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推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現實的、多樣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把數學活動課納入課程計劃,是實施新的課程體系、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步驟。數學活動課是數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豐富學生生活,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特長,發展個性;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動教學;學生素養
《工程數學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由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合辦,是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會刊。
一、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技能
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主體實踐。活動課程也不例外,應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社會生活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數學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應用于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以此原則為前提,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沒有在一定的實踐活動中反復練習和運用,是不可能實現的,數學是一門實用價值較強的學科,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樣,要熟練地掌握它,就必須進行反復練習,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把握要領,形成技能,進而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二、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數學活動課強調實踐性,重在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引導他們動手、動腦,取得直接經驗,掌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他們獨立思考,掌握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材,數學活動實踐存在于“與教材密切聯系的數與運算和其他概念的發現,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幾何形體的認識,與學習內容密切聯系的生活中數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發的、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說明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數學活動不同于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它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思維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活動中,筆者給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促使他們萌發創造思維的靈感。學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幾何圖形后,筆者讓學生尋找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的物品,然后帶領學生一起參與活動。學生拼出美麗的風景、精致的玩具、可愛的動物和人物后,臉上露出了無限的喜悅,這樣不僅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也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上進精神
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照本宣科多,聯系生活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書面作業多,實踐作業少。這樣的教學,缺乏生機與活力。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況,應落實《數學課程標準》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從根本上改革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要讓數學活動課堂煥發生機,教學中就必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給學生提供競爭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競爭意識是數學活動課程的一個特點,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特點是在活動課中引進競爭意識的主要依據。利用數學活動課組織適當的競賽活動,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上進精神,而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為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創造了條件。但這種競賽必須適當,要適合學生實際,要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主要目標,使學生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把學生從分數競爭引向追求知識深層次、提高智能的境界,以培養不斷進取的精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技能、創造性思維、競爭意識和上進精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