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青春題材網劇質量逐步上升,在主題闡述上具有鮮明特色,更加注重網劇中的情感表達與價值導向,賦予其更深刻的思想價值?!段也挪灰湍阕雠笥涯亍纷鳛橐徊繜岵デ啻侯}材網劇,以獨特的故事線、精心的細節和深刻的主題表達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本文以該劇為研究對象,從傳播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在新媒介環境下我國青春題材網劇的創新傳播策略。
王元鑫, 視聽 發表時間:2021-09-13
關鍵詞:傳播心理學;青春題材網劇;傳播策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傳播心理學是一門傳播學與心理學交叉學科。作為傳播學的延展和心理學的分支,該學科從傳播主體和受眾的角度出發,研究二者間的心理互動對傳播效果的影響,幫助內容生產者創新傳播策略,打造優質內容,引發受眾的注意。
2020 年 5 月 19 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在芒果 TV 播出。該劇采用“回到過去”的設定,在并不新奇的套路中講述溫暖人心的青春故事。真實、共情、強烈的代入感使它贏得觀眾的一致好評,引發了網友極高的關注度。本文從傳播心理學中的傳者、受者兩方面,結合《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實踐經驗,探究我國青春題材網劇的創新傳播策略。
一、我國青春題材網劇的創新動機
(一)受眾需要的改變
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使民眾思想更加開放多元。大眾文化盛行,使青春題材網劇擁有了更好的成長土壤,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專業化、產業化發展勢頭強勁。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成為觀眾在當前文化多元時代的首要選擇。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聲音、影像的接收不再局限于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更多的是通過手機、電腦等簡易、便捷的設備進行接觸。5G 技術飛速發展,人們接觸信息的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豐富了這一過程中人們多方面的需求。人們通過便攜設備進行信息接收的同時,往往會拓展到信息交流、信息共享的層面,社交需求出現并不斷增加。觀眾在觀看網劇的同時,還會通過網上論壇、討論群組等進行交流。新形勢下受眾需求不斷豐富,而網劇的發展也能夠有效滿足受眾多樣的需要。
作為集合青春、校園、浪漫、溫馨等元素的文化產品,青春題材網劇除了擁有忠實的年輕群體,近年來還受到注重懷舊情感而追求“身份、文化認同”的中年群體的喜愛。相當數量的中年群體通過觀看人物成長歷程的校園青春劇而感受自身的青春時光,能夠自發地將自己的青春“情結”投射到劇中的人物與情節中,渴望在劇中找到“我”的蹤跡,重溫“我”的情感,彌補“我”的遺憾。
(二)受眾的選擇性心理
受眾的選擇性心理表現為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記憶。網劇傳播中,受眾的選擇性心理指的是受眾在對網劇的接受、理解和貯存時,容易出現選擇并接受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認知處理方式。注意作為先決條件,在受眾的認知過程中極為重要,決定著能否開啟“認知的大門”。然而在豐富多彩的互聯網時代,人們的信息選擇范圍廣、獲取方式多元,受眾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目前網劇的發展主要依靠其主題、內容對受眾的吸引力,大多是播出之后借助觀眾口碑去進一步推廣,前期宣傳工作相對欠缺,又因其小眾化、演員平民化的特點難以在前期產生影響,對于受眾注意力的把握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基于對受眾選擇性心理的認識,青春題材網劇需要創新傳播策略,有效吸引受眾注意力,力爭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三)定勢思維下的發展契機
定勢由德國心理學家繆勒和舒曼提出,指某一特定活動的直接準備性。定勢思維廣泛存在于受眾對青春題材網劇的認知中。在受眾的觀念里,青春題材的連續劇大多有固定的模式,套路單一、主題相似,很難突破受眾認知中的刻板印象。因此,高度還原現實的青春題材網劇擔負著突破刻板的青春印象、體現時代走向、反映大眾情感的責任。換句話說,定勢思維下的受眾認知也給了網劇傳播者以發展契機,通過題材擴張、元素擴容、跨次元組合創新等,實現其內容的多元融合和青春的多樣表達,就容易在同質化的青春題材劇中脫穎而出。
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傳播策略
(一)注重傳受雙方的心理互動
傳受者的心理互動是指在大眾傳播活動中,傳受者不斷進行著的以媒介符號為中介的相互之間心理上的動態平衡。青春題材網劇的生產和受眾觀看的過程,從心理學角度看,正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心理互動過程,傳者的制作和受者的消費都是人心理活動的表現。
