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預設與等級含義的推導涉及語義和語用信息,二者雖同處語義?語用這一外接口之上,但又存在差異。本研究采用黑箱范式,以語用推導的生成和消除為研究視角,考察中國英語學習者解讀預設和等級含義的加工機制。研究結果表明,盡管二語者與母語者的總體加工模式存在相似之處,但是二語者解讀預設和等級含義的加工機制存在差異,這說明預設和等級含義分屬兩種不同的推導類型。本研究通過展示二語者在語義?語用接口上復雜的加工行為,期望為實驗語義?語用研究和基于“接口假說”的二語習得研究帶來新的借鑒和啟發。
馮碩, 現代外語 發表時間:2021-07-29
關鍵詞:預設;等級含義;語義?語用接口;二語學習者
1. 引言
預設(presuppositions)和等級含義(scalar implicatures)是語義學與語用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二者都處于語義?語用接口上。根據“接口假說”(Interface Hypothesis, Sorace & Filiaci 2006; Sorace 2011),語義?語用接口所在的外接口比內接口(如句法?語義接口)更難習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語言與非語言層面的信息加工和匹配需要更多的認知資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語義?語用接口上等級含義的二語習得情況(如 Slabakova 2010; Miller et al. 2016; Snape & Hosoi 2018; 張軍、伍彥 2020)。然而,與等級含義相比,有關預設的習得研究較為匱乏,僅出現了少量的一語習得研究 (Chemla & Bott 2013; Romoli & Schwarz 2015) 。值得注意的是,預設和等級含義都處在語義?語用接口上,理論研究表明二者雖然存在相同之處,但也有明顯的差別 (如 Simons 2001; Romoli 2012; 王躍平 2011)。為了全面地認識二語者對預設和等級含義的加工機制,并進一步探討二語者習得語義?語用接口的情況,本研究將采用黑箱范式,同時考察漢語母語者英語預設和等級含義的習得,著重探索二語者生成和消除預設與等級含義的加工過程。
2. 研究綜述
2.1 預設與等級含義
預設是言語對話中存在的前提條件 (Stalnaker 1973, 1974)。在例(1)中,stop 作為一種狀態變化動詞 (change?of?state verb),表示句子中的對象現在處于與原來不同的狀態中,它所觸發的預設在肯定句與否定句中是相同的,即例(1)a 和例(1)b 的預設都是例(1)c。
(1) a. John didn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