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缺芯” 自去年下半年發酵以來, 已呈愈演愈烈的態勢。 目前, 缺芯對我市工業經濟的影響已從汽車行業蔓延至電氣機械、 計算機通信、 儀器儀表等多個行業, 影響層面較大、 影響程度較深。 本文分析了缺芯對我市工業經濟的影響程度, 建議從加強組織對接引導、 加快核心技術研發、引進培育芯片產業等方面著手, 降低對我市工業經濟的影響。
胡佳艷, 寧波經濟(三江論壇) 發表時間:2021-08-20
【關鍵詞】 缺芯 寧波 工業經濟
一、 全球芯片短缺現狀及原因
(一) 現狀
全球 “缺芯”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發酵, 從最初的暫時性供應延遲到今年上半年以來的全線缺貨、 價格飛漲、 有錢依然訂不到貨, 已呈愈演愈烈的態勢。 從行業波及面看, 缺芯從汽車行業逐漸向手機等其他行業波及蔓延。 福特公司表示由于芯片短缺, 今年利潤將受到高達 25 億美元的沖擊。 市值 2 萬億美元、 年支出 580 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半導體買家蘋果公司, 去年也因芯片供應短缺, 被迫將 iPhone12 的發布推遲了兩個月。 三星集團同時作為全球第二大產品芯片采購商和第二大芯片生產商, 也因芯片短缺在一季度末推遲了發布高端智能手機, 凸顯了芯片緊缺危機的嚴峻性。
芯片緊缺催生了芯片供應商的生產火熱現狀, 如國內封測巨頭之一的華天科技表示, 以往企業每次采購光刻膠的量在 100 公斤以上, 近期由于原材料緊缺, 采購量變小, 同時又面臨訂單爆滿、 下游芯片需求不斷增加的局面, 企業不斷擴張產能, 仍處于滿負荷狀態。 我市群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的光電集成電路產品幾乎覆蓋了設計、 研發、 制造、 封裝、 測試等全工藝環節, 高速光耦、 高壓光耦、 光傳感器等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級及工業級產品領域, 今年訂單飽滿, 產值成倍增長。 同時, 由于許多企業的產品同時涉及幾種乃至數十種各類芯片, 受芯片緊缺影響, 面臨著好幾類芯片同時短缺、 訂購困難的境況, 造成產品的其他部件已組裝完成、 卻因芯片短缺而無法完工, 以致于產品庫存不斷積壓、 有訂單卻不敢接。
(二) 原因
本輪芯片短缺, 主要受產能供給不足、 需求旺盛、 “芯” 荒囤貨等多重因素疊加。
一方面, 全球芯片廠商受疫情或是火災、 極寒天氣等突發情況影響, 產能供給嚴重不足。 臺灣、 馬來西亞兩大全球半導體重鎮受疫情沖擊, AMD、 恩智浦、 英飛凌、 京元電子、 精工愛普生、 太陽誘電大馬廠等部分芯片廠商面臨減產甚至停工的風險。 以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專業測試廠商京元電子為例, 因公司外籍員 工感 染 工 廠 全 面 停 工 , 估 計 6 月 產 量 將 減 少 30%-35%。 作為全球重要半導體封測中心之一的馬來西亞自 6 月 1 日起封國, 不僅導致在全球封裝測試市場占有率高達 13%的半導體封測產能幾乎為零,芯片等產品貨運的出口也受到阻礙, 加劇了全球范圍內已經非常嚴重的芯片短缺問題。 加之早前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薩電子因火災停產、 美國極寒天氣致使奧斯汀等全球汽車芯片生產中心停工, 都對全球芯片整個產業鏈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 智能設備和線上需求增多, 使得芯片需求較為旺盛。 疫情下, 不少地區居家辦公、 在線培訓成常態, 消費類電子產品需求猛增。 同時智能設備快速升級也大大增加了對芯片的需求量, 如一部 5G 手機所需要的芯片大約是 4G 手機的兩倍。 汽車行業表現尤為明顯, 隨著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程度越來越高, 車載芯片的裝機量將倍增。 據統計, 傳統燃油車單車用芯片數量約 700 顆, 而純電動汽車單車用芯片數量達 1100 多顆。 在多數車企嘗試向新能源電動汽車轉型的當下, 車載芯片需求倍增進一步加劇了本就緊缺的芯片危機。 盡管汽車行業芯片缺口較大, 但由于汽車芯片生產投入周期長、 導入難度大、 收益率較低, 半導體行業對加大汽車芯片生產的積極性并不太高, 預計在芯片供應整體有所改觀的情況下, 車載芯片短缺問題才能得以緩解。
二、 芯片短缺對我市工業企業的影響情況
本輪芯片短缺的影響已波及汽車制造、 電氣機械、 計算機通信、 儀器儀表等多個行業。 據對全市工業企業快速調查顯示, 有 96 家規上工業企業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 “缺芯” 影響, 其中直接影響 76 家,間接影響 20 家; 汽車行業 17 家, 電氣機械、 計算機通信、 儀器儀表等行業 79 家。 芯片 “買不起” 和 “買不到” 已成為企業共同面臨的困境, 已造成我市部分企業正常生產秩序被打亂, 出現壓縮產能甚至停工停產的現象。
一是芯片價格成倍增長, 嚴重擠壓企業利潤。 多數企業反映芯片價格增長 50%到 10 倍均有, 如慈溪一電器企業反映由于芯片一天一個價, 前期和客戶談好的單價, 到實際生產采購時又上漲許多, 只能自己虧本承擔。 象山一生產太陽能產品的企業反映 MOS 管價格上漲 10 倍以上也仍需等待, 使用芯片類高端產品影響公司產值 30%、 利潤超過 60%以上。 部分企業不愿虧本生產, 接單積極性嚴重下降。 寧海一電子科技企業為維持市場份額或重要客戶, 只能陷入越生產越虧本的困境。