在制作《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時,平臺方對項目的運作提供了市場化的反饋,對人物間互動等方面做了更貼近芒果 TV 年輕女性觀眾的類型化的處理,比如加入更多愛情戲的甜寵橋段,使作品更加貼近受眾。如制片人所言,“最開始我們想做一個原創的青春校園類的項目,但當時市面上同類題材的作品很多,我們就說要不要嘗試做一個雙女主的故事。”這樣基于前期市場調研而做出的定位,不僅能夠抓住平臺更多觀眾的注意力,而且能夠有效滿足觀眾需求。并且在人物和情節的設計過程中,編劇會傾聽主創人員分享的自己小時候和媽媽、初戀男友之間的故事。在這些真實的事件和情感中挑選出最符合劇情的細節,使故事的整體質感更偏向現實。如李青桐家庭的變化與下崗潮的時代大背景貼合,東北大男孩在戀愛中的直爽性格,八蛋這個人物也是編劇真實存在的一個朋友,甚至劇中李青桐出場時被車門夾的場景也是王珍妮高中時的親身經歷。
(二)注重文化呈現,呈現自身特色
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榮格提出集體無意識理論:“人類先祖遺傳下來的心理積淀在現代人潛意識深處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現代人的心理活動。”關于集體無意識理論的認知可以從人類共性、民族性、地域性三個層面理解,其中,《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在地域性差異上的文化表達方面做到了較好的呈現。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開場便以“東北名片”拋頭露面,在青春校園劇中放了一把火,而隨著劇情的推進,這捧火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煙火氣里頗有愈演愈烈的味道。東北“文藝復興”的浪潮波及到影視領域,獨特的東北元素發揮著深厚功力。買冰糖葫蘆、打雪仗、滑雪橇的東北校園生活;對喜歡的女生說“待會兒我把我姥做的大棉褲給你找出來,背帶的,帶個馬甲,老暖和了,你穿都得出汗”的東北式情話;熱鬧的大眾澡堂、吐著煙圈的重工業廠房、冰雪摻雜的東北生活圖景,都令觀眾耳目一新。編劇在臺詞中大量引用了在全國都具有廣泛普及度的東北方言,導演在主要演員和配角演員的選擇上也大量任用了東北籍演員,使得整體風格更加落地和統一。整部劇中貫穿了大量笑點,喜劇感更強烈。東北地區的文化輸出也成了這部青春校園網劇的一大特色。
(三)主題呈現貼近生活、指導生活
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的一切社會行為都是在社會環境影響下,通過對示范行為的觀察學習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變的。”
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這部劇中,主體的故事線是母女和解。在劇中,單親家庭母女間溝通不暢,互不理解,爭吵不斷。當女兒李進步回到母親的學生時代,以同學、朋友身份親歷了上一代人的青春故事后,她逐漸理解了母親,最終在現實生活中和解。對于李進步與李青桐母女之間的代際沖突的呈現,可以說直擊現實生活的痛點。在劇中,李進步是在親身感受母親的昔日時光,以一位平等的朋友的形象和母親相處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母親的選擇,給兩人的問題解決按下了快捷鍵。觀眾在觀看這一主線情節的同時,除了能夠產生對當今家庭代際沖突問題的思考,還能夠吸取劇中的經驗,學會如何更好地處理家庭關系,懂得愛與包容、理解與支持,從而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
(四)以人為本,以情動人
見物見人、見事見人、見人見思想、見思想見動因,注重對人的深度關懷?!段也挪灰湍阕雠笥涯亍匪茉炝缩r活多樣的人物形象,有學霸、學渣,有拖油瓶也有開心果,這些人物性格鮮明,頗受觀眾喜愛。學霸看似成熟穩重,但也想要融入熱鬧的生活中;學渣不僅性格開朗,同時也有上進的決心;壞孩子絕不是一“惡”到底,也會真誠待人?!段也挪灰湍阕雠笥涯亍氛鎸嵉乜坍嬅恳粋€平凡人物,充滿人文關懷,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喜怒哀樂,體現了對人本身的關照。該劇以親情、愛情為主題,這種真實的親情與純純的愛情讓人感動。少年感的愛恨情仇更加濃烈,劇情也更具感染力。
三、結語
大眾傳播心理學是研究大眾傳播活動中傳受者心理及其行為規律的科學。在新的媒介環境下,從傳播心理學的視角分析傳播主體與受眾之間的心理互動對傳播效果的影響,有助于我們總結經驗,從而形成系統的策略性研究,更好地進行融合創新。《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熱映有其必然性,從傳受者心理、集體無意識、社會學習理論以及人本主義等方面可以發現其特有的閃光點。該劇不僅準確把握了受眾的心理,而且能夠突破既有的刻板青春印象,正確認識到青春校園類網劇的同質化問題,另辟蹊徑,展現雙女主的故事,對人物的真實刻畫充滿了人文關懷,親情、愛情的主題表達也引發了觀眾的深層次思考。該劇的成功為青春題材影視劇的創作提供了借鑒。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