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相關的準則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和管理,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的健康成長以及今后的生活道路。尤其對于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來說,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不利于小學生的發展。目前較為流行的班級管理方法就是小班化管理即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指出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管理,讓小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獲得一定的鍛煉。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小班化管理;教育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文章
引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班集體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地方,因此良好的班級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改變之前的壞習慣;同時,良好的校風、班風有助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從而為社會和國家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尤其對于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來說,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不利于小學生的發展。目前較為流行的班級管理方法就是小班化管理即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指出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管理,讓小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獲得一定的鍛煉。文章對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現狀進行相應地分析和總結,并提出自己的建議,以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一、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閱讀文獻對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的現狀進行研究,發現其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室內的環境布置單一、刻板,不利于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課堂教學缺乏一定的特色,無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等等。
1.1室內環境布置單一
尤其對于1-3年級的班級,其室內的布置比較單一,例如桌椅的擺放墨守成規,不能根據孩子的需要進行相應的挪動;除此之外黑板報的設計也不合理,無法增添班級的活力。
1.2課堂教學缺乏一定的特色
農村的大部分教師兼班主任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小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在學校以教學成績考核班級管理者。第一,小學雖然不存在升學壓力, 但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即成績至上,家長希望孩子有好成績。第二,評職稱教學成績也是重頭,而且學校的成績還影響到生源,于是各個學校、班級的管理者都只注重抓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第三,因為農村師資力量薄弱,往往一位教師兼幾樣課程,教師本身對這個課程就不太熟悉,自身能力也有限,無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1.3缺乏恰當的班級管理制度
農村小學中, 教師對班級的管理往往僅憑自己的經驗和主觀意愿,沒有班級管理目標,沒有制定合適的班級管理制度。教師往往只向成績看齊,偏重智育,忽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而且只關心學生在校在班的管理。有些教師對于學生班級管理隨意,導致許多學生思想素質下降,心理素質差,法制觀念淡薄,人為地造成學生的兩極分化。
二、相應的合理化建議
針對上述農村小學的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
2.1設置適合小學生個性發展的環境
這主要是針對班級的室內環境,其設計的原則應該有利于孩子的個性發展,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心理,讓教室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教室,相反,要把教室變成孩子們的學習、娛樂的場所。例如班主任可以對教室空間進行一定的優化,小學生的桌椅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任意挪動,而不是一成不變,既可以呈集中擺放,也可以使分散擺放,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成長和學習。其次,可以讓小學生自己創作的手工藝品等在教室的各個角落予以展示,充分利用教室的各種空間。除此之外,學生之間可以對彼此的作品進行評價,取長補短。這種隨意空間設置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特的發展,對以后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
2.2精心設計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
小班化管理要求發展學生的個性,作為班主任,應該精心設計課堂的教學模式,力求讓學生之間互助、互動、彼此合作,并因材施教。班主任在課堂上應積極鼓勵、引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合作,同時班主任要經常和孩子們互動,例如可以轉換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讓學生過把老師的癮,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教學模式的開放性。此外,課上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安排不同的角色,通過合理的搭配,采取合作的方式將課堂中的問題弄清楚,小組代表發言之后,班主任要給予一定的表揚。這樣不僅培養了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升華小學生之間的感情。因材施教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差異化教學,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呵護每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
2.3實行班級干部輪換制度
為了公平起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班集體應該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度,同時有利于小班化的管理。規定每一個班干部的任期,下一屆的班干部由其他同學選舉產生,班干部要接受班主任和全班同學的監督,如果出現班干部帶頭違反班規的行為出現時,要適當地給予批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班主任再給一次機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開班會時,由本屆班干部主持,讓小學生形成主人翁的意識,更好地為其他學生和班集體服務。
三、結語
綜上,對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的現狀進行相應地分析,并有針對性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農村小學生的管理由于條件有限,無法跟上城市的班級管理步伐,但是小學的班級管理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幫助,因此相關教師應該竭盡所能,改變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重視學生的差異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個性,提倡較開放的教學模式適應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
參考文獻:
[1]潘雷斌.感悟新時期班主任小班化管理藝術[J].才智,2013,05:68.
[2]徐宇琦.差異化管理理念下的小班班級管理探究[J].教育導刊,2014,06:90-91.
[3]王夏.小班化教學的若干思考[J].廣東科技,2013,16:225-22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