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制度也進行了很多改革,新課改也給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本文是一篇教學與管理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學校管理的創新策略。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管理有了很大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校管理綜合水平的提高,如學校管理思想缺少創新、學校校章對學校管理創新的約束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新課改背景下要促進學校管理的創新,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轉變思想、勇于實踐,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展中實現學校管理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學校管理,創新策略
引言
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管理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學校管理中也更為突出教師、學生的個體發展,以促進人的能力培養和健康發展為根本,學校管理的創新也要圍繞新課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發揚,通過思想創新、實踐創新、民主化、開放化等策略,實現學校管理的持續、穩定發展,使學校在不斷發展的教育事業中能夠穩定提升,不斷進步。
1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1.1學校管理的思想創新問題
新課改下,要求學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但當前的學校管理中,思想創新的不足仍然是影響學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例如,在學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數為本”的思想,在管理過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發展和進步,使得在新課改背景下其對學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無為”的管理之道,認為學校管理就應順其自然、任其發展,在管理上較為松懈,抱著誰也“不得罪”的心態,致使學校管理綜合水平下滑,學校管理效果較差。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權為本”的思想,認為學校管理就是“聽話”、“照做”,不能夠深入一線體驗教學的實際情況,管理中只管聽“領導”的,領導怎么說,管理就怎樣進行,絲毫不能發揮學校管理者在學校發展中的紐帶作用,不能很好的協調學校的管理活動和教學活動。
1.2教學管理制度問題
新課改下對教學及教學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更符合當今教育事業對健康發展和穩定進步的要求,但教學制度發展的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課改下學校管理的創新。第一,重分數輕管理的教學思想還在延續,例如在教師考核中,成績依然是決定教師獎懲的關鍵因素,對成績評價的形式仍然以“平均分”、“及格率”為主,這就缺少對教師群體的關注和對教師勞動過程的重視,在這種管理機制下教師的教學也會缺少創新,其依然會將“分數”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視了“以生為本”的新課改教學理念的發揚。第二,校章的形式主義問題,學校管理的規章制度是學校經營的重要財富,是學校運營中實踐和理論結合得出的寶貴的管理經驗。但是教學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過于崇尚“校章”就會使學校管理陷入“形式主義”管理框架之中,管理理論、經驗難以指導學校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解決,而且會使學校管理陷入機械化管理的死局。第三,教學管理制度缺少民主氣氛,在新課改下學校的管理突出人的地位和發展,處處以促進人的健康發展為根本。在學校管理中,教師、學生都是管理的主體,民主氣氛的缺失就會造成管理的“權利為本”主義、“見風使舵”思想。例如,教師評價制度中,多以“成績”說話,領導評價為主,而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校領導、學校管理、其他教師、學生等因素都有很大關系,在評價中單一的評價方式難以反映教師的真實水平,還會打擊教師教學創新的積極性,不利于新課改下學校管理水平的發展。
1.3學校的封閉管理模式與制度創新
在新環境下,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下,各行業的管理、經營都趨于開放化,學校是一個“特殊的企業”,他生產的產品是“人才”,而不是“學生”,因此,學校的管理也要趨向于人才的培養和發展,而不是局限于考試、成績、升學等傳統的教學重心之中。當前在新課改下,對學校的開放性管理并沒有過多的要求,這里提到的“封閉管理模式”也是相對的,主要是指學校管理的參與者仍然以領導、學校管理班子和教師為主,缺少學生參與、社會參與、社會監督。例如,學校建設規劃中,不能廣泛的征求學生、家長的意見,以至于問題發生后處理難度大,還影響學校的穩定發展。以操場建設為例,學校決定建就建,很多學生、教師都不知情,施工開始了還在猜想:學校這是要干什么?建操場嗎?正是這種管理上的相對“封閉性”,致使學校管理、發展過程中各種風險增加,學校管理的綜合水平難提高、難持續穩定發展,難以讓師生及家長滿意。
2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管理創新的策略
2.1學校管理思想上的創新策略
