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從簡潔、禮貌以及商業(yè)心理的角度分析和探討了廣告英語詞匯的創(chuàng)意,通過對廣告英語詞匯的創(chuàng)意方法進行分析,來更好地了解廣告英語獨特的語言魅力和風格。
【關鍵詞】廣告英語;簡潔;禮貌;心理
在現代生活中,廣告已經引起越來越多商家和消費者的青睞,并已成為一個有用的信息來源。廣告英語作為一種實用語言,已形成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特點。本文擬從簡潔、禮貌、商業(yè)心理三個方面來淺談其詞匯的創(chuàng)意。
一、從簡潔的角度看廣告英語詞匯的創(chuàng)意語言要簡潔,盡可能用較少的詞來傳遞更多的信息,所以其用詞很講究,多用簡潔詞,多用新奇的詞,多用含義豐富的復合詞,以求省時省錢創(chuàng)效果。因此,廣告應遵循簡潔規(guī)則,才能增強吸引力和宣傳效果。
1.使用簡單的詞。常使用簡單普通詞,例如:No businesstoo small,No problem too big(.沒有不做的小生意,沒有解決不了的大問題),此廣告不僅強調公司的認真態(tài)度,而且還告訴消費者,公司還可提供辦公設備及良好的售后服務。消費者能夠很快獲得信息,容易理解。又如:Focus on life(關注生活),相機著眼生活,記錄精彩人生。僅三個字,便可引人注意,激發(fā)人們的購買欲望。Taketime,anytime.麥當勞食品廣告,告訴我們時刻關注生活,享受生活,關注麥當勞食物就是享受生活。用詞簡單,效果良好。再如:Just do i(t行動起來),這是耐克運動鞋的廣告,簡短有力表明耐克鞋高效、堅定運動的品質。
2.使用復合詞。復合詞結構靈活,含義豐富,經常在廣告里使用。例如:Ancient-modern combination“古今組合”,這是古董店的廣告。采用復合詞來宣傳自己的特點,用詞簡單,但效果極好。又如:“Kodak single-use-cameratakespictureswhereyou would not normally take your camera”,這是柯達廣告。簡單功效,讀起來流暢,過目不忘。再如:Fresh-upwithSeven-up.
(Seven-up)君飲七喜,提神醒腦。寥寥數語,道出了Seven-Up的好處,讀起來鏗鏘有力,瑯瑯上口,易于記憶。
3.使用生造詞。在廣告英語中,人們常使用一些詞綴或一個詞的一部分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和激發(fā)讀者的興趣,例如:Hi-fi,hi-fun,hi-fashion,only from Sony(.高保真,高樂趣,高時尚,只來自索尼),此廣告語創(chuàng)造出新的意境,無論是讀音和詞形,都耐人尋味,生動形象,人們可知索尼產品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因高質量而受歡迎,從而引起他們的購買欲望。
二、從禮貌的角度看廣告英語詞匯的創(chuàng)意語言要得體,多用積極靈活親切的詞匯,要間接委婉的表達,尊重消費者的意愿,尊重消費者的選擇自由,因此詞匯創(chuàng)意應遵循禮貌原則。
1.使用間接詞語。廣告英語往往采用間接語言來表達真實的含義,一般不用這些詞如buy,purchase等。例如:Havesome yogurt,enjoy the natured goodness of dairy foods for life.此廣告使用enjoy一詞,其目的就達到了,用詞得體委婉。再如:Simply write to us for guide to diamonds quality and value,as wellas the name of your local expert’s diamond jewelry.此廣告不是使用buy,而是使用simply和your,暗示消費者關注產品,購買產品,用語含蓄。
2.使用褒義形容詞。形容詞生動、靈活和富有生命力,會給消費者帶來好印象,使廣告語富有感染力。例如:A brandednew hat,A whole new feeling(.一個名牌新帽子,一個全新感覺),此廣告里使用branded和new,其代表的是好的、流行的東西,宣傳效果很是誘人。再如:Asoapissospecial,itismadeforjust one of your body your face.使用形容詞special,消費者會意識到,肥皂是優(yōu)秀的,特殊的肥皂適合他們特殊的面孔。
小編推薦優(yōu)秀英語期刊 《中國外語》核心期刊英語論文發(fā)表
《中國外語》創(chuàng)刊于2004年9月,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外語學術期刊。《中國外語》立足改革,高揚創(chuàng)新,面向教學,強化應用,以引導性、前瞻性、學術性、實踐性展示我國外語教學改革和理論研究成果。
3.使用人稱代詞。廣告里使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可以增強語言的可讀性和親切感,增強感染力。例如:Becausequalityover time means so much for you,it means even more to u.In thepast several years,we have turned our company inside out to de-liver lasting quality to you.Today we are building quality you willexperience from the first months you own your new car or truckthrough the years that it is part of life.該廣告使用第一人稱we和第二人稱you增加了語言的可讀性和親切感,使消費者和廣告商之間關系更緊密,猶如朋友聊天,增強宣傳效果。
三、從商業(yè)心理的角度看廣告英語詞匯的創(chuàng)意廣告英語在做到用詞簡潔禮貌之外,還應盡力抓住并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這一要點猶為重要,其表現如下:1.使用委婉語。使用委婉語非常重要,有些話是禁忌,提到時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不幸的東西,令人厭惡,應避免在廣告里出現。例如:“Weneeda service manager”這是一個航空公司的廣告。在一些國家,人們不喜歡hostess,所以使用“servicemanager”.再如:“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這是一個勞力士手表的廣告,廣告用rest而不用stop,人們不喜歡stop。在西方國家,二者含義相同但語氣不同,消費者的感受也不同,廣告效果也不同。又如:We need a beautician.事實上他們需要hairdresser,因為人們不喜歡hairdresser這個詞,就用beautician來代替,效果更好。
2.使用重復同樣的詞。在英語廣告中重復使用同一個詞往往會勾起消費者的好奇心,使廣告產生不同效果。因此當人們發(fā)現在廣告里反復出現同一個詞時,他們會變得更感興趣,并試著猜測其含義。例如:Easytouse,Easytoclean,Easyto as-semble.這是一個燒烤廣告,此廣告用三個Easy,當消費者看它時會意識到,這是易于使用的燒烤,宣傳效果明顯。又如:Wewill always make time for you,make time for time.這是一個雜志周刊的廣告。廣告三次使用time,當消費者閱讀時,他們會猜出這個詞的意思,同時廣告還說明雜志周刊是緊跟時代步伐的。事實上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技巧是常見于我們的生活,再如:Wecan not Xerox a Xerox on Xerox.在這個廣告里使用三次Xerox。
第一個Xerox是動詞,意思是“復印”,第二個Xerox是名詞,意思是“影印”,第三個Xerox是一個名詞,它的意思是“電話復印機”。重復能加深印象,增強理解,滿足消費者心理。
3.使用優(yōu)美官方話語。優(yōu)美的官方語言會讓消費者感到他們是尊貴的和有品位的,因為他們有錢有地位而不在乎價格,正因如此,廣告商經常使用這些詞讓他們感到尊貴有品位。
例如Discoverthe naturalrichnessofcocoa butterwith delightful-ly light pond’s cream and cocoa skim softening cream,the re-freshing way to soften younger—looking skin.Pond’s whippedrich Natural cocoa butter into a blend of eight creamy moisturiz-ers.To pamper even the driest skin,while it absorbs quickly.Thelightest touch on hands,elbows,kness,smoothes skin deliciouslysoft.Stroke ever arms and le
gs for the sleeker,silkier touch yourlove.我們會發(fā)現廣告里有許多優(yōu)美的官方話語,這個廣告描述了可可脂豐富的成分和特殊功能。廣告使消費者覺得這樣好的化妝品是適合他們的,而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也不會花太多的錢買這么貴的化妝品。這就是為什么有錢人總愛讀這些優(yōu)美官方話語。
總之,本文從簡潔、禮貌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廣告英語詞匯的創(chuàng)意,只要我們深入發(fā)掘并不斷研究詞匯,定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創(chuàng)意。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應用這種語言,不僅豐富了理論也實踐了語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