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英語技能競賽給予了各中職學校檢驗教學質量的機會,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相互交流英語教學實踐經驗的平臺。文章就如何進行競賽輔導展開分析,主要論述了對競賽輔導的認識和思考,以及在備賽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些細節問題,以期為更好地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教融合提供參考。
本文源自蔡翠芳, 中學教學參考 發表時間:2021-07-05
[關鍵詞]中職;英語技能競賽;輔導實踐
中職英語技能競賽以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教融合為目的進行改革實踐,其越來越受到各中職學校的重視。這項比賽致力于為中職生創建一個交流學習、開闊視野、展示才華的平臺,推動中職英語教學和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展現新時期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發展的成果。其著力于中職學生的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能力、思辨能力的綜合培養,能夠滿足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需求,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每年一次的中職學生英語技能大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中職英語教師指明教學目標和方向,啟發英語教師該如何去進行英語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技能方面的培訓和輔導。筆者有幸多次帶隊參加廣西中職組“職業英語技能”競賽,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020年10月,在北海舉行的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職業英語技能”競賽中,筆者所帶的團隊——廣西機電工業學校參賽隊經過激烈的角逐,獲得了二等獎,為學校贏得了榮譽。在組織學生參賽的過程中,筆者摸索出了在線測評、情景交流、職場應用三大環節的輔導策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下面筆者重點探討如何挑選培訓選手及有效備賽,以期共同提高。
一、精選綜合素質過硬的參賽選手
組織競賽輔導的首要環節是確定參賽選手。在每年新生入學后,就要著手進行,從英語基礎扎實、有一定口語表達能力的學生中挑選合適的人選。參賽選手的英語基礎水平和臨場競技表現直接影響競賽的成績。因此參賽選手要經過精心篩選。可設計參賽選手篩選方案,明確參賽選手必須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進取精神。筆者認為,好勝的個性品質、強健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維習慣,是參賽選手必須要具備的硬性條件。有一段時間,我們在選擇選手的時候,只注重他們的英語基礎水平,而忽略了他們的個性品質和思維習慣,結果這些選手的參賽成績不盡如人意。我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反思。參與競賽培訓的學生從周一到周五要完成學校安排的課程學習任務。基于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少的實際情況,我們只能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參賽項目培訓。培訓期間,學生每天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培訓任務,要經歷一段刻苦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基礎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容易出現驕傲懶惰的情況,對教師布置的作業經常不上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師提出的培訓要求,以致最后不能取得滿意的成績。相反,一些基礎薄弱些的學生,態度端正認真,能持之以恒地完成教師提出的培訓要求,最后在比賽中能獲得好成績。因此,在篩選選手的時候,除了基礎成績外,我們一般還會特別關注學生是否具有態度端正、刻苦堅持的個性品質。
二、細化參賽選手的選拔步驟
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我們形成了篩選選手的固定流程,即問卷調查+英語任課教師推薦+校級英語競賽+參賽帶隊教師確定培訓及參賽人員。下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1. 每年新生入學后,進行一個英語學習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態度。邀請喜愛英語、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加入英語培訓 QQ群。
2.跟各班英語任課教師聯系,讓他們推薦中考英語成績較好的并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表現積極的學生。
3.舉行校級英語朗讀比賽,通過比賽選拔英語口語較好的學生。
4. 確定培訓及參賽人員。培訓人數的確定很重要。如果培訓的學生過多,那么單獨指導學生的時間就會不足;而如果培訓的學生過少,則會難以應付突發情況。比如,2019 年有一個確定參賽的學生在臨近比賽時突然說要休學,我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后只好換上沒有參加過培訓的學生,以致比賽結果不理想。綜合歷屆情況,我們總結出,培訓人數最好是參賽人數的 2 倍,這樣就可以較好應付賽前突發狀況。一般由參賽帶隊教師選出最終參賽選手。
三、具體備賽策略
