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存在一定限制的階段。繪畫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療法,是兒童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尤其對于特殊兒童而言,繪畫是他們重要的非語言工具。該文作者通過分析繪畫療法在特殊兒童如自閉癥兒童、孤殘兒童、多動癥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實際運用,提出在特殊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應用繪畫療法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以幫助兒童社會工作者更好地運用繪畫療法調節兒童心理、改善兒童行為、促進兒童發展。
本文源自艾永同, 美術教育研究 發表時間:2021-05-15《美術教育研究》從創刊之日起,便秉持著健康、積極向上、視野開闊、選題新穎、技法純熟的選稿準則采用稿件,為的就是鼓勵這些年輕的學子、畫家能創作出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提出有價值的觀點,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同時,《美術教育研究》作為一本新創的雜志,也希望能在追求滿含光明的真理征途中,創建出屬于自己風格的話語體系,成為大家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關鍵詞:繪畫療法 特殊兒童 兒童社會工作
一、繪畫療法
繪畫療法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南伯格創立的,其以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和壓抑理論為基礎,主要治療手法是通過繪畫的方式呈現繪畫者的內心世界,直觀了解繪畫者的心理活動[1]。有時候,人們的很多情緒和體驗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很多創傷的經歷和感受通過大腦的圖像被儲存起來。繪畫是一種非語言的表達工具,在繪畫療法中,社會工作者引導服務對象以繪畫的方式把這些被壓抑的無意識的圖像釋放出來,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感受,可以使服務對象內心的矛盾和沖突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得到疏解。此外,整個繪畫創作過程也為服務對象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己的渠道,能夠幫助服務對象提高自我察覺能力,使其深入了解自我,提升自我意識。
二、繪畫療法在特殊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實際運用
自由繪畫不僅能夠幫助兒童釋放潛在的無意識心理,而且有助于社會工作者通過繪畫作品與兒童溝通與交流,從而建立專業關系。特殊兒童是指與正常兒童的發展水平有差異的各類兒童,包括在肢體、感官、行為、言語、情緒等方面低于或高于正常水平的兒童[2]。這些兒童在生理和心理發展方面可能與正常兒童有一定的差異,但是由于這些功能的局限,特殊兒童往往想象比較豐富。因此,在特殊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運用繪畫療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他們的交往方式,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1.繪畫療法在自閉癥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的運用
語言表達障礙是自閉癥兒童的典型癥狀,該癥狀會直接導致他們情感被壓抑、交往受限、表達困難。而繪畫不需要語言,自閉癥兒童可以直接把他們的感受、情緒、問題通過繪畫表達出來。有研究表明,繪畫療法不僅有利于發展自閉癥兒童的情感與認知,而且能加強他們的交往能力和表達能力。在繪畫過程中,如果自閉癥兒童的繪畫作品得到認可,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增強其自信心,有的自閉癥兒童甚至會通過哼曲、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喜悅和成就感。這表明繪畫療法能夠幫助自閉癥兒童表達情感與認知。自閉癥兒童的自我表達能力往往有限,他們難以把自己的心理狀態表達出來,也很難識別他人的情感、認知、需求等,這容易導致他們的社會交往受到阻礙。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團體繪畫引導自閉癥兒童畫一些表現自己與同伴關系的繪畫作品,逐漸把同伴群體的形象引入自閉癥兒童的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同伴關系的重要性,以此激發他們與同伴交往的渴望,提高其交往能力[3]。語言表達能力障礙是自閉癥兒童的主要癥狀之一,每位自閉癥兒童的繪畫作品背后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他們想要表達的意念,社會工作者應鼓勵、引導自閉癥兒童解釋自己的繪畫作品,激發他們想要與他人交流的欲望,從而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2.繪畫療法在孤殘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的運用
孤殘兒童是特殊的社會群體,通常指失去親人和自立能力的人,他們在情緒、感官、行為、溝通能力上往往與正常兒童存在一定的差異。很多孤殘兒童親眼見證了父母的離世,這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不愿與外界交流。社會工作者通過引導孤殘兒童以繪畫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受,可以幫助他們發泄情緒,緩和心理矛盾。同時,社會工作者也可以在繪畫過程中了解孤殘兒童的心理狀態,走進孤殘兒童的內心,以便更好地與孤殘兒童溝通、交流,調節他們的心情,解開他們的心結。此外,對于經歷重大災難事件的兒童來說,讓他們用語言表達過往的經歷和創傷是非常殘酷的,而讓他們用非語言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孤殘兒童把無法言表的傷痛盡情地揮灑在紙上,宣泄內心悲痛的感受,可以減輕心理壓力。
3.繪畫療法在多動癥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的運用
