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藝術類論文發表了民族音樂在音樂藝術中的作用,優秀的民族音樂凝聚著民族藝術的精華,為了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我們需要加強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學會欣賞民族文化作品,讓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關鍵詞:藝術類論文,民族藝術論文
我國的民族音樂集中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凝聚著民族藝術的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是整個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當今世界上溯源最久遠而又長流不絕的東方古老音樂文化的代表。我們56個民族擁有數以萬計的色彩獨特的民族音樂。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民族音樂涉及的知識非常多,包括中國民歌和古代歌曲、戲曲和戲曲音樂,曲藝和說唱音樂,民族器樂、民族曲式等。當今,中國音樂文化正處于一個轉型期。在這個時期,古今的撞擊、中外的撞擊、雅俗的撞擊都匯集到一起,處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變化和轉型時期當中,弘揚我國民族音樂的必然要受到嚴峻的考驗。現在的社會流行音樂,尤其是愛情歌曲充耳可聞,具有地方特點的民族音樂卻被打入冷宮,無人問津。尤其是當代中小學生,他們對劉德華、周杰倫等流行歌手了解頗多,崇拜有加,甚至于對他們的個人檔案也能倒背如流,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國的國樂大師劉天華、華彥均是什么人。這種情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中國的民族音樂,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受到了世界音樂人士的重視,多少外國人克服語言障礙來學習我國的民族音樂,而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孩子卻陌生到幾乎不認識。因此,加強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勢在必行。我們不能否認流行歌曲優越的一面,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忘卻我們的民族音樂!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端正音樂教育的正確方向,必須大力弘揚民族文化,使我們民族音樂能夠得以很好的傳承和發揚,強調民族音樂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作為義務教育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應承擔著更重大的責任。
音樂欣賞帶給欣賞者的感染和震撼是其他藝術形式取代不了的,尤其是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它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已超越了音樂本身,在促進民族文化的進步與發展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欣賞者的言行舉止。民族音樂在我國各個歷史時期起到的社會作用,對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在先秦百家爭鳴時代具有重要影響的儒家,對音樂這一社會意識形態的社會作用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并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儒家認為音樂可以完善人的人格,“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所謂“成于樂”是說“樂以冶性”,“成性亦修身也”,所以才有“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把音樂作為“樹人”的重要手段。
民族音樂欣賞如果在大學校園中沒有聽眾,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沒有一席之地,那么它獨特的藝術形式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與熱愛,豐富的表現形式得不到學生的了解,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所應起到的作用將得不到發揮,大學生在思想上也不會重視對自身民族音樂素質的培養。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特色鮮明。在音樂形式的創造、表達情意的方式、音樂體裁等方面,都有我們民族的特點,這些特點是我們民族的心理素質、文化傳統、審美觀念在音樂上的反應。通過對民族音樂進行欣賞,不僅使學生獲得音樂美的享受,同時還讓他們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及各民族濃郁的風土人情。今天,民族音樂的新作不斷涌現,以反映生活、歌頌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它們不但豐富發展了我國的民族音樂,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提高對民族的自信與熱愛,個性與人格得到提煉與升華。
從教育的意義上來說,忽視音樂教育,就是忽視教育本身;從個人發展的意義上來說,一個缺乏音樂素養的人,個性與性格就不能稱得上完整;從大學校園來說,缺乏民族音樂是單調的,也是色彩單一的。提高大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就要加強對民族音樂的重視,這是高校對大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及加強自身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我們的民族音樂恰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來一段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音樂,定會把人們的情緒調動到一個新的高潮,而且定會使人們對某一民族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可能就因為一首歌而使我們對此地永世難忘。讓人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而風土人情又離不開原汁原味的當地民歌,也就是說原汁原味的當地民歌能集中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例如到了云南大理不聽上一曲《蝴蝶泉邊》到了石林不聽上一曲阿詩瑪的歌就象是沒來過這里,這話也許有點過,但這的確是一種真實的感受。另一方面,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播出去,讓我們的民族音樂走向世界,讓世界通過我們的民族音樂而了解中國,讓我們的民族音樂在世界各地生根開花,發揚光大,為增進我們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
推薦期刊:《藝苑》(雙月刊)創刊于2005年,是由福建藝術職業學院主辦的綜合藝術類刊物。以發展與繁榮文化藝術事業為辦刊宗旨,以審美、自由、平等和寬容為價值選擇,傳達藝術經驗,體驗藝術審美,關注藝術流變,展示藝苑成果,為藝術工作者和藝術愛好者構建良好的藝術交流平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