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后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實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子宮肌瘤患者均為50例。A組子宮肌瘤患者在手術期間實行常規化護理,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新模式,護理干預后比較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病率。結果:實行護理干預后,B組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改善情況顯著優于A組患者,其中P>0.05;B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并發癥發病率相比于A組得到了明顯的降低,其中P>0.05。結論:通過對子宮肌瘤患者實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期間給予患者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病率,具有較高的臨床研究價值。
本文源自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9):100-101.《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雜志,于2017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創刊,CN:13-1424/R,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影像技術、醫學影像、綜合醫學等。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腫瘤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該腫瘤屬于良性腫瘤,多發生于中年女性,該臨床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1]。目前,對于子宮肌瘤的致病因素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通常認為導致女性患者出現子宮肌瘤,部分原因是遺傳因素,基因導致女性患者容易出現子宮肌瘤[2];另一部分因素是女性患者的性激素,降低性激素水平可使子宮肌瘤逐漸消退[3]。本文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實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探究快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后的臨床應用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實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子宮肌瘤患者均為50例。A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年齡為34~65歲,平均年齡為(45.23±1.34)歲,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3.12±0.34)年;B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年齡為33~64歲,平均年齡為(45.15±1.21)歲,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3.45±0.26)年。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存在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入選的患者經臨床病理檢查后均被確診為子宮肌瘤且均給予患者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進行治療。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以及其它干擾性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經過子宮肌瘤患者以及家屬的知情和同意。
1.2方法
A組患者在手術期間實行常規化護理,即護理人員日常監測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保持子宮肌瘤患者病房的環境干凈衛生,為子宮肌瘤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4]。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新模式,即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子宮肌瘤的相關知識講解,并介紹本院所采取的臨床治療方案,消除子宮肌瘤患者的心理障礙和恐懼感;同時關注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保持營養均衡,使子宮肌瘤患者的身體機能有所提高[5];還可以護理人員幫助子宮肌瘤患者進行一定的體育運動鍛煉,提高子宮肌瘤患者的身體體質,有助于子宮肌瘤患者的快速康復。
1.3觀察指標
對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對比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情況(采用我院自擬的生存質量評估量表對子宮肌瘤患者干預前后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越高)和術后并發癥發病率(主要包括:惡心嘔吐、切口感染、繼發性貧血)。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對文中所以涉及到的數據全部進行處理,對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病率均采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間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水平對比情況
干預前,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P>0.05,對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模式后,B組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優于A組患者,其中P<0.05,兩組子宮肌瘤患者間差異性顯著,詳細數據見表1。
表1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水平對比情況(x¯±s,分)
2.2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并發癥發病率對比情況分析
對兩組子宮肌瘤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模式后,B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病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分別為4.00%和18.00%,其中t=6.321,P=0.001,AB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病率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子宮肌瘤在臨床上具有多種表現,包括子宮出血、腹部出現壓迫感、腹部出現疼痛、患者白帶增多和出現貧血癥狀[6]。可以根據這些臨床癥狀對子宮肌瘤患者的病情做出診斷,確定女性子宮肌瘤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并且可以根據子宮肌瘤患者的這些臨床表現制定相適應的臨床治療方案和臨床護理方案,提高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7]。對于現代醫療來說婦科手術非常普遍,單純的子宮切除術是每年最常見的手術之一。眾所周知,手術應激誘導機體分解代謝增加,導致心臟負擔增加,相關組織缺氧,胰島素抵抗增強,凝血功能受到影響,肺和胃腸功能也相應改變。發布術后快速康復(ERAS)路徑旨在使患者圍手術期維持正常生理狀態,優化患者結局而不增加術后并發癥及再入院率。ERAS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點:術前宣教和營養策略,包括避免圍手術期長時間禁食;圍手術期的綜合評估,包括局部麻醉方法和非阿片類鎮痛藥物使用,液體平衡,維持體溫正常;促進術后康復策略,包括早期活動和適當的血栓預防。ERAS路徑實施的益處包括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疼痛和鎮痛的需要,更快地恢復腸功能,減少并發癥和再入院率,增加患者滿意度。實施ERAS路徑方案并沒有增加再入院率、死亡率或再手術率。這些優勢已經在婦科手術的各個領域得到體現,包括開放和微創手術以及良性和腫瘤性手術。ERAS是一項綜合性的方案,實施需要外科團隊所有成員的合作。有數據表明如果將ERAS路徑的多個組成部分一起實施,就能取得預期效果。ERAS路徑在婦科護理的各個領域成功實施,有可能改善患者護理質量和提高衛生保健系統供給能力。
本文將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實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探究快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后的臨床應用效果。其中A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間實行常規化護理,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新模式。結果表明:實行護理干預后,B組子宮肌瘤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改善情況顯著優于A組患者,其中P>0.05;B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并發癥發病率相比于A組得到了明顯的降低,其中P>0.05。綜上所述,通過對子宮肌瘤患者實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期間給予患者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病率,對于子宮肌瘤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表2兩組子宮肌瘤患者并發癥發病率對比
參考文獻:
[1]賀麗霞,張紅云,閆樹葉,等.加速康復外科在子宮肌瘤剔除術病人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3):266-267.
[2]黃光葵,佘遠萍,謝學英.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子宮肌瘤腹腔鏡圍手術期護理的應用研究[J].系統醫學,2019,4(5):137-139.
[3]馬西文,梁曉紅.加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8,27(11):845-847.
[4]陳俊,白楊,俞世安,等.快速康復外科在腹腔鏡肝切除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8,30(3):47-50.
[5]郭強,吐爾干艾力·阿吉,段帥,等.加速康復外科措施在日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9,34(11):972-975.
[6]劉娜,曾麗花,鐘晨希.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8,31(19):171-172.
[7]何香梅,溫娜,王楠,等.加速康復外科臨床路徑應用于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相關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18(6):851-85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