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大數據的搜索分析技術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城市規劃的研究當中。城市文化在研究過程中也多運用計量分析的方法進行,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城市是一個可以進行自組織的有機的生命體,有其自身的產生、發展、傳承和演變的規律。對于城市文化的研究,以影響城市文化發展的文化基因為切入點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文化基因的隱性要素,無法進行直觀的數據論述,文章從文化元素分析入手,通過對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的表象的文化元素進行分類,從宗教文化要素、自然文化要素、社會文化要素三方面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再通過POI等大數據應用,對城市文化要素進行抓取,之后通過核密度的計量分析方法,對文化元素進行空間分析,最終通過上述的數據分析,探討湟中縣城市文化元素的空間分布情況,探索文化基因在城市空間中的表象分布情況。
關鍵詞:城市文化;大數據;計量分析;空間分布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項目“西北主要城鎮區域與 PREE 的動態模擬、 空間整合研究” (51178163) 研究成果。
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多地嘗試運用大數據對城市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其中就有運用POI方法,通過對所需信息進行提取,對城市活動行為進行分析。如:陳映雪等[1]以南京為例,借助新浪微博簽到點的數據,從居民活動的運動形態、空間分布等探究舊有城市的空間功能組織方式;鈕心毅等[2]在上海公共中心劃定范圍內,通過2011—2018年間手機定位等信令數據分析上海公共中心體系的演變。
在大數據運用層面,以上研究者大多數都是運用大數據的采集分析人類在城市中活動,來對城市空間功能、城市中心演變等空間結構進行分析,而對城市的文化性質乃至文化基因進行分析的相對較少。本文則從計量分析的角度,運用POI的數據爬取技術 對城市空間上的文化基因的文化要素活動點進行抓取,來對湟中縣文化基因在城市空間上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
對于城市文化研究層面,研究者多以定性的方式對城市文化基因進行研究,如徐剛等[3]對城市空間體系構建的規劃探索,田濤[4]對西安城市文化基因的梳理,烏再榮[5]以城市基因為切入點進行的古城市空間研究。
也有一部分學者對城市文化進行了定量分析,如于力群等[6]對城市文化氛圍的量化評價研究,趙四東 [7]等對城市文化發展進行績效量化評價模型構建。
城市文化作為城市演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研究層面,多數學者從未停止對其的探索研究,人們試圖從定性、定量等多個角度入手,對一個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進行解釋分析,以求獲得城市文化的發展規律和空間影響。但是,對城市文化基因的研究,以量化的方式進行空間分析的相對較少,本文從該角度入手,以期待獲得相對具象化的分布情況,分析湟中縣文化基因與城市空間發展的相互關系。
一、湟中縣城市文化要素的空間分布
在本文研究中,對湟中縣文化基因的表現形式進行分類,界定文化要素情況,選擇興趣點的名稱,以便于在后續研究中對所需數據進行提取和整理分析。
文化基因來源于生物學術語基因一詞,1990年劉長林先生在《中國的系統思維:文化基因透視》一書中,把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定義為“那些對民族的文化和歷史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的心理底層結構和思維方式” [8]。在2015年,盛維、王永華的《城市基因的研究框架歸納及其政策意義分析》一文中提到城市基因的內涵由本底特征和顯性特征組成,具有生物學基因的復制、遺傳、變異等特性。“文化基因”類比生物學的基因的概念,凡是可以傳遞文化信息的微小片段都可稱之為文化基因[9]。
本文將能直觀表現文化信息的物質要素,定義為城市文化基因的文化要素。本文以湟中縣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詢問訪談、文獻研究等方式,對湟中縣文化要素進行界定。 湟中縣歷史文化悠久,多民族聚居融合,所形成的城市文化特色明顯,不同于其他城市,具有其自身的文化獨特性。因此,在城市文化基因的分類過程中,抓住對城市文化影響較大的文化基因進行分類,如宗教、地理環境等,又根據其在城市空間上的表現形式概括為宗教文化要素、自然文化要素和社會文化元素。
(一)宗教文化要素
湟中縣作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融合的城市,宗教文化基因貫穿城市發展的始終。湟中縣宗教文化基因包括建筑、文學藝術、音樂、繪畫等多個方面。通過實地調研和文獻整理可知,湟中縣內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道教等多種宗教并存(圖1、2),其中道教于1960年后逐漸衰落。
宗教建筑及宗教建筑群、宗教場所、宗教景觀作為宗教文化基因的具體表現形式,對城市整體形象及空間格局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其中,湟中縣塔爾寺建筑群最為突出,貫穿整個城市的發展脈絡,湟中縣由塔成寺,由寺成城,而早期的塔爾寺也直接形成了城市文化中心,奠定了周邊建筑形式的基調和氛圍。
因此,在本文中宗教文化要素作為文化基因的表象,指人類通過宗教活動在城市空間所形成的物質文化要素,包括宗教建筑及宗教建筑群、宗教廣場和宗教景觀標識。根據湟中縣內存在的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情況,選取塔爾寺、佛教、清真寺、基督教堂、道教等五個興趣點詞語進行爬取研究。
(二)自然文化要素
湟中縣內自然文化基因豐富,湟中縣內存在“卡約文化”遺址、道教圣地南朔山、娘娘山、水峽、馬雞溝藥水泉、大南川水庫、蓮湖公園等名勝古跡。
塔爾寺地處群山山坳之中,并依據藏傳佛教宗教圣地的理念,賦予其四周的群山以“八瓣蓮花”的神跡描述,蓮花山景區除了自身所承擔的宗教活動和意義外,也逐漸成為塔爾寺景點獨有的文化宣傳部分。塔爾寺周圍地理環境的附加意義,體現了湟中縣塔爾寺獨有的自然文化基因。
自然文化要素是指在人類活動中對山川、湖泊等自然環境附加文化含義的自然物質空間,包括歷史遺存、風景名勝。由于歷史遺存和風景名勝名稱的特定性,選取百度 POI 類別中的自然地物、旅游景點兩個關鍵詞進行POI興趣點的爬取,并剔除單純的自然資源數據之后,對剩余的自然文化要素進行辨別、選取、分析研究,并對單個自然文化要素名稱進行獲取。
推薦閱讀:城市道路汽車行駛工況的構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