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真實性的保護對策
一、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是我國會計法律體系不健全。例如《會計法》中規定,對會計人員做出失真信息情節嚴重的給予處罰,至于如何判定情節嚴重,法律并未明確表明,這就出現了處罰標準模糊,操作性差的弊端。此外,會計行業風氣監督部門執行不力,對會計行業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不能有效監管,對違反職業道德的會計從業人員不能給予相應處罰,造成會計行業不良風氣的蔓延。
(二)內部原因。
第一,我國一些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真規章制度不完善,約束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企業管理者不能有效的協調管理各個部門和相關人員,時常出現分工不明確,權責不清晰的情況。由于制度的漏洞造成會計從業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不能嚴謹地從事會計活動。第二,企業內部缺乏強有力的會計審查部門,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錯誤和違規行為得不到有效糾正。會計主管和會計人員也缺少必要的溝通和配合,很難起到監督制約作用。第三,企業內部獎懲激勵機制沒有有效建立。對會計失真、捏造信息等違規行為沒有有效的處罰,準確、嚴謹的會計從業人員也得不到相應的獎勵,造成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消極環境氛圍,必然會打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二、確保會計信息準確真實的對策
目前,會計行業信息失真問題愈演愈烈,引起社會和業內的廣泛關注。政府必須出臺相應的措施凈化行業風氣,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真實,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決策參考。在我看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必須從法制法規、人員素質等諸多方面全方位綜合治理。
(一)完善會計準則,健全法律體系
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會計信息做假者違規成本不高。這就要求政府加強會計相關法律體系建設,建立起規范的會計制度體系,營造良好的會計法制環境,明確會計從業人員的法律責任,加大對違規捏造會計信息人員的處罰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管理與制約,堵住會計信息失真漏洞,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二)建立民事賠償制度
盡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一旦信息使用者受失真會計信息誘導做出錯誤決策造成經濟損失的,受害人可以向造假者或參與造假企業提起訴訟。對那些屢教不改,不遵守職業道德、誠信缺失的企業或個人,取締其會計行業從業資格,對違規會計人員給予威懾。
(三)健全會計監督評價體系
健全會計監督評價體系,加強監督和檢查力度。多級財政、稅務、工商、審計機關要依法對企業加強財務檢查和審計監督,各級主管部門也應負起相應責任,發揮審計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社會監督作用。各級審計部門要加強自我責任感,擯棄以往對于下屬單位的偏袒態度,公平地對各個企業進行會計信息審核。
(四)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完善企業內部財務審核制度,對于企業的各項財務支出,要進行嚴格細致的審查,明確各項支出的去向。對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劃分,避免出現權責不清、會計信息混亂的現象。建立健全獎懲激勵制度,保護優秀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工作成績與薪金報酬掛鉤,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五)加強財會隊伍建設
努力提高企業經營者和會計人員道德素質,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堅持不懈地對會計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一支業務水平高、知識結構層次合理、思想道德過硬的會計隊伍。
作者:石伶 單位:遼寧財貿學院會計系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5331.html