多動癥兒童通常表現為活動頻繁、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較差,而繪畫是一種靜態的運動,需要繪畫者保持安靜、穩定[4]。繪畫是很多兒童熱愛的游戲活動,多動癥兒童也不例外。多動癥兒童比較好動,通常會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地到處作畫。相關研究表示,多動癥兒童經常會做出異于常人的舉動,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想尋求關注。因此,在多動癥兒童繪畫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及時肯定和贊美他們的繪畫作品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在建立關系的基礎上,社會工作者可以與多動癥兒童共同約定繪畫時長,由少到多,逐步推進,并且利用代幣制獎勵法,及時贊美和獎勵多動癥兒童。社會工作者通過這樣的方式與多動癥兒童逐步建立繪畫制度和規范,通過長期的規律性繪畫練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多動癥兒童動作頻繁、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的問題。
三、將繪畫療法運用于特殊兒童社會工作實務需要注意的問題
將繪畫療法運用于特殊兒童社會工作實務領域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下,針對不同類型的特殊兒童,社會工作者應針對各類型特殊兒童的性格特點和同一類型特殊兒童的不同價值偏好,個別化地運用繪畫療法為其提供服務。具體來說,社會工作者在運用繪畫療法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給予特殊兒童足夠的支持與尊重,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
社會工作者與特殊兒童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至關重要。特殊兒童的自我防御心理較強,因此,社會工作者與特殊兒童建立互相信任的專業關系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重要任務。對于一些叛逆、孤僻、戒備心較強的兒童來說,如果強制他們繪畫,容易適得其反,不僅難以讓他們通過繪畫表達內心世界,而且會加重他們的不良情緒體驗。因此,只有在互相信任的專業關系基礎上,兒童才會放松心理、敞開心扉,自由、大膽地通過繪畫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兒童繪畫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還要給予特殊兒童足夠的尊重與鼓勵,以個別化原則對待每名特殊兒童,相信每名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繪畫創作代表了他們獨特的個人感受,具有特殊的意義。此外,社會工作者還要無條件地接納特殊兒童的情感體驗和真實想法,無論好壞,都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情感,社會工作者需要引導他們發泄并幫助他們調節其矛盾心理。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工作者需要無條件地接納特殊兒童,指的是接受特殊兒童真實的情感體驗和人格特征,但并不代表無原則、無底線地縱容他們的一切不良行為,如故意毀壞繪畫材料、破壞公共物品、涂抹他人的繪畫作品等。
2.鼓勵并尊重特殊兒童解釋自己的繪畫作品
社會工作者需要鼓勵特殊兒童解釋自己的繪畫作品。這樣一方面可以鼓勵、引導特殊兒童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幫助其發泄負面情緒、調節矛盾心理;另一方面可以幫助社會工作者更好地了解特殊兒童內心的真實感受、情緒體驗以及其對外界的認識和看法,避免社會工作者把繪畫作品與繪畫者分離,以畫中單一的人物形象、景物特點解釋整個繪畫作品。在鼓勵、引導特殊兒童解釋自己的繪畫作品的過程中,有的特殊兒童可能會因為膽怯、害羞、語言障礙等原因難以講述,這就需要社會工作者慢慢引導或者通過簡單的提問方式誘導、啟發特殊兒童表達自己的繪畫理念。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繪畫療法注重特殊兒童對繪畫作品的解釋,但是社會工作者不能逼迫或強求特殊兒童必須解釋自己的作品,要尊重特殊兒童的意愿。
3.分析繪畫時不要盲目論斷,需要多方求證
社會工作者在分析特殊兒童的繪畫作品時,除了需要聽取特殊兒童對繪畫作品的描述和解釋,還需要多方求證,綜合多方面的信息分析作品。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可以對比特殊兒童的多幅繪畫作品,綜合多幅繪畫作品信息展開分析;另一方面,僅靠繪畫內容的解讀不夠全面和準確,社會工作者還要觀察特殊兒童在整個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的行為、態度、情感以及其對繪畫材料和顏色的選擇。此外,特殊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先畫什么、后畫什么也非常重要,通常情況下,特殊兒童先畫的內容可能是比較重要和擅長的部分。社會工作者需要觀察這些行為和態度表現,判斷特殊兒童當時的心理感受和情緒狀態,切忌完全按照繪畫療法中的理論基礎、方法步驟以及兒童的主觀認知進行盲目分析,而要多方求證,準確解讀特殊兒童的繪畫作品。如此才能更好地通過繪畫幫助特殊兒童調節心理、改善行為、促進發展。
結語
繪畫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療法,是兒童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徑,尤其對于特殊兒童而言,是其重要的非語言工具。特殊兒童可以通過繪畫表達各種各樣的情感以及對外界環境的認識和看法。社會工作者引導特殊兒童通過繪畫表達難以言表的痛苦經歷,可以使其不良情緒在繪畫的過程中得到發泄。同時,整個繪畫創作過程也為這些特殊兒童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己的渠道,可以使其深入了解自我、提升自我意識。將繪畫療法運用于特殊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繪畫環境、繪畫材料的選擇,服務關系的建立,繪畫作品的解釋等都會影響繪畫療法在特殊兒童社會工作實務中的應用效果。因此,社會工作者需要遵循個別化原則,選擇適合特殊兒童使用的繪畫材料和工具,給予其足夠的支持與尊重,鼓勵特殊兒童解釋自己的繪畫作品。社會工作者在分析特殊兒童的繪畫作品時不能盲目判斷,而要多方求證,從而更好地運用繪畫療法調節特殊兒童的心理,糾正特殊兒童的不良行為,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