學校管理的本質是對參與學校發展的所有關系人的管理,在兼顧學校發展的同時要以人的發展為本,促進社會的和諧和進步。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管理思想的創新就是從管理的根源著手優化管理的條件、環境等,使新課改的思路、理念得以很好的發揚。一方面,認清當前學校管理的思想路線,對陳舊的、不利于師生發展的思想、理念積極改進、優化,以一種服務的、民主的精神對待學校管理中的各種問題,引導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要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例如,深入課堂參與教學實踐、多與師生交流談心、積極與家長溝通實現學校管理與家庭教育的結合等,這些思想認識都有利于促進學校管理的創新和進步。另一方面,要多學、多聽、多思、多做,作為學校管理人員要不斷的學習才能進步,在思想上才能有所突破和創新,進而影響自己在工作崗位上有所創新、有所作為。多聽是指以一個“實驗者”、“服務者”的姿態對待工作,親臨教學實踐,多聽取學生、教師意見,實事求是的解決教學研究、教學實踐、教學發展中的各類問題。多思,一方面要對新課改的內容、思想、目標等進行深入的思考,結合本校教學實踐靈活把握新課改方向,促進學生、教師及學校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要對學校管理的實踐進行反思,在反思中更新理念、完善學校管理理論,使學校管理處于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狀態,使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的管理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多做就是要能夠實事求是的解決問題,促進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參與學校活動的質量。
2.2校章校規的創新策略
校章是學校建設、發展中寶貴的經驗積累,在學校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課改下依然要重視校章校規的應用,同時也應該重視校章校規的創新和完善。第一,打破教學管理中“成績”的指導地位,以培養綜合素質強的人才為主要目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老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例如,教師獎懲評價中,要以教師的發展為管理目標,淡化成績對教師評價的影響,通過科學的成績統計、分析方式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勞動付出得以體現,以此激勵教師敢于創新、勇于創新、勤于創新,也使學校管理具有新的精神風貌,積極的促進學校管理的創新實踐。第二,避免對校章校規的機械化應用,要結合學校管理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校章校規,以此促進學校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但絕不是讓管理者不分黑白的“盲從”領導,也不是讓其以校章為借口打擊教學的新思想、新主張,應在學校管理理論的支持下積極實踐,結合教學管理的實際體驗完善校章校規,給教師提供一個更優良的教學環境,使其敢想、敢言、敢做;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多思、多想、多做,以此體現學校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第三,發揚學校管理創新中的民主思想,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學校的管理活動中來,增強學校管理過程中教師、學生的參與度,以確保學校管理方向的準確性,學校管理效果的優良。例如,教師評價過程中打破評價主體的單一性,引導教師、學生、家長等力量參與到教師評價當中,營造一個多元化的教師評價系統模式,使“以成績為主”的學校管理模式徹底得到改善,使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更為科學、合理,也更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使教師、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能獲得更多的受益,促進其持續、健康的成長和發展。這也體現了學校管理過程中能夠廣泛的聽取意見、科學的應用校章校規,這就是學校管理的一種進步和創新。
2.3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
信息技術的開放性對解決學校管理相對封閉的問題有積極作用,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搭建學校管理交流的社會平臺,使校園管理與校外監督結合起來這是學校管理的重大進步和創新。例如,應用QQ群、微信群征求學生家長對學校管理的意見,積極的歸納、總結學生家長對學校一些管理舉措的看法和意見,也使其將自身對學校的一些建議合理、充分的表達出來,構建家長與學校的共同管理模式,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例如,在微信群眾,有家長反映老師在班級管理中存在重大過失,縱容學生干部毆打、辱罵學生。立馬就有家長提出反駁,說發生矛盾的兩個學生是同桌,且都不是班干部,在討論、交流中學校活動中的一些問題逐漸的明朗化,也是家長對學校的誤會解決在萌芽階段,很好的促進了學校的管理。又如,學校操場改建問題,很多家長在群中給出了誠懇的建議,拓展了學校管理者處理問題的思路,也使學校的管理更加民主化,提高了學校管理的綜合水平。
3結語
總之,學校管理要創新就必須打破“校內管理”的守舊思想,提高學習管理中師生參與、社會參與的程度,才能取得學校管理的突破性發展。同時,要重視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管理理論,再以理論為指導促進學校管理的實踐,降低學校管理的創新風險,給學校老師、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發展環境。
相關期刊簡介:《教學與管理》(旬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學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分三個版。中學版為中學教育服務,小學版為小學教育服務,理論版為教育理論工作者服務。主要欄目:教育理論、學校管理、師資建設、學生管理、教育科研、教學研究、教法研究、比較教育。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