二是交貨期不確定, 影響企業生產計劃。 盡管當前芯片價格暴漲但仍奇缺, 供貨周期長, 導致產品訂單延期交貨, 如奉化一生產按摩器械企業反映芯片主要采購自美國, 供貨周期從 2 周延長到 52 周。 供應商、 大企業囤貨導致芯片更加供不應求, 下游中小型用芯企業更難訂到貨, 如鄞州一光電科技企業反映由于芯片供應商直接斷貨 3 個月以上, 導致企業無法接單; 慈溪一智能縫紉企業反映由于芯片短缺影響產品交貨周期, 導致部分客戶流失。 對企業而言, 最為困擾的是擾亂生產秩序, 連一向最有生產計劃性的汽車行業此次也因芯片短缺飽受交貨周期延長、 生產計劃打亂等困擾。
三是購買芯片先交貨款成行規, 企業現金流緊張。 有的企業反映因某類芯片短缺導致整體產品無法完工, 投入成本較大, 如鎮海區一智能家居產品生產企業反映由于芯片短缺導致公司產品整體交貨期拉長至 90 天甚至更長, 企業資金壓力巨大; 海曙、 象山等地的照明企業反映當前必須先給現金才能購買到芯片, 往往還得等待數月才能到貨, 導致現金流較為緊張。
四是芯片替換導致成本增加、 產品不良率上升。芯片短缺的情況下, 有的企業嘗試替換芯片, 但也存在諸多問題。 一方面是成本增加, 如海曙一電子企業反映為維持生存, 需要隨時調整芯片品牌和型號, 大幅增加企業研發、 采購和生產管理成本; 象山一計算機公司反映, 隨著通 用計 算 機和 服務 器 的 CPU 和 GPU 的芯片漲幅在 50%-700%, 帶動存儲、 主機板、液晶面板等配件一同漲價, 有嘗試過采用國產芯片替代方案, 但國產芯片價格是國外芯片的 3-4 倍, 采購成本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是產品不良率上升, 如鄞州一生產物聯網 RFID 產品的企業反映由于芯片替換導致產品不良率上升 20%。 象山一燈具照明企業反映由于產品獲得多項國外安全、 質量標準, 測試認證周期長, 無法輕易更換芯片, 否則面臨產品被海關罰沒的風險。
三、 緩解芯片短缺影響的對策建議
(一) 加強組織對接引導
一是舉辦產業對接。 圍繞智能家電、 汽車行業、光電行業、 智能傳感設備等我市重點芯片緊缺行業,舉辦新一輪產業對接活動, 建立芯片、 解決方案產品供應庫和應用需求庫, 推動供需雙方加快建立合作。二是組織集中采購。 組織我市用芯企業參與芯片集中采購, 與國內外主要芯片供應商、 代理商開展商務談判, 擴大采購數量, 降低采購成本, 進一步增加相關企業芯片采購份額。 三是加強輿論引導。 對芯片代理商等環節加強管理, 避免恐慌性囤貨。 加大對芯片囤貨炒貨等行為的打擊力度, 推動形成健康穩定的芯片市場環境。
(二) 加快核心技術研發
一是加大研發投入。 鼓勵本地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 在芯片設計能力、 生產設備、 芯片原材料和設計軟件等方面加大研發投入, 特別是聚焦集成電路、 核心裝備材料、 關鍵器件、 高端芯片、 新一代半導體技術等領域的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基礎研究, 加快攻關突破。 二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增強上下游企業的研發能力和制造工藝水平, 通過強鏈、 補鏈,統籌布局高中低端各類芯片產能, 避免因某一類產品的緊缺引發產業鏈動蕩, 持續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彈性。 特別要推動汽車產業與芯片產業緊密聯合, 引導攻克車規級芯片設計、 工藝封裝、 評測認證、 集成應用、 標準制定等關鍵核心共性技術, 打造自主安全可控、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芯片全產業鏈。 三是加快形成認證能力。 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議, 加快建立汽車芯片等國內標準認證體系, 縮短汽車芯片認證周期。推動整車、 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快應用國內成熟的汽車芯片, 加快產品迭代升級, 積極研究相關政策鼓勵車企在技術條件達標情況下使用國產芯片替代國外芯片。
(三) 引進培育芯片產業
一是引進培育芯片企業。 支持引進培育一批芯片研發生產企業, 鼓勵內外資芯片企業加大在甬投資力度, 推動提升芯片全產業鏈的供給能力, 積極搭建產用對接合作平臺, 創造良好應用環境, 供需雙向發力保障芯片產品供給, 滿足市場的需求。 二是推進創新載體建設。 充分發揮芯創智創新設計服務中心、 北京大學上海微電子研究院寧波分院、 中科寧波 (北侖)系統工程應用研究院等已有平臺作用, 積極對接上下游企業以及高等科研院所, 突破科研瓶頸和技術難點, 謀劃創建寧波市集成電路材料測試表征平臺、 芯創智寧波測試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 三是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將汽車芯片、 家電芯片等納入市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領域, 不斷加強集成電路創新平臺建設, 優化創新環境, 加快人才培養, 不斷提升本地芯片供給能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