1.明確賽什么。首先要讓參與培訓的學生了解競賽的內容。“職業英語技能”競賽是圍繞著職場主體進行的英語競賽。給學生培訓的第一次課就要讓學生了解競賽的內容,對大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中職英語技能競賽共設三個環節,即在線測評、情境交流和職場應用。在線測評占30分,情境交流和職場應用各占35 分,由AB兩位選手共同協作完成。第一環節在線測評為機試,考試時長1小時,主要考查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所考內容與職業英語緊密相聯。第二環節為情景交流,主要任務為描述情景(通常由四幅圖組成)內容,A選手負責在90秒鐘內陳述情景,B選手回答評委提出的與情景內容相關的兩個問題。情景展現的或是一個小故事,或是一種社會現象,等等。第三環節為職場應用,側重考查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AB 兩位選手分別接收不同的信息,B選手將其所掌握的信息提供給A選手,A選手根據任務要求,從任務單提供的三種方案中選出最佳的一種來完成任務,并填好任務單,然后用3分鐘時間向評委陳述選擇此方案的理由。A 選手陳述的理由要充分完整,有理有據。A 選手陳述結束后,B選手最后用2分鐘的時間回答評委提出的問題。這套比賽程序,選手要熟記于心,不能有絲毫差池。
2. 明確怎么練。讓參與培訓的學生熟悉比賽過程,給他們播放視頻,觀看往屆“職業英語技能”競賽的錄像。在訓練方面,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賽前輔導(大多利用課余時間或自習時間,不能占用學生正常的上課時間),嚴格按照比賽規定的時間和要求,讓學生去處理各個環節中的問題,以訓練他們的臨場應對能力。
在線測評環節的培訓,要注重材料的選取選用。我們選擇了《新技能英語》教材和與它配套的練習冊,還緊貼教材,選取了有關的聽力閱讀訓練材料,以引導學生多做聽力和閱讀題,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要想在在線測評環節拿高分,就必須要有一定量的單詞積累,學生要多背多記單詞。
情景交流環節的訓練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語音語調的訓練,可引導學生有效利用外研隨身學 APP,并反復朗讀《新技能英語》每單元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中的對話。二是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反復模擬、分析研判,提升學生的能力。三是收集歷年的比賽真題,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
在這個環節的訓練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熟悉各種社會熱點,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讓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某一情景所要傳遞的信息。教師在這個階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了解時政,提供與相關話題有關的新詞匯。如環境保護方面的詞匯:白色污染、全球變暖、有毒氣體等。社會公德培養方面的詞匯:公共道德、文明讓座、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疫情防控方面的詞匯:測體溫、消殺、戴口罩等。這些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熟悉熟知并熟練運用。除了歸類收集這些詞匯之外,用于陳述事件的相關詞語的收集也不可忽視。教師還可提供優秀的記敘文作為模板,指出運用恰當的名人名言、諺語等,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如談到助人為樂時,可以引用“Helping others also helps yourself”;談到遇到挫折卻仍然堅持時,可以引用“no pains,no gains”或“A harvest comes from a hard work”;談到做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時,可以引用“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在職場應用環節的訓練中,教師可收集整理歷屆比賽樣題給學生反復練習。安排學生做任務陳述時,要注意訓練學生采用“先總結、后論證”的方式。每次訓練都要讓學生控制好時間。分析材料、提取資料、匯總結論、陳述報告等,每一步都要安排控制好時間。平時的訓練,每次都要掐時間,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時間的感知。訓練學生采用“先總結、后論證”及“總— 分—總”的論述方式。學生所做的陳述要觀點鮮明、有理有據、邏輯性強。平時要讓學生多積累有關的句子框架結構,例如:
In these pictures,we can see ... /In these pic? tures,we talk about ... First of all(firstly,secondly,thirdly,last but not least)... In my opinion /In conclusion /In a word /All in all / In summary/Only ... In this way ... can/will/do we ... 在結尾時要多用總結性的詞匯語句,如“In a word”“To sum up”“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等。
設置模擬現場,是訓練學生膽量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可以經常讓參與培訓的學生在陌生的同學面前,模擬進行職場應用環節的各項活動,以鍛煉他們的膽量。
中職英語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評價方式,把技能競賽輔導和學科教學等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進一步推動中職英語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通過參與這項賽事,我們認識到,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才能培養新型的優質中職人才隊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