習生學習與培訓計劃,實習大綱,實行科室輪轉。入科前或入科后對基礎知識進行培訓和考核,正確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按照基礎護理常規及專科疾病特殊護理規定有計劃地進行培訓,定期考核。醫學是實踐及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實習是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過程,是學生參加工作前的預煉,更是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前的角色轉變的過渡階段。只要抓住了實習學生所出現的這些管理難點,做到對癥下藥,就能解決問題。
醫學教育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濱州醫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本學報是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的,由濱州醫學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發行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及相關領域的新理論、新成果、新方法和新技術等。本刊對刊登稿件注重稿件的科學性、先進性及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數字準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