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學在當代社會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企業怎么樣運用國學精髓塑造企業文化是很多企業面臨的課題。理解國學并創造性的建設富有現代氣息的文化是眾多企業所迫切需要的。現在有些企業在建設國學型企業文化時有很多問題,端正態度,找對方法是任何企業都需要重視的。
關鍵詞:國學; 企業管理; 企業文化
一、關于國學
所謂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筑等諸多方面。“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 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或“國學”。
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祖國五千年的輝煌燦爛的文化,可謂浩瀚宏富,面對這些先哲圣賢留下的智慧,今天如何將它們賦予時代的氣息并煥發新的精神,如何活學活用、古為今用,如何取舍和揚棄是企業管理者不得不深思的。
二、國學與企業文化
相對于很多從國外直接照搬來的洋文化而言,土生土長的國學顯得更有生命力。星火相傳幾千年的國學文化已經給我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畢竟它是在這片古老的國度根據中國的環境和人的特性提煉的,所以我們學習起來感同身受,頗有共鳴。國學已經在社會上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同樣在企業也可以生根發芽,抓住時機,適時將適合自己企業的國學融入企業文化中,建立國學型企業文化是眾多企業刻不容緩的問題,相信認真對待和貫徹執行,定能受益匪淺。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想立竿見影是不現實的, 但只要堅持,一定是有成效的。經過一輪國學的教育,相當于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建立了一種適合自己的國學文化,等同于一次對根文化的溯源和認同。
三、國學熱背后的冷思考
近年來,企業屆掀起了一輪學習國學的熱潮,縱觀很多企業學習國學的過程,員工普遍感覺并未真正的領會國學精髓,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比如張貼空洞的標語,空喊乏味的口號等等。結果是花了時間和精力,收效勝微,結果領導很累,員工很煩。怎么樣解決國學培訓中的常見問題,提高培訓的質量,是很多企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靜下來冷思考。
首先,明確學習國學的意義。必須認識到學習國學是提高自身修養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只有每個員工的素質提高了才有塑造優秀文化的基礎。管理的最佳方式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靠道德修養的提高,國學可以全面的提高個人的自我修養。
第二,形成國學型企業文化。眾所周知,一流的企業靠文化管理,制度的管理的成分不多,所以要提高員工的文化自覺,學習國學是最好的辦法。學習切忌浮躁,不可為了文化而文化,應注重消化吸收,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往往欲速則不達。企業有必要建立學習型組織,強調自我學習,終身學習,重視培養學習的習慣。
第三,學習國學不是復古和倒退,而是吸取其精華, 應予批評吸收。從歷史中借鑒方法,比如通過汲取《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里描述的歷代管理治國方略啟發治企之道。從諸子百家的學說和著作里借鑒管理思想,譬如從儒家汲取“仁政”與“王道” 的治理思想;從老莊學說里體會“無為而治”的治企之道;從法家“法、術、勢”的思想里找尋制度建設的淵源和如何塑造領導權威;從墨家“尚賢”和“兼愛”的思想里體悟人性化管理的本質。從儒家經典《周易》里分析影響企業發展的環境因素,從《論語》、《禮記》、《弟子規》等經典里提煉行為準則和處世之道。另外,國學中迂腐過時的思想和辦法明顯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應予以堅決摒棄和抵制。比如儒家推行的官本位思想、森嚴的等級制度和男尊女卑的觀念,道家的消極遁世、不敢為天下先的退卻觀點以及法家的高壓刻薄的治國之術等等都是不合乎當代潮流的,是弊大于利的,不利于建立和諧、科學、人性化的企業文化。
其實,無論那一種學說,均不能從中找到解決企業管理困難和問題的現成答案,為今之計,只有多學習、多借鑒、多積累, 充分結合企業的實際,用新的角度去審視問題,并加以深刻的思考,進而讓管理的境界步入更高的層次。
四、“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中國傳統國學中包含著豐富的管理思想,為企業管理提供了經營決策、制度決策和思維方式層面的智慧啟迪,“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眾多企業普遍感覺洋理論水土不服,難以落地生根,急切的呼喚國學回歸。讓國學為現代企業管理服務,與現代管理科學相輔相成,形成以國學為里,管理科學為表的文化體系,國學和西學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正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經濟的發展需要文化的復興,如果我們眾多的企業能領會國學的精髓并能應用,實現中國夢將指日可待。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