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靜脈曲張是肝硬化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由門靜脈壓力增高所致,一旦肝硬化患者發(fā)生胃食管靜脈曲張的破裂出血,將會導致極高的死亡率。本文是一篇高級職稱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影響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靜脈曲張的危險因素。
【摘要】目的:對影響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靜脈曲張的危險因素開展分析。方法:回顧分析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胃食管靜脈曲張患者120例,依據患者有無急性出血情況,將其劃分為兩組,其中60例沒有破裂出血,將其作為本次研究中的對照組,另外60例存在破裂出血現象,將其作為本次研究中的觀察組,通過患者的臨床資料開展回顧分析,并通過單因素與多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s回歸分析,篩選出對于肝硬化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具有影響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通過Logistics回歸分析發(fā)現,兩組患者的食管靜脈曲張程度、紅色征、空腹血糖、Child-Pugh評分、凝血酶原時間、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史、總膽紅素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影響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靜脈曲張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其中食管靜脈曲張程度、紅色征、空腹血糖、Child-Pugh評分、凝血酶原時間、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史、總膽紅素等是起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
【關鍵詞】肝硬化,胃食管靜脈曲張,危險因素
開展影響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靜脈曲張的危險因素分析,找出其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治療,對于降低患者的出血風險,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本文就主要針對此予以簡單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間收治的肝硬化胃食管靜脈曲張患者120例,依據患者有無破裂出現現象,將其劃分為兩組,其中一組60例沒有破裂出血現象,將其作為本次研究中的對照組,其中包含有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處于24-68歲,平均(45.8±5.8)歲;另外一組60例存在破裂出血現象,將其作為本次研究中的觀察組,其中包含有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25-70歲,平均(50.5±4.9)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二者之間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本文的納入標準為:依據2000-09西安第十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中的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肝硬化,并且通過為患者開展內鏡檢查,能夠看到存在食管靜脈曲張。
本文的排除標準為:開展試驗前一周應用心得安、生長抑素、垂體后葉素等藥物開展治療的患者;合并門靜脈血栓的患者;曾經開展斷流術、門體分流、內鏡下食管曲張靜脈套扎或者是硬化治療的患者。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上消化道出血史、飲酒史、吸煙史、糖尿病史、高血壓史、、肝性腦病等一般資料開展記錄;同時為患者開展實驗室檢查,得到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凝血酶原時間標準化比值、凝血酶原時間、總膽紅素、白蛋白等指標;為患者開展胃鏡檢查,對患者的食管曲張靜脈直徑、紅色征、食管曲張靜脈條數、食管曲張靜脈距門齒距離等參數進行記錄;其中食管靜脈曲張分級參照中華消化內鏡學會2009年所制定的食管靜脈曲張內鏡分級標準[2];對于患者的肝功能分級參照Chlid-Pugh評分標準[3]。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開展計數與計量資料的分析,其中計數資料實施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應用v來進行表示,實施t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對各個因素開展Logistics回歸分析。
2 結果
通過開展Logistics單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食管靜脈曲張分級、紅色征、食管曲張靜脈條數、食管曲張靜脈距門齒距離、空腹血糖、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Child-Pugh、凝血酶原時間、總膽紅素、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史等指標存在明顯的差異,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通過開展Logistics多因素回顧分析發(fā)現,兩組患者的食管靜脈曲張程度、紅色征、空腹血糖、Child-Pugh評分、凝血酶原時間、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史、總膽紅素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史的OR值最大,為25.032。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3 討論
肝硬化是一種臨床上常見和重要的慢性病,我國乙肝患者眾多,因此導致臨床上肝硬化患者的病例來源基數較大,由于臨床上治療肝硬化的支持療法及中醫(yī)療法的普及,使得患者的患病年逐漸增長,但平均健康壽命年則相對降低,這對于患者和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負擔。我國的現狀更是不容樂觀[4-5]。胃食管靜脈曲張是肝硬化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對于胃食管靜脈曲張的原因,經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在成人多為病毒性肝炎所致,而在兒童,門靜脈堵塞則為主要原因,而臨床上對于肝硬化胃食管靜脈曲張主要為對癥治療,如降壓和補充血容量等一般治療和氣囊壓迫、曲張靜脈硬化和曲張靜脈結扎等方法。這些方法僅能暫時控制急性出血以及預防再次出血,而根治的方法仍為治療肝硬化基礎疾病。通過開展臨床分析,找出影響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靜脈曲張的危險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對于降低患者的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降低其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6]。
本文通過對肝硬化胃食管靜脈曲張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通過Logistics回歸分析發(fā)現,兩組患者的食管靜脈曲張程度、紅色征、空腹血糖、Child-Pugh評分、凝血酶原時間、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史、總膽紅素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影響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靜脈曲張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其中食管靜脈曲張程度、紅色征、空腹血糖、Child-Pugh評分、凝血酶原時間、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史、總膽紅素等是起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颊叩母斡不潭扰c胃食管靜脈曲張之間呈正相關,即肝硬化程度越嚴重,胃食管靜脈曲張也越明顯,發(fā)生破裂的可能性也越大。采用Logistic回歸的方法對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靜脈曲張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能夠為臨床患者的治療方案選擇優(yōu)化提供基礎依據。
【參考文獻】
[1]許秀華,向曉星,周年蘭.肝硬化急性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J].肝臟,2014,19(1):24-28.
[2]陸京京,張莉,丁士剛,等.影響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住院患者預后的有關因素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1,11(6):520-524.
[3]馬海峰,魏曉晶,柯紀定.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0,18(3):188-189.
[4]楊花,劉云霞,李鵬,等.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早期再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4, 30(6):540-542.
[5]鄭盛,唐映梅,楊晉輝,等.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2): 178-182.
[6]郭蘭潔.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危險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3,24(1):17-19.
高級職稱論文發(fā)表期刊推薦《中國綜合臨床》辟有綜述與講座、論著、短篇論著。臨床病例討論、誤診誤治、病例報告等欄目。主要刊登內、外、婦、兒等學科文章。先后多次被評為省、部優(yōu)秀期刊 華北地區(qū)“十佳期刊” 國家臨床醫(yī)學類核心期刊,以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01年被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評為“雙效期刊”,并進入“中國期刊方陣”。獲獎情況:國家“雙效”期刊;華北地區(qū)“十佳期刊”;河北省優(yōu)秀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