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實現“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是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本文通過對西安外國語大學歐洲學院外語類專業近年來主題班會開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樹立“三種理念”,創新“三條路徑”,期望加強外語類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本文源自于悅洋, 內江科技 發表時間:2021-07-2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指出:“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要著力加強班級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主題班會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實現 “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是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本文以主題班會為載體,通過對西安外國語大學歐洲學院近年來主題班會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樹立“三種理念”,創新“三條路徑”,對外語類專業的主題班會展開深入分析,加強外語類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 主題班會開展現狀
1.1 班會開展情況
為契合時代精神,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歐洲學院近年來積極組織召開主題班會。主要由輔導員組織,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按照班級實際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擬定主題、內容和形式,打造四個年級協同聯動的精準班會模式,精心設計了8個專題,年均200余場主題班會,覆蓋了全院4個年級50多個班級,平均每月至少開展1次班會,輔導員每月至少參加1場班會,切實提升了主題班會對外語類專業大學生的育人實效。
1.2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近年來,主題班會形式上對傳統的“說教式”和“傳達信息式”班會有所突破和嘗試,但對學生吸引力仍有限,在有效創新班會形式、開展學生真正有興趣參加的班會方面仍需思考改進;選取的班會主題主要針對各年級學生特點,較為傳統保守,對當前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范圍了解掌握有限,未能很好地與時俱進選取主題;個別班級學生熱情度及參與度不高,還存在部分班級同學走形式的心態。
針對以上問題,經過持續性的積極探索,歐洲學院從重視選題,發揮班會的德育功能、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豐富班會形式,提升班會吸引力三個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索:選題應當更加注重深度,注重分析不同學生的新問題、新特點,找到班會開展的新思路、新方法,結合當今大學生的實際特點和國家政策方針,提高主題班會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效果;主題班會從策劃到實施,學生始終是主體。要鼓勵學生參與班會的組織實施,鍛煉學生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增強班級凝聚力,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努力改變傳統班會形式,積極探索“辯論式”“文藝活動式”“咨詢答疑式”等多種形式,推動主題班會向生動活波轉變,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2 提升主題班會實效性的策略探究
2.1 樹立“三種理念”,強化學生成長成才的價值引領
(1)全過程育人,將就業指導滲透思政教育之中。從橫向來看,圍繞思政教育整體設計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安全教育、職業就業指導、課外實踐指導、學習綜合指導、誠實守信教育八個專題。每個年級、每學年、對應時間節點、分階段開展主題班會。比如3月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12月份開展誠信考試主題班會等。從縱向來看,可以將一個主題根據不同年級和階段融入大學四年,使學生能夠系統的接受思政教育。活動主題可從八大主題中抽取一個,再進行細化。如:職業就業指導。在職業就業指導主題里可以層層遞進分小塊開展主題班會:如大一“我的大學我的路,爭做新時代有為青年”、大二 “新學期 新愿景”、大三“建功立業新時代”、大四“畢業生就業動員”、研究生“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細化后的系列主題班會更有利于加固一個主題意義在學生心中的印象,同時在主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遞進下有利于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主題內涵。
(2)全方位育人,將學風建設融入班會設計之中。以“外語+思政”為中心,輻射出研究生、高年級多語種班會、多語種演講等以語言應用為目標的實踐素養提升班會,二三年級外語熱詞翻譯、時政詞匯積累等以語言記憶為目標的外語能力拓展班會,低年級相應語種國家中外對比等以拓展視野為目標的學習興趣培養班會。在理想信念教育主題下,使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價值引領的過程中,提升專業水平,傳播中國聲音。
(3)實踐育人,將行為教導納入班級建設之中。走出傳統課堂,創新班會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班會地點及內容多樣化定制,通過組織開展外出參觀、實地學習、班)級活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團隊協作、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等集體主義教育融入其中。在上半年疫情期間,組織以“抗疫手繪”“廚藝爭霸” “家鄉圖鑒”等為主題的線上班會,將愛國主義、家風建設和鄉土教育納入班級建設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了班級凝聚力,更容易達到預期教育目的。
2.2 創新“三條路徑”,深耕主題班會模式的運用要領
(1)提升執行力,突出團隊重要性。打造“輔導員-班主任-班委-宿舍長”四位一體班會策劃執行團隊,能有效凝聚團隊力量,輔導員是班會的中樞,班主任是主要參與者,班委是實際組織者,宿舍長是具體實施者。有效加強了輔導員與班主任之間的溝通力,提升了輔導員和班委間的協作力,強化了班委之間的團結性,增進了宿舍成員之間的緊密性。在班會的策劃和執行中有力提升干部隊伍建設。
(2)運用分解法,突出工作針對性。流程上,形成了集前期準備-中期開展-后期總結為一體的三步走回環評估體系。前期準備階段,輔導員要走進學生,通過在班級中做調查,分析所帶學生群體的年齡、心理和興趣特征,同班主任和學生干部共同做好班會的設計和策劃,形成完備的班會策劃書和班會ppt等。在開展階段,保證班會主題的鮮明生動及形式的豐富活潑,注重邀請黨支部及共青團骨干教師、思政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參與到班會中,努力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格局。后期總結中,形成一份主題班會總結報告、一份會議記錄,記錄學生的反應狀態與注意事項,為下一次主題班會積累經驗,同時注意通過網絡新媒體平臺及時報道主題班會開展情況,宣傳教育成效。
(3)打好組合拳,突出育人實效性。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微團課、微黨課大賽、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團隊及個人成績顯著;積極參加學風建設月系列活動、多語種配音大賽等,各類專業學科競賽成績優異。主題班會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綜合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有效提升,突出了育人實效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