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藝術職稱論文發表了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環境藝術對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國高校環境藝術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模式上的問題,論文總結了這些問題并提出了構建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的措施。
摘要:近年來,一些地方性高校設立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在該專業正面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目前,設計類工作室教學模式是一種較佳的與市場接軌的辦學方式。探討其存在的問題和構建方式,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藝術職稱論文,高校,地方性,工作室教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高速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滿足社會需求,一些地方性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迅猛,但隨之而來的諸如教學資源無法滿足專業發展的要求、新進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等問題,阻礙了地方性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
一、地方性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國較早采用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學校有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美術院校。這些學校位于經濟發達城市,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設計類工作室開展得較好。然而,一些地方性高校面臨諸多問題。
1.盲目照搬發達地區高校的發展模式
發達地區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普遍實行校企聯合的工作室教學模式,由企業提供教學設備、裝修資金、項目,學校提供場地、人員等。在經濟發達地區,這種模式有著明顯的優勢。高校有大量可操作的項目,企業可以節約房租與人工成本。校方可以借用企業資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教師的業務水平,節約了工作室建設資金。但一些地方性高校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盲目照搬發達地區高校的發展模式,容易缺乏生存的土壤,校企聯合辦學很難堅持下去。
2.忽略了地方性高校的生源現狀
一些地方性高校由于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差、作業質量不高、上課不投入。地方性高校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通常會采取加強教學檢查和日常考勤等相對嚴格的措施,但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還給師生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甚至因為管理過于嚴格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在這種狀態下,教學質量是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的,即使教師讓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進入工作室學習,從根本上看仍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手段,無法實現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要求。
3.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性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仍沿用原有的教學大綱,沒有為實踐教學配置符合市場和時發表展需要的有地方特色的課程。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經費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亂象叢生。
二、地方性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的構建
1.學校為法人,自建企業模式工作室
由于所處地域經濟條件所限,地方性高校若采用校企聯合的工作室模式,會損害自身的利益。如果沒有項目和利潤,企業是不會無償投入的,也是不符合實際的。其實,學校可以自為法人,出資籌建類似企業運營模式的工作室,利用自身的資源以獲得優質的項目,如學校自建項目、教師項目、課題項目、學生自有項目、大賽項目、校企合作項目等。這些項目不但可以為學校贏利,打造品牌實踐基地,還可以起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
2.健全工作室教學管理制度
工作室要想常態化地開展下去,就需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地方性高校要想采用工作室教學模式,首先,要建立與自身相適應的完整的工作室課程體系,這個課程體系必須緊貼市場需求,以整合資源為目標。其次,要在專業方向、教學計劃、內容、任務、設備管理、工作室管理、資源優化等方面修改并完善管理制度。再次,要加強工作室學生遞進培養的研究。工作室由于受到學生年級的限制,往往學生剛能熟練地開展項目設計,卻已到了畢業的時候。最后,要建立與工作室教學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工作室教學模式下的學生評價應該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并重,專業能力可以從方案洽談、設計創意、施工管理三個方面量化標準,職業素養則以團隊協作能力、考勤、工作態度為主制訂考核標準。
3.合理分配利潤
工作室教學模式要與市場接軌,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的經濟收入不但可以用于工作室軟硬件建設,還可以用來提高師生工作與學習的積極性。制訂合理的利潤分配制度,是工作室教學模式健康運行的必要條件。地方性高校可制訂較為輕松的經費管理模式,院系是經費主管單位。工作室在完成院系所制訂的基本教學任務與創收任務外,可以享有一定比例的經費支配權,從而形成鼓勵和鞭策效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減輕地方性高校的資金壓力,形成良性的運作機制。
參考文獻:
[1]王文玲.環藝專業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探討.山西建筑,2011(21).
[2]田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索.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8).
[3]陳教斌.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初探.藝術百家,2012(2).
作者:何時瑜
推薦期刊:《民族藝術》(季刊)創刊于1985年,是由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民族藝術刊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