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院校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水平,培養出專業知識技能過硬的人才,并且,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個人的思想道德素養。
關鍵詞:德育;中職語文
一、中職語文教育的精神和目的
中職教育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是學習一門技術,然后靠這門技術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中職教育雖然重點在使用技能的培訓上,但是也要注意對學生的基礎素養展開培養。中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的基礎性知識本來就少,因此,加強德育工作是很必要的。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國家也明確提出要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個人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從而培育出專業技能、文化素養、思想道德素養都較為優秀的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
中職學生大部分都是初中畢業之后進院校學習的,年紀小,心智還不成熟,因此他們畢業之后進入社會,可能仍舊是很迷茫的。他們對自身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懷疑,在學習和生活上可能會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沒有自信心。因此,中職院校就應該將德育工作融入語文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更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中職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理念,積極培育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應的知識,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中職院校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不完善,需要教師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三觀,擺正人生的價值取向,使其具有審美的情趣。
二、在中職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1.響應社會的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越來越多,社會也對專業人才提出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個人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過硬,心理素質也要足夠強大,可以很好地滿足現在社會發展的需求。社會在不斷發展,人也要不斷完善自身,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中職院校的學生,要著重對他們的敬業精神,讓他們有正確的價值觀,更好地服務社會。學校也要注意將德育工作融入語文教學中,更加快速高效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
2.國家政策的積極影響
現階段,我國著重提高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對中職院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中職院校可以培養出既擁有專業知識技能,又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專業人才的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3.回應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中職院校的學生主要是中考失利、沒有考上高中的孩子,他們的文化成績不高,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嚴格來說,他們還是剛剛中學畢業的學生,心智發展很不成熟,無論是對學習還是生活都缺乏主動性,沒有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阻礙了自身進一步的發展。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他們便可以通過德育來完善自身,促進良好的性格養成和個人的心智的健全。
三、在中職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實踐策略
在中職語文教育中融入德育個切實可行的,可以讓中職院校的學生更好地培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提高個人的內在品質。將德育工作融入中職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
1.研讀教材,以“德”為綱
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將教材中與德有關系強的知識進行細化講解,讓學生充分學習和了解優秀品德的內涵。大多數古文當中都蘊含著道德知識,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可以分節講解,對文章進行細致的剖析,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道德知識。教師的備課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自身首先應該具備這一思想道德素養,才能更好地將它傳授給學生,進而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何將教材中的知識講解出來,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考驗。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展開備課比賽,一起商討如何講解文章,這樣就能很好地將德育工作融入語文教學。
2.文以載道,以“德”為本
每篇教材選文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價值觀念的闡釋,幾乎每篇文章中都包含有作者個人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學生只要認真學習、閱讀,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綜合素質。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道德傾向,使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他們更好地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完善心智和人格。以德為本,通過文學來進行道德教育,潤物細無聲,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道德素養和綜合素質。
3.拓展遷移,以“德”為先
進行德育教育不僅僅要依靠教材,因為教材內容畢竟有限。語文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授課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塑造自身的品德。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學習平臺為學生推薦閱讀文章、學習材料,讓學生對德育有更好的理解。
總之,德育工作融入中職語文教學,能夠更近一步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以后踏入社會時,能夠快速適應,具有愛崗敬業等優秀道德價值觀念,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成為思想道德素養高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予靜《道德化育:語文教學的奠基任務》,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2] 徐劍軍《以班級 APP 為平臺顯“互聯網 +”時代的德育魅力》,《教育現代化》2016年第37期。
作者:任榕
推薦閱